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地 《网际商务》2004,(12):32-33
就像经济学家们喜欢把世间悠悠万事都用资源稀缺、边际效应递减那一套东东来分析一样,营销人也总喜欢说世上无人不营销、无处不营销,而且尤其喜欢听那些饱含激情的培训师们讲:“第一件要营销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品牌!”但是可惜得很,在个人品牌营销这个领域,那些真正的大师——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以及那些经典的案例——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薛蛮子 《创业家》2011,(2):107-107
天使投资人是喜欢马的伯乐。因为喜欢马才去看马。他要是不喜欢,这个事肯定是不成的。别人都没看出来好的马,他能看出来,这能满足他很大的虚荣心。但是做伯乐的这些人不见得是骑马骑得最好的人。往往最好的骑马人也都做不了伯乐,因为他离马太近,天天骑,没办法保证客观。保持一定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就是强迫自己与每天发生的那些事保持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3.
单俊 《国际广告》2009,(12):152-152
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最流行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是市场营销,有很多人报考,最终的结果是连水产大学也开设了这个专业。其实,我到毕业很多年以后还闹不清市场营销是个啥,虽然名片上的头衔一直挂着营销XXX,而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门学问是只能实现无法理论的。马云、史玉柱们绝对比那些在航空杂志上打广告的营销大师们强,所谓成功了啥都是经验,是非常的话糙理不糙。  相似文献   

4.
<正>一本书也能分类编册送书下乡受欢迎想起开办书刊音像店纯属偶然,因为我喜欢看书学习,所以经常到一个开办废品收购站的朋友那里玩,顺便买点便宜的旧书刊,他呢,一旦收集到什么好的书刊也  相似文献   

5.
邢丹 《农机市场》2011,(9):47-48
一直以来,人们总喜欢将关注的视线投向那些规模大、行业影响力强的成功企业。事实上,这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的确为行业树立起一座座让后辈望尘莫及的丰碑。然而,在这背后,是否有人真正关注那些铸就成功背后的渺小组合,他们以默默无闻的方式,一直耕耘着、奉献着,努力绽放着他们的芬芳,展现出属于他们的独特精彩。  相似文献   

6.
数字俗语     
一分价钱一分货(?)不同的商品价钱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商品,如果价钱不一样,也肯定存在着质量的不同。这句俗语用于劝人不要只图便宜或外表,要想追求质量必须花本钱。  相似文献   

7.
滚石不长苔     
正我所喜欢的伟大爵士歌手Muddy Water(可以翻译为浑水,但千万注意,不是做空的浑水。我怀疑这家做空机构创始人是不是Muddy Water的脑残粉?),有一句歌词叫"滚石不长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其实,这是英语里面的一句谚语:一直滚动的石头上是不可能长出苔藓来的。由于我特别喜欢这句,我查了英文辞典,发现它几近于一句禅语。因为它有两层相反的意思,供不同的人去选择。一种是反流动的反改变的,流动  相似文献   

8.
你换了吗?多年前。当中国的离婚率一路飙升时。这句话一度是男士间相互调侃的流行语。而今,在中关村。那些西装笔挺而眼角倦怠的IT精英们见面时,也喜欢来一句:你换了吗?甚至连那些“万人之上”的不同企业统帅和董事会成员见面时。也免不了如此“调侃”一番。  相似文献   

9.
萨赫诺维奇 《华商》2014,(20):70-70
青年 我认真地寻找一位与我条件相吻合的女士相识:我性格风趣,体态挺拔,长着黑眼睛、黑头发。我喜欢运动,夏天骑自行车,冬天滑雪,我们可以结伴散步。我完完全全是个现代派的人,找推崇流行音乐,我们将一起去夜总会跳舞。我不喝酒也不抽烟。  相似文献   

10.
我不知道那些喜欢寻找借口的人是从哪里养成这种习惯的,这些借口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或许是他们认为这样说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些许安慰,或许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不管怎样,有一点肯定是很清楚的,任何借口都是不负责的,它会给对方和自己带来莫大的伤害。如果是为了敷衍别人.为自己开脱的话,那寻找借口更是不诚实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澡堂的故事     
张赟 《销售与管理》2004,(10):41-41
话说一个小城,城东一家澡堂,老板叫大黄,城西一家澡堂,老板叫小李。两家澡堂子开业以来到也一直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可近来城东的大黄发现自己澡堂里有了那么一种不受欢迎的情况。总有一帮退了休的老头子喜欢来泡澡。堂子开门时就进去,临到关门了还不想出来。为此大黄很是恼火,左思右想间,不禁计上心来。他悄悄吩咐工作人员到澡堂关门时便只放冷水不放热水,看那些老头还出不出来。果然.连续几天,临到关门时便没了热水,任是老头们叫破了嗓子.澡堂的人也只装作没听见。此计果然奏效,没两次,那些烦人的老头便不再来了。  相似文献   

12.
<正>送礼可是门学问,这事不太好办,便宜的拿不出手,贵的又超预算。礼送出去,对方不喜欢,钱就白花了。"礼尚往来"一直是中国传统,送礼送得符合收礼人的需求,并且显得与众不同是非常难的事情,正因如此,偌大的送礼可是门学问,这事不太好办,礼品市场一直缺乏有规模、有品牌的企业。曼红蕾就看中了这一点,毅然放弃原来的生意,闯人礼品市场,她要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3.
马文 《经贸导刊》2000,(10):41-43
飞利浦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电视机、影视设备、音像器材、灯泡、微型录音机和剃须刀制造公司,但有一则让它感到很不自在而又一直在留传的笑话:“你知道飞利浦有多便宜吗?”大陆公司的一位经纪人问,而他听到的则是一句嘲弄的回答:“它的股票总是那么便宜。”就像大多数寓意尖刻的幽默嘲讽一样,这种讥讽中带有许多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朋友小章听说开专卖店很赚钱,不顾夫人反对,毅然辞去国家公务员之职,取出毕生积蓄,在繁华路段开了一家专卖店,引进当年刚刚在全国呈热销态势的某品牌系列休闲男装。当时,我去他店里看过几次,进的那些货,无论从颜色、款式还是面料上看,都是时下非常流行的。标出的价格,在同档次休闲男装中也算便宜。可不知什么缘故,店里的生意就是好不起来。刚开张的时候,小章专门请了一个乐队,敲锣打鼓地宣传了几天。这几天中,有人还会进店瞧瞧,但完全是出于好奇。乐队一走,连进店瞧瞧摸摸的人也少了。章老板认定是店面装修寒碜的缘故。于是…  相似文献   

15.
马林 《广告导报》2006,(12):88-88
CCTV-6频道放演一部二战的老片,良知未泯的德国中尉悄悄提醒嫌疑人:“只要说你是英国人,可以免于一死。”“不.我是希腊人!”嫌疑人被枪毙了。换个台,湖南卫视正在现场直播“超级女声”5进3的PK赛,鲜虾一般的小男生女生对着鲜虾一般的超女尖叫:“XX,不哭;XX,不哭。”该哭的没有一滴泪水,不该哭的倒哭得死去活采,我好像冰冻人一觉醒采,发现自己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一却都娱乐化了。连眼泪都成了娱乐的一部分,传媒——这个时代的超级催泪弹,镜头一聚焦,主持人一怂涌,演员与观众泪飞顿做倾盆雨,淡淡的有点成味的液体中,藏匿着千百万人巨大的快感。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出国火了起来,不仅大学中很多人整日为托福、GRE苦苦挣扎,“前仆后继”的还是不少,就是在高中,也有不少家长为了儿女有一个好的前途,不惜重金,把子女送往国外。但是反思留学热,禁不住要问一句“出国留学,你是否都已经想清楚,你出国的目的是否明确?”对那些高中就出国的同学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会经常飞来飞去,生活的时间也不规律,所以一直以来。我看电视的时间并不多。倒不是因为电视节目做的不好,主要是时间配合的障碍:我想看的节目总是在我回家之前就已经播完了。而我能看到的节目又是我不喜欢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2005,(1):59-59
在中国.谁的钱不好挣.孩子的钱也好挣。在中国家庭里.六个大人才能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他们宠爱有加.他们就是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喜欢的东西大人从来不拒绝.为孩子花钱大人特别舍得。价值几百上千的玩具都毫不吝惜.而新鲜、时尚、美观、装饰性强、具有动画特点.价格又特别便宜的3D动画卡更是不用说了。东西好.价钱便宜.孩子喜欢.再抠门的父母也不会扫孩子兴的。  相似文献   

19.
钻石潜规则     
蓝唐兆 《商界》2010,(6):74-76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几乎每个人都曾听过这句经典的钻石广告语,但人们不清楚的是,在那些隐秘的钻石行业潜规则中,恒久流传的价值,很可能是谎言……  相似文献   

20.
张晓岚 《广告大观》2006,(9S):83-84
有人说,中国已进入了“概念消费”时代,我不这样看。因为我发现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沿用着概念消费的手段。上至改朝换代,下至柴米油盐,含蓄低调的中国人一直都喜欢把自己的目的,用一个概念包装起来,好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如此这般,实在是万不得已,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