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微 《云南金融》2012,(8Z):127-127
<正>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省对州(市)"十二五"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的方向和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进一步处理好丽江市区域内财源分配关系,规范收税征管,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自2011年1月1日以来,永胜县执行了丽江市对县(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对永胜县税收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省境内鲁地拉电站的修建,涉及到大理州宾川县、鹤庆县和丽江市永胜县,水库区域涉及移民总数约2.7万人。从2010年起,永胜县就全面展开了土地调整等相关工作,目前已进入移民集镇建设的土地调整征用、移民安置的前期阶段,但就整个移民工作情况看,  相似文献   

3.
陈慧 《云南金融》2011,(8):39-39
云南省境内鲁地拉电站的修建,涉及到大理州宾川县、鹤庆县和丽江市永胜县,水库区域涉及移民总数约2.7万人。从2010年起,永胜县就全面展开了土地调整等相关工作,目前已进入移民集镇建设的土地调整征用、移民安置的前期阶段,但就整个移民工作情况看,当前库区移民搬迁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农村金融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资源是永胜县的优势资源,而农业龙头企业则是开发和利用永胜县的优势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永胜县始终把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带动力和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永胜县支行对辖区内27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一次调查,就当前永胜县各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融资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等进行深入了解,以期通过更有效的发挥人民银行的职能,为永胜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从而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鸿和  马晓燕  万超 《云南金融》2011,(6Z):154-155
<正>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资源是永胜县的优势资源,而农业龙头企业则是开发和利用永胜县的优势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永胜县始终把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带动力和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永胜县支行对辖区内27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一次调查,就当前永胜县各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融资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等进行深入了解,以期通过更有效的发挥人民银行的职能,为永胜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从而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6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实施意见等4个文件的通知》(云政发[2009]112号)文件后,丽江市永胜县被列为扩权强县试点县,金融部门按照扩权强县的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从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刘佐 《中国财政》2014,(1):27-29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财政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财税部门在总结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借鉴外国财政管理体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想和方案,并于1994年实施。一、分税制的提出  相似文献   

8.
谭思菊 《云南金融》2011,(1Z):102-103
<正>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其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为摸清当前金融服务的情况,笔者对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农村金融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其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为摸清当前金融服务的情况,笔者对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农村金融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有利于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型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引导地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江苏省专门出台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政策。经过深入调研,笔者认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响水  相似文献   

11.
一、广元市财政体制的现状 (一)市对县(区)的财政体制 按照市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广府发[2000]44号),从2000年1月1日起,在维持原市与县(区)事权划分的基础上,调整了市与县区(不含市属开发区)的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在省对市实行分税制的前提下,市对县(区)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维持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2.
预算编制改革的背景。我国现行的预算编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几十年来虽然有一些改动,但基本框架和方法没有大的改变。1994年,我国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框架,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侧重点主要放在调整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对同级政府所属部门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未做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中国国家级的贫困县——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近年来,为满足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建设中不同层次的信贷融资需求,有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辖内相关金融机构结合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的新需要,在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在整体创新的过程中仍面临五难。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直接波及了我国经济。为保持经济发展,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长,我国及时对财政政策做出调整,制定和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作为财政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门,国库在财政政策执行中担负了重要角色,充分体现了国库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基础性、管理性和社会性。建立现代化国库管理体系,促进国库与财政管理体制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财政政策有效运行及政策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此,研究国库与财政政策的关系,既有利于促进国库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对进一步完善财政管体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阶段,我国为了度过经济困难时期提出实行计划经济,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我国当时采用了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营口市也是在当时相应政府号召,推行落实了财政管理体制,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用于现行的财政制度,本文将简要探讨基于公共财政制度下,营口市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其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为摸清当前金融服务的情况,笔者对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农村金融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2010年1月1日起,湖南省开始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推行"省直管县"改革。这是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又一次重大财政体制调整。推行"省直管县"改革,是落实中央总体改革布局的需要,是加快发展和提升县域经济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认真正确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继续完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文选》中,在全面总结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一系列关于体制改革的战略思想,也包括了对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最主要的我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中央对地方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虽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一些调整和完善,但基本上仍沿用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的老办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新区建设步伐和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现行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一是按企业所有制和隶属关系划分各级财政收入办法有很浓的计划经济色彩,不利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市与区也形不成共同支持经济发展的合力。二是不利于从总体上加强税收征管、漏管,容易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增强税收成本。三是企业改制和脱钩后,市与区的财政收入难以再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导致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争税源混级次现象比较严重。四是不适应城市管理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调整的需要,不利于区级加强城市管理。五是搬迁新区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因此,鹤壁市决定从2001年起,实行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李艳 《云南金融》2011,(4):40-40
作为中国国家级的贫困县——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近年来,为满足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建设中不同层次的信贷融资需求,有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辖内相关金融机构结合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的新需要,在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在整体创新的过程中仍面临五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