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烟台市农业信息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建设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开发了"农业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辟了地市级农业信息入户的新天地,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创新是进步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部积极鼓励各地农业部门在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中大胆创新.通过电话、电视、电脑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互联互动,以“三电合一”方式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就是基层农业部门的成功创造之一.这对于推动农民急需的信息下乡进村入户,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12,(11):33-34
开栏语: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八连快”,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管长远的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部决定今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促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为主要任务,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为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交流典型经验,扎实做好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宣传工作,本刊开设“科技强农”栏目,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一种创新,在服务方式上突破传统的单向技术传输,强调了入户指导和双向交流。旨在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围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即所谓“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正式启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重点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提高试点项目建设单位的信息服务能力,辐射并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该项目拟选择6个地区、50个县作为试点实施单位,信息服务覆盖面将达到100个县以上。该项目的实施是农业部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是“三电合一”信息入户的第一年,也是为整体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探索经验、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为了整体推进试点工作,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三电合一”…  相似文献   

6.
2012年,农业部将加大农业监测预警等信息进农家的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将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在今年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将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的市场信息系统,依托“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的建设成果,利用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站、广播电视节目、手机短彩信服务平台等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7.
《农家之友》2004,(11):5-6
近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卫星网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讲话中指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部门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措施和切入点,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探索构建新型农业推广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增粮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着力点。各级农业部门要精心组织,大胆创新,扎实推进。张宝文在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时强调,各地农业部门要根据“做事、造势、求实”和“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科技入户工程”正在全国有条不紊地开展。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对于满足广大农民的科技需求,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市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特别是在去年石家庄全国农业信息工作会议之后,我们突出重点,多策并举,建设“三电一厅”,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建成了“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户信息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业信息如何进村入户、如何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农户信息化的概念,并在分析发展农户信息化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的信息服务和农户信息素质两个角度提出了实现农户信息化的途径,对解决农业信息入户和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的热情为重点任务,力求通过大联合、大协作,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全力支撑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上下联动,全面参与。科技促进年活动将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全面参与、层层落实”的农业科技快速组织动员机制,通过统一部署、层层发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组织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单位、涉农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积极投身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农业部为龙头,全国农业系统大力推进了科技与信息的“入户”工程,把有关服务越来越及时有效地送到了农民的心坎上。“科技入户”、“阳光工程”、“市场预警”、“三电合一”、“测土配方”、“农民书屋”、“信息直通车”、“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农业系统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创新信息平台 服务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以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不断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理念、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为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8月15日,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的“第二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对农业信息化及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切实加强农业网站建设,各级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服务支撑、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与各方力量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努力开创“行政事业共同推进、部门之间相互支持、政府市场有机合作”的农业信息服务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三农”发展的过程中,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已经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求.为使“三农”急需的信息下乡并进村入户,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紧迫问题,农业部决定于今年在全国选择部分市县启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工作.记者为此专访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玉香.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实现“网络到村入户”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农民把信息网络与技术用好用足,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水平。 3G下的“蔬菜视频医院” 足不出棚,就能请专家给大棚里的蔬菜看病。这不是幻想,而是3G信息技术下发生在山东农民身上的切实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面对新形势呈现新特点:一是机构改革中,人员得到精简,机构合并,财政投入不断增强;二是县一级枢纽功能凸现,乡镇一级为农服务靠前,市一级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明显;三是农科教紧密.项目实施效果显著;四是农业科技到村入户,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加强;五是农业依法行政、相应技术支撑、物质武装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将解决“三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形势要求,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思考、探索和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将国家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在筹划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时,杜青林部长提出了“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工作要求。这一要求是对几年来农业工作方式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实质是强调进村入户,即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元,以人为根本。这一要求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实际,  相似文献   

19.
20日,寒流带来的霏霏细雨,并没有挡住来重庆大足县宏声厂场参加首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科技赶场的人们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2006,(1):F0002-F0002
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搜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农业部于12月22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农业部“三下乡”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发车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