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提高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是否成为贸易强国的标志之一。本文通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下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双临 《商业时代》2004,(11):51-52
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在贸易领域表现为高新技术产品正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焦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收益递增、国际梯度转移、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的明显特征,在该领域的贸易摩擦集中表现在知识产权争端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上,发达国家垄断了国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通过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可以获得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以及国际ICT产业向我国进行产业转移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贸易竞争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1995年的1.44%增长到了2003年的7.9%。  相似文献   

4.
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是辽宁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运用出口总额及出口增长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衡量和比较分析。提升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水平;加大研发投入,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注重自主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型向技术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利用联合国统计司的贸易统计数据,首先运用狭义和广义的贸易结合度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测度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互补程度,然后运用贸易特化指数和附加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互补类型和互补动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总体互补程度和各类产品的互补程度均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中美高新技术贸易的总体互补类型属于产业内互补,但不同产品差异明显;"入世"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程度及互补类型的影响较为明显;较高的进出口贸易结合度和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未来的发展则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大经贸》2007,(9)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全球约有90%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在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也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出口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各国(地区)必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丘文敏 《大经贸》2007,(9):10-13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全球约有90%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在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也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出口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各国(地区)必争的制高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以ICT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呈现了双头扩张情形。本文从经典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着手,结合新兴的理论和看法,对中国ICT产业进出口情况及贸易政策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ICT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内贸易的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就越趋向多样化,对产品的差别化和专业化程度要求越高,导致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增高。从量上看,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都非常快,但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贸易结构水平依然较低。总体盈利水平低,核心竞争力弱。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看: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TCI指数——Trade Competition Index)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某类产品进出口额的计算,表…  相似文献   

11.
重要纽带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具备全球化特征,产品生产按照国际分工、资源全球配置展开 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其研发、生产和营销过程更加走向专业化分工,更多地在国际间展开。1995年国际IT产品贸易额达5000多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的12%以上,超过农产品、汽车以及纺织品贸易。高新技术产业的这种全球化特征,是由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强大的生产力,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作用和地位也逐步得到人们的承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极大加快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进程。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改善我国高新技术出口提出一些建议,以利其在国际市场上深扎根基,从容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贸易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贸易中的构成是以加工贸易为主。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品附加值需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缺乏多样化;出口市场缺乏多元化。我国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受到贸易壁垒的重重阻碍。为此,提出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要加大研发投入,开辟新市场,重视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等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婧 《北方经贸》2007,(1):28-29
文章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历年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当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含量低、各行业、各地区之间高新技术发展不平衡,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孙艳 《商业科技》2014,(17):100-101
湖北省作为科技文化大省,近年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突破性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应逐步完善"合作研发,集群营销,区域品牌,辅以科技创新体系和公共性组织的构建"的特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业内贸易:基于国家特征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内贸易目前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反映一国市场应变能力及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2000—2004年数据对影响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需求相似程度、要素禀赋差异、距离及文化背景这三个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正;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则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7.
石国华 《现代商业》2013,(25):92-93
出口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本文以河南省高新技术出口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南省高新技术出口产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河南省高新技术出口产业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业内贸易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文章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规模经济、产品的差异性、国际直接投资及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其影响强度,并就我国机电产业发展和机电制造企业有效竞争战略的制定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菁  丘铨能 《中国市场》2010,(28):55-5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极大加快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2004—2009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发现当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总体规模小、贸易方式单一、出口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出口产品结构失衡,以及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此引发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及比较优势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比传统贸易理论和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并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