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工作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前身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是一个开放型 ,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信息收集与服务为一体的学术机构。它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以一支训练有素的专职研究队伍为核心 ,兼职研究人员、国内外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外围 ,以科研项目为纽带 ,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信息收集与传播的工作。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以研究和宣传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灿烂的农业文化为己任 ,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力…  相似文献   

2.
姚兆余  赵建锋  潘云 《中国农史》2006,25(1):134-139
为了深入探讨农业科技交流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揭示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和特征,2005年10月25至27日,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周年院庆之际,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11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苏州大学、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11月8日,国际知名科技史研究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教授来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访问。古克礼教授代表李约瑟研究所与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人文学院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作万国鼎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人文学院院长、中华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史》2005,24(4):127-127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农史科研和教学机构。自20世纪20年代初万国鼎先生创建农史资料组到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和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几代学者耕耘不辍,薪火相传,为中华农业文明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铭记先贤们的丰功伟绩,展示农史研究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农史研究的开展,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于10月25至27日隆重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史》2013,(1):119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方立松博士的《中国传统水车研究》一书,已于2012年12月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传统水车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著作。全书分6章,内容包括传统水车结构与功能的历史演进、传统水车内部结构与工艺、传统水车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11日至13日,由南京农业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联合主办,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普渡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研究联合中心"(Purdue Universit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int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简称PNJCCS)学术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1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徐翔教授致欢迎辞,美国普渡大学历史系主任赫特教授(R.Douglas Hurt)和韩国釜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崔德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史》2006,25(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代表 大家好! 今天是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华诞,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也将在这里召开.首先,我谨代表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和行政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来自国内外的会议代表表示亲切问候和热烈欢迎!向中国农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史》2006,25(1)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大家好! 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成立85周年院庆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向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周年华诞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为农业历史研究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一辈农史专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继往开来的年轻农史学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史》2005,24(1):127-127
各位院友 :今年是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85周年华诞。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是国家级的农业历史研究机构 ,其农史研究工作可追溯至民国初期。早在 1 92 0年 ,金陵大学就开始筹建农史资料组 ,在中国农史学科开拓者万国鼎先生的带领下着手《先农集成》的编纂工作。 1 95 5年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支持下 ,农业部批准创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2 0 0 1年 ,在对相关学科力量整合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年风雨征程 ,85年耕耘不辍。在各级领导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月8日,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倪根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穗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为论证专家组组长,西北农林大学农业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樊志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世瑞教授、中山大学珠海历史系主任吴滔教授、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宏岐教授为专家组成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11.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大家好! 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成立85周年院庆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向出席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周年华诞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为农业历史研究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一辈农史专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继往开来的年轻农史学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1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代表 大家好! 今天是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85华诞,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也将在这里召开。首先,我谨代表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和行政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来自国内外的会议代表表示亲切问候和热烈欢迎!向中国农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史》2006,25(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值此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创建85周年庆典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隆重举行之际,我谨代表全国农业博览馆和中国农业博物馆表示热诚的祝贺!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定于2010年10月23-24日南京召开。自第一轮通知发出后,  相似文献   

15.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值此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创建85周年庆典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隆重举行之际,我谨代表全国农业博览馆和中国农业博物馆表示热诚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12月 2 0日下午 ,南京大学历史系范毓周教授应邀前来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作了一场关于“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与传播”的学术报告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人文学院等院系师生参加了报告会。范毓周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和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多次赴欧美讲学 ,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在报告中 ,范毓周教授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与传播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 ,他从文化、文明等概念入手 ,探讨了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问题 ,指出中国文明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所谓中国文明西来说是毫无历史根据的。其次 ,他对文明形成的各种理论与判断…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0月,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90周年院庆和"首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召开期间,南京农业大学校友谢丽教授回到母校并热忱捐赠人民币5万元给自己曾经就读的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5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共同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第13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3届中华农耕文化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7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东亚农业文明"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深入的交流。2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所长胡泽学研究员主  相似文献   

19.
各位专家学者: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定于2011年10月22~26日在南京召开。自第一轮通知发出后,我们得到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8月 2 2日~ 9月 2日 ,第三届东亚农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庆州召开。此次会议由韩国农史学会、韩国农业振兴厅和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等多个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联合主办 ,会议主题为“东亚农业的传统与变革” ,来自韩国、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近 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应韩国农史学会的邀请前往并在开幕式上作了“1 6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主题报告。会后 ,王思明教授还应邀访问了国立庆北大学、韩国农业振兴厅、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等学术和政府机构 ,并就今后中韩在农业史及其他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