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成为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考虑的首要问题。虽然大多数涉汇企业采取了各种方式规避汇率风险,但往往受贸易伙伴附加的苛刻条件所限,避险效果难随人愿。可以说,汇改使涉汇企业意识到了汇率风险的重大影响,但避险的方式、方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汇率风险管理“缺失”给涉汇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 1、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之后,为了给银行与企业开辟更多的避险工具,央行出台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的通知》,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汇率风险防范问题的广泛关注。在更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银行如何在利用外汇远期市场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规避自身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汇率改革后银行发展外汇业务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升值态势,涉汇主体汇率避险需求日益强烈。它们已不满足于远期等单一的避险产品,部分外汇指定银行推出组合的汇率避险产品并迅猛增长,这类产品种类繁多,给当前的外汇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吴国培  黄涛 《中国金融》2005,(19):36-37
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出台后,我们对厦门市21家银行和上千家进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由过去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将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波动更为频繁,故对此表示谨慎和忧虑;另一方面,企业汇率避险意识薄弱.避险工具相对匮乏,不适应改革形势发展,潜伏着较大的汇率风险隐患。根据此次调查,结合最近人民银行出台的有关发展远期外汇市场的多项政策举措,我们认为应抓住改革契机,从增强市场避险意识、加快研发金融避险工具、营造涉外经济良好汇率避险环境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增强市场汇率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逐步向市场化迈进,人民币汇率波动已成常态,汇率波动的风险对企业影响加深。最近,我们对南充市涉汇企业汇改一年多来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6.
韩伟赵欣 《金融研究》2008,(5):I0058-I0061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接近7.0元整数关口,达到7.0190,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3.6%,2008年一季度升值幅度接近3%;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由0.3%扩大到0.5%。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及波动幅度的扩大,增加了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汇率避险工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解汇率避险工具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应对汇率风险,莱芜市中心支局对部分银行和企业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汇率,曾经一度是中国人较少关心的话题。因为从亚洲金融风暴以后直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较少考虑如何去规避汇率风险。而7.21汇率改革后,在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人民币对多种货币的汇率富有更大弹性,汇率风险一夜间已成为企业经营决策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汇率风险面前是不讲情面的,漠视汇率风险,不采用科学、专业化的避险工具,仅仅依靠自身对汇率走势进行盲目判断,将应收账款和在手合同暴露在汇率风险的敞口之下,带来的损失将无法挽回的。  相似文献   

8.
黄术生 《中国外汇》2006,(12):57-57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汇率风险成为我国银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新汇率机制运行以来,江西省外汇理财和避险业务开展的情况怎样,为此我们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汇率弹性不断增加,外贸企业汇率避险诉求显著增加。利润较薄的小微企业尤其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规避汇率风险对小微企业保持稳健经营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小微企业汇率避险面临“意识弱”“成本高”“流程繁”等痛点,文章从银行代客外汇衍生品部门实务视角,探讨提出“强化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宣导”等措施建议,协助企业提升汇率避险能力、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7.2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出台后,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已成为外向型企业与提供国际业务服务的银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除利用银行提供的远期结售汇、掉期、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直接避险外,各类企业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措施来防范汇率风险。本文介绍的3种汇率避险方案,均来自实际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为帮助银行、企业和居民个人更好地进行外币理财、更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人民银行相继推出了各种外币理财与汇率避险工具。外汇指定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和掉期等业务,实质上是代替企业承担了汇率风险,而银行却在自身避险工具方面比较欠缺。为了了解近一年来吉林省各家外汇指定银行在外币理财与避险方面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与教训,为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宏观决策,指导银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吉林省分局开展了此项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2.
张琦 《中国外汇》2006,(6):34-35
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上推出了一些新的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比起银行、企业所熟悉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掉期业务则是一个新面孔。同样是避险工具,掉期业务与远期结售汇业务有何不同的“避险之处”呢?它能为银行,企业带来哪些好处?银行、企业在运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编者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加大、汇率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这些问题值得银行、企业及相关学者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逐步增强,为使涉汇主体更好地应对汇率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扩大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同时,推出了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截至2006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同意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招商等6家银行办理此项业务。浙江省内四大国有银行的省分行也已经获准开办。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量明显偏少。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仅办理5585万美元,同期远期结售汇业务签约发生额93.5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人民币汇率避险需求明显增加,银行也适时推出了部分新型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有效地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和多样化财务运作的需求。然而,银行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在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套利成本收益等多个方面都对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和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加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杜万华 《浙江金融》2007,(9):18-18,15
自2005年7月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走上了更加市场化的轨道,汇率升值步伐加快,波动幅度加大,毋庸置疑对于过去长期习惯于固定汇率条件下的涉汇企业而言,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凸现。但是,针对我国外汇顺差过快增长、外汇储备不断高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企业运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状况,并对影响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经过分析,本文指出,汇改以来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明显增强,对汇率避险工具的需求强烈,但同时也存在避险手段运用不足、工具少、门槛高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多方联动,加强避险工具的推广和研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6月25日发布了《关于印发〈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4]34号)。通知中的一大亮点就是鼓励在实需交易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外汇产品,丰富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面对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行情,特别是人民银行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问波幅后汇率双向波动特点的显现,进出口企业对于各类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8.
套期保值是为了规避或转移现货价格涨跌带来的风险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锁定利润和控制风险。2011年4月,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同时在银行间市场和银行对客户零售市场上正式推出,给国内涉汇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大贤 《新理财》2011,(10):39-43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组合型汇率避险产品不断丰富,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及财务运作需求,准确了解这些产品的特征和运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CFO们全面及时摆布企业资产,并力求取得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20.
李瑞 《中国外汇》2013,(23):67-68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逐步走高。截至10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96天、贬值85天,较年初已累计升值超过2%,升值幅度超过去年全年。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持续上升。通过对泰安市20家企业汇率避险情况的调查发现,银行外汇避险产品相对单一、避险业务种类同质化严重、境内外联动类人民币业务拓展缓慢以及国资类企业内部考核约束等因素,对企业汇率避险形成明鼎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