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香玲 《乡镇经济》2006,(11):22-25,33
中小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面临着成本增加、市场和政府失灵、技术落后、企业布局分散等方面的制约。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采用政府推动和企业主导相结合的办法,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搞好工业固区的规划和建设,优化企业布局。  相似文献   

2.
魏文翠 《发展》2010,(4):79-80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重视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利益协调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利益驱动和利益保障等几个方面。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循环经济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燕 《首都经济》2009,(5):90-91
以循环经济理念构筑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介入,从而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其中财税政策是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很好地利用、调动市场的力量,包括利用市场本身所具有的有效配置资源的职能;可以利用财政补贴、税收、购买性支出、财政信贷、政府投资等形式与手段,引导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目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处于政府推动阶段,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仍然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特征比较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达军 《特区经济》2006,210(7):359-361
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成功实施的保障和手段,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除了具备一般技术创新的特征外,还与一般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不同。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了技术创新主体、客体、技术创新实施的各种组织和制度安排。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循环经济框架下技术创新的独特特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形成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和体系。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遵循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综合发挥市场和制度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在循环经济动力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利益、社会需求、技术推动、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天津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是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目标。传统市场经济中的环境资源配置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制度安排加以矫正。政府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耦合能够产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有政府方面的、企业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我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文博 《北方经济》2009,(20):62-63
2007年,牡丹江市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循环经济正为牡丹江市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牡丹江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出发,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理念、发展模式转变、加强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分析了江门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指出江门旅游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要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技术支持"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