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照中央稳定发展农业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无锡市始终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把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要措施来抓。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探索,至1993年底,全市已形成村办农场、家庭农场、站办农场、厂办农场和种田大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单位2389个,经营粮田面积18万亩,占全  相似文献   

2.
<正>为借鉴外地经验,探讨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我们于去年底到浙江、上海农村进行了考察,所见所闻使大家感到浙、沪农村近几年经济与社会变化巨大,农村工作抓得扎实,特别是以下几方面引人注目。 一、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农业产业化初露端倪。1.农业投入力度大。这几年相继出台政策,增强投入力度。宁波按工业销售收入1‰。收取农业规模经营基金、3%。收取农业发展基金,上海郊区按工业销售收入的3—4‰收缴建农金。2.农业规模经营进展较快。宁波商品粮田规模经营率分别达 29%和引%。宁波不到 2%的农户经营 20%的粮田完成 70%的定购任务。对种田大户加强培训、考核,发放“绿色证书”。邱隘镇规模经济水平已达 80%。上海郊区 40万亩商品粮田集中到 6.7万个种田大户,规模经营率达 33%。3.龙型经济正在崛起。宁波市场已形成商草、蔬菜、瘦肉型猪、竹笋、芦笋、特种水产六条巨龙。该市发展龙型经济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品种不断增。初加工的有250余种,其中上亿元的有5种,上千万元的有23种。二是基地上规模。浅海网箱养石板鱼、鲈鱼,上千亩的基地有400多个,年产量6千吨。山区绿化、平原林网带、沿海防风林都种植竹笋林。三是深加工增值。1985年与1994年作比较,出口资源类、初加工、深加工的占出口总额比例由11  相似文献   

3.
王建国 《江南论坛》2014,(11):18-19
正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常熟市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创新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家庭农场升级型"、"股份合作经营型"、"专业种养大户型"、"村级合作农场型"等多种形式共存互补的格局。目前,专业承包大户3475个(含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经营面积37.19万亩,占农村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个世界性问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家庭大农场主,农场平均面积达400英亩以上;日本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家庭农业小规模经营,到80年代户均耕地达到1.2公顷;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了由种田能手承包20—40公顷的农场式的规模经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实现农业发展第一个飞跃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个飞跃,即"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其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庄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书慧 《经济论坛》2006,(4):124-12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兴起了一种新型的经营组织形式——家庭农庄。家庭农庄是以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前提,以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种养、企业化管理、多元化投资为基本特征的农地经营新模式。它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展示了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湖北荆州是农庄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目前全市各类家庭农庄已发展到1万多个,经营的土地面积达60多万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家庭农庄为什么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它的经济学理…  相似文献   

6.
<正>在农业“第二个飞跃”的进程中,农垦这支国家队和乡村的村办农场、站办农场、家庭农场正在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成为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急先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这种创新,不仅使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粮食商品率和初级产品转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形成独立的产业开辟了通道,展示了未来农业的灿烂前景.当然,农业的“第二个飞跃”还是一个长过程.农垦在现阶段主要是起着示范的作用.而乡村适度规模经营,也还只是在发达地区和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起步.江苏自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以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斗转星移经历了十个春秋.进入90年代,各个有条件的地区又加快了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瑞云 《经济论坛》2007,(10):126-127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藁城市土地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发展。目前,土地流转不畅、资金供给乏力、经营主体缺位且文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今后,政府应提供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形成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提高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方面支持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永富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386个农户,农业人口1466人,农村劳动力77个,全村耕地面积846.55公顷,草地面积300公顷,林地面积30公顷,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元。近年来,永富村同大多数行政村一样,农业生产经营遇到了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经营规模狭小、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缓慢等难题。为有效解决以上难题,永富村探索建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龙头企业引领、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撑和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步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典型示范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国外家庭农场模式比较与我国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法国、日本的家庭农场发展成熟,这些国家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企业化,有效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我国新一轮深化农村改革中,发展家庭农场是加快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应进一步规范农地流转市场,推进家庭农场专业化生产,构建与家庭农场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家庭农场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韩超 《经贸实践》2016,(15):90-92
在2013年我国政府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提倡发展多样化适度的规模经营模式,大力支持与激励土地承包户向专业大户、家庭式农场、农村合作社转变.政府这是第一次推出以家庭为主的农场观念,赋予了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全新定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使整个农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在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实际需求与探寻空间,主要作用于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快速的建设与实施,并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在基于特色农业功能区发展视角下,本文着重研究家庭农场同功能区统筹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据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波特钻石模型为山东省农业功能区的家庭农场与农业功能区发展提供带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借助农业的发展来促使城市与农村间各个方面更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承包农户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而紧迫任务。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要保证家庭经营的基本地位,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发展规模经营以及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功效。  相似文献   

13.
浅析家庭农场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作为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通过对家庭农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并对加强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石家庄市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石家庄市是农业大市,下辖19个农业县市区,222个乡镇,4490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75万,拥有耕地面积887万亩,是全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各级政府引导农民搞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使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发展了优质专用麦和无公害蔬菜,设施蔬菜及食用菌、花卉等新兴产业,绿色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崭露头角。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有5个产业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是湖州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全市经济上台阶的一次重要机遇来抓,坚持把两个根本性转变有机结合起来,把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有效结合起来,增强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要坚持把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按照品种优质化、栽培轻型化、操作机械化、土地园田化的目标,逐步推行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良田配套的综合措施,抓好粮食生产,确保有效供给。同时,在确保粮食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和优化粮食品种和种植结构,既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又提高农民种植效益。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对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把苏州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地区的总要求,这是我们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旗帜.全市要实现基本现代化,农村是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工作是我市各项工作的基础,农村现代化是全市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正确而清晰地描绘出我市农村基本现代化的蓝图,选择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市党代会以后,我们市县组织有关部门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个基本思路和框架,市委准备在这个基础上制订一个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的“纲要”,作为全市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7.
张齐超 《经济论坛》2023,(5):117-126
经营规模的转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转变,还连带社会层面的转型。文章从多维视角分析农业规模经营对农村社区社会经济福祉的影响,构建一个涵盖社区经济福祉、社区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乡村治理等多维度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规模经营形式对社区福祉影响的差异性:中农农场规模经营模式下,农村社区家庭间收入差距较小,形成的中农阶层具有显著的治理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下,社区内收入差距拉大,但家庭农场具有带动小农增收的示范作用,二者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助于增强社会团结,乡村治理主体结构更加多元;企业型农场规模经营模式下,小农和中农面临农业就业机会丧失,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农场经营者成为影响乡村社会的重要阶层和力量,弱化了乡村治理的本地力量,削弱了乡村治理的目标公共性。  相似文献   

18.
王盛  张龙 《江南论坛》2021,(4):38-40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十四五”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指明了方向.日前,笔者围绕深化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经营主体发展环境、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步伐的加快,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逐步成熟。在经济比较发展的苏州市农村,已经涌现出一批农业规模经营的典型,有着不可阻挡之势。主要有土地承包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权租赁的家庭农场、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企业……。并提出了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把握的一些问题,包括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坚持农业规模经营的正确导向;规范土地有序流转,严格实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强化对农业规模经营领军人物的培训,造就一支新型的农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强发展农业服务业,建立新型的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时候都放松消弱不得。如何提高农业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我市的实践情况看,必须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坚持保供增收并重,深化搞活结构调整 保障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但在“保供”的同时,必须努力增加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只有这样,“保供”才能真正保得住。我市农民人均耕地只有1.1亩,要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就必须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同时,深化搞活结构调整,努力做好增收这篇大文章。调整农业结构,不能把眼光盯在面积的加加减减上,特别是不能随意缩减粮田面积。要把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土地资源、温光资源、劳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挖潜利用上,在扩大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档次等方面多下功夫。重点要抓好三个挖潜:一是在高产高效上挖潜,努力缓解争地矛盾。目前,在许多地方,土地紧张与单产低下并存,通过提高单产节省土地资源的潜力很大。提高粮棉油单产要着重从依靠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