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暂缓登记与异议登记的衔接及法律适用——以国内地方性规定及各地登记实践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房产权属关系日益复杂,财产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当事人认为房屋权属登记机构颁发的房产证错误、侵害其房屋权益而提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明显增多,亟需设置一种新的行政救济制度来解决行政行为与民事权利争议之间的矛盾。《物权法》第19条确立了异议登记制度,极大地缓解了上述矛盾。作为新增登记类型,异议登记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3.
"执政为民"的法律本质,就是制定和实施法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的权利为本,以法律主体的权利为本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近日在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不能以牺牲公平和正义来求得短暂和谐"。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历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以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代表的朴素的"国家"学术思想为维系封建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刘磊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4)
本文以《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经济基础、政治组织、法律结构等方面进行文化剖析的结论,来对照《中国农民调查》中反映的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境遇,比较其变化,剖析其内涵,以作为文化人类学对当代“三农”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和地位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十分有限,甚至会出现违反法律、缺失道德的行为。本文从规制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法律规制的几点思考建议,以期我国中小企业能长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SA8000对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我国企业存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主体地位缺失、法律内容不完整和法律约束乏力等三个方面问题出发,结合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要求,阐述了SA8000对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全球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乡村的性质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于乡村人口大量流动、城乡二元结构破除、变化、市场化过度、城市文明冲击乡村文明等,传统的乡土社会步入到后乡土社会.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作为展现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中国文化的乡村文化遗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后乡土视角出发,分析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全民法律信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确立并提高全民的法律信仰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工作中的紧迫任务。一、法律信仰的涵义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重,拿来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和本质,分析了学习型社会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关系,探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妥善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建设新农村、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使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缓慢,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老人和幼儿为家庭的农村"空巢"现象,这对农村养老、子女教育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更好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加快农村建设、解决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利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力度,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的农村,认真分析和审视我国农村目前的法律意识现状,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农村立法改革、确保执法、司法的公正,为农村树立良好的法律形象,形成良好法律意识,推动农村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相应的知识管理因此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并介绍了国内外几种著名的知识管理模式,然后从需求角度出发构建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以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发展,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之间一脉相承,相互影响。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众多障碍的现实背景下,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彻底转变政府执政理念,通过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企业的组织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知识型企业分权的动因分析 ,提出了知识型企业的内部组织应以知识团队为主 ,外部组织应以企业间的知识合作 ,特别是知识联盟作为主要的模式架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集群已成为企业主要的合作模式,而隐性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隐性知识主体作为隐性知识依附的载体,必然引起产业集群内组织对隐性知识主体的激烈争夺企业应从保持组织竞争力的角度实行一种补偿机制,吸引隐性知识主体留在组织中以实现隐性知识的获得、转移和有效整合,从而促进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层面隐性知识的转移,维持组织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知识管理理论是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理论,用于指导数字资源建全过程十分适合,通过组建知识团队,调动馆员和读者双方积极性,运用先进技术,最终实现数字资源利用和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9.
酒店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好坏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带给顾客真正的体验价值,这就决定了其服务知识创新必须从顾客体验的视角来进行,才能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基于这一视角,酒店企业可以在对顾客服务中遵循知识创新的SRO-ECI过程,包括暗默知识的共同化(S)、关联化(R)、吸收化(O)、表出化(E)以及形式知识的连接化(C)和内化(I)过程。因此,以不断提升顾客体验价值为目标,遵循SRO-ECI知识创新过程来进行酒店服务知识创新,最终会促使酒店企业取得较高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集成络模网式,指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集成与知识激活。分析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直接进行信息、知识和技术的积累、筛选、传递、共享和整合,使分散的专业知识转换为系统的、具体的知识的知识集成机制,以及使外界信息、知识在创新主体中传播、反射、折射,传输不同观点和意见,最后形成基于企业文化和人员素质之上的新创意的知识激活机制。具有紧密压缩的知识管理立体结构的集成络模网式,为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了存在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