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单个制造商和两个网络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渠道中,研究了零售商垂直纳什(VN)、斯塔克尔伯格(RS)、集中控制(IC)等不同主导地位下供应链渠道价格的均衡问题,并分析了网络零售商渠道权利结构及其差异化对商品价格决策产生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认为随着网络零售商主导地位的提高,制造商的批发价格会被压低,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主导零售商会提高自己的零售价格,其从供应链渠道中获得的利益也会增加。在不同权利结构下,网络零售商之间的服务或品牌差异程度越大,产品批发价格及零售价格会越低,零售商及制造商的利润也会越低。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批零价格的联动性是反映批零市场一体化程度和流通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ECM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产品批零价格存在协整关系,总体保持了一致的变动态势,零售价格均值比批发价格高0.8个百分点,批发价格标准差比零售价格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批零价格均衡误差对波幅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批发价格具有相对较强的自我稳定性,零售价格则具有相对较强的自主波动性。最后,本文认为提高农产品批零价格联动性,应提高批零环节的信息化、组织化、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渠道销售/回收的三级闭环供应链,分别以制造商和消费者为补贴对象建立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求解并对比了不同补贴对象下产品直销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制造商回购价格,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的产品回收价格;分析了政府在补贴制造商和消费者两种情形下补贴系数对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制造商时,会提高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定价;政府补贴零售商或消费者时,会提高闭环供应链销售渠道定价。  相似文献   

4.
蔬菜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上涨给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造成较大压力,同时,由价格波动引发的市场风险也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外埠菜供应期长、运距长、流通环节多,极易受气候、运输、产地、经销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在冬春淡季蔬菜价格总水平高且波动较大.通过对黑龙江省十个重点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2009—2012年4月每周监测的18种蔬菜批发价格和交易量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黑龙江省蔬菜批发价变动规律以及影响蔬菜批发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流通经济》2014,(7):101-109
蔬菜的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的比值关系,但流通过程中的利润大部分被批发商和零售商所占有,菜农仅获取较少利润,利益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因此,为稳定蔬菜价格,保护菜农收益,应构建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菜农和流通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模式,健全菜农利益保护机制,大力发展蔬菜合作组织,提高蔬菜流通链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网络直销和传统零售两种模式愈演愈烈。其实,在供应链为背景下,供应链上每个成员的公平偏好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建立公平偏好效用涵数及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供应链成员定价策略,其结果表明,最优直销价格不受公平偏好因素的影响,最优批发价格、最优零售价格、供应链成员的效用和系统的总效用受公平偏好因素的影响,受影响的程度由公平偏好度的大小决定。但实际上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参与者的公平偏好信息一般是不会共享的。  相似文献   

7.
蔬菜市场批零价差和价格传递机制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蔬菜的市场零售价格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蔬菜批零价差过大。因此,研究农产品不同流通环节的价格传递机制,对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北京蔬菜市场上小白菜、西红柿和土豆的价格变化进行研究,发现零售价格是影响蔬菜批零价差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发现蔬菜市场的零售商对某些产品拥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力,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零售价格,扩大价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并且制造商占主导地位,分别研究了集中式供应链时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和分散式供应链时零售商的最优零售价格、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最后得出集中式决策时的最优零售价格比分散式决策时的最优零售价格低;集中式决策时的供应链系统总利润比分散式决策时的供应链系统总利润要大,并且最优零售价格随着零售商之间的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供应链系统总利润随着零售商之间的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的下游价格对上游价格的传递速度均滞后一期,并表现为正向影响;短期传递强度存在非对称性,豆油批发价的传递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蔬菜零售价格与食品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行对比,重点分析我国蔬菜价格的长期波动趋势和波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食品零售价格,我国蔬菜价格表现出变动快、波幅大及波动频繁的特征。供求失衡、自然灾害、成本上涨和货币供给增加是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实证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增加和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对蔬菜价格产生相对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际原油与国内成品油之间存在价格传导关系,以柴油价格为例,利用2005年~2015年WTI及0B柴油价格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国际原油价格与柴油零售价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结果对国际原油与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传导机制、方向及价格贡献率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柴油零售价格总体走势趋于一致;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受自身历史价格影响,而柴油零售价格则显著地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这表明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被动跟踪于国际原油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来源:新京报】商务部昨日发布数据称,上周(3月28日至4月3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回落,延续了近期的震荡走势。蔬菜水产品价格下降具体来看,由于天气转暖,时令蔬菜上市量增加,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2.6%,其中苦瓜、青椒、辣椒价格降幅明显。蛋鸡产蛋率提高,鸡蛋零售价格下降0.6%,连续第七周回  相似文献   

13.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受供应链中多环节及多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呈现非线性、非稳态波动,准确预测蔬菜价格对保障供应链各主体利益及促进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分析蔬菜价格影响因素及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构建Spearman-KPCA-LSTM组合模型,提出从影响因素“渐进式”提取有效特征的新型预测方法,并以白菜价格序列为例,对影响因素在不同提取模式下构建的多个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模型可有效提取蔬菜价格影响因素的特征信息,预测效果最好。依据经结果溯源得出的因素影响等级,提出蔬菜供应链应加强生产保供能力、供需协调及流通能力、政府科学治理及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供应链及价格稳态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级分散分销的供应链系统,以研究确定型需求和随机型需求两种情形下行动次序对供应链绩效产生的影响。在这样的供应链系统内,生产商以批发价格卖给零售商具有差异性的产品,零售商再根据情况选择最优零售价格。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情形都存在后发优势,且当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系统整体绩效将得到改进,同时不仅供应链的竞争程度,而且渠道成员行动的次序性都将对参与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博弈论为基本研究方法,研究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定价与订货策略,构建了对称信息下分散决策与非对称信息下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本文指出,制造商直接回收且废旧品的回收价格一定,在制造商主导但零售商拥有需求信息优势的情形下,价格敏感系数的变化对系统中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及订货量的影响,给出了双方的定价策略,并将其与对称信息下的相应定价策略进行了比较。进一步验证了:非对称信息下主导方的先动优势减弱,掌握信息优势一方获得了更显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2004年1月-2012年6月的猪肉批零价格月度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猪肉批零价格总体保持一致的波动趋势,同期相关系数高达0.978;批发环节具有较强的"利益分享"能力,零售环节"成本转移"能力较弱;零售价格向批零均衡关系的靠拢速度明显快于批发价格,猪肉批发价格具有较强的"自我形成性"和"自我稳定性",零售价格则显示出较强的"被动形成性"特点。为提高猪肉批零价格联动性,应提高批零环节的信息化、一体化水平和零售环节的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2008年1月—2015年10月蔬菜批发价格为样本,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分析法分析,发现蔬菜价格波动存在季节因素,剔除季节因素,蔬菜价格呈一直上涨趋势,以1998—2013年蔬菜产量、净出口量、蔬菜国内批发价格、出口单价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净出口量每增加(减少)1%,国际市场上蔬菜出口价格相应降低(上涨)0.012%,中国国内蔬菜批发价格降低(增加)0.009%;本期蔬菜供给量每增加(减少)1%,下一期国内蔬菜批发价格降低(增加)0.15%。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物价》2010,(1):70-70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根据食盐生产经营成本变化情况,为缓解制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决定适当提高食盐出厂(场)价格,相应提高产区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不提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借助2012—2019年中国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的公开价格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相关模型对荔枝产业链上下游价格的波动特征与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收购价格和零售价格存在波动集聚的特征,收购价格波动存在负的非对称性。收购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从短期看,零售价格受到收购价格冲击的影响更大;从中长期看,零售价格对收购价格的冲击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产地和季节对北京市蔬菜价格的影响;说明了影响价格的机理是产地和季节对蔬菜供应均衡性的扰动;提出了加强外埠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设施农业建设,调整蔬菜种植品种,增加农产品存储设施,改善蔬菜销售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