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丰  任晓伟 《魅力中国》2014,(11):251-251
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了一系列的打击和失败。在这个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的发展已经陷入了迷茫期,社会主义应该怎样进行下去。又该向着哪个方向进行和发展便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此应运而生,较为系统的向国际共产主义解答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于良春 《山东经济》2004,20(3):F003-F00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发展的总体线索怎样,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最近,由济南出版社出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王广信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一书,在这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成为这一领域非常重要的研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过程中,需要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不能把社会的追求目标当成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混用;需要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有区别.不能把未来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当成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从实践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分析了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应该怎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指导思想不仅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体系——消费资本理论《中国经济周刊》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与传统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有何不同?陈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它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主题,它是实践的主题,也是理论的主题。我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要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西方学者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表明了我们党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的自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探索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逐步形成的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以童 《中国经贸》2008,(22):135-135
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时代主题的转换,解决了社会主义怎样从不合格到合格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达到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其实践意义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而将中国经济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使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共进,为社会主义摆脱孤独走向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资本积累方式变革的历史回顾及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社会主义资本积累方式变革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由多元资本积累条件的失灭到逐步恢复的过程。中国资本积累方式变革的实践表明,由于资本参与积累的初次分配和社会再分配的情形不同,资本的积累方式和过程因公有和非公有的不同而不同,不同产权性质资本的收益者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一元公有资本积累能够缓解社会矛盾而多元资本积累则会使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积累,应该表现出比现代资本主义更好的优越性。中国必须设定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资本积累条件。  相似文献   

11.
周鹏 《发展》2006,(12):100-101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十分关注价值问题。他们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在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价值标准观。认真比较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价值标准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究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婧  莫顺龙 《魅力中国》2010,(23):74-74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于30年代的苏联,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第一次危机以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为标志;第二次危机以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第三次危机以1989年至1991年苏东剧变为标志。正是对这三次危机的反恩,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得以孕育、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明”这一命题,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并得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思想和实践的成果,熔于一炉,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理念提升。这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是中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化了。  相似文献   

14.
陈同举 《魅力中国》2010,(33):234-2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刘亭 《魅力中国》2014,(19):251-2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新形势下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他不断的吸收之前的社会政治文明,总结了以往社会政治缺陷和吸收以往政治优点的政治文明,更可贵方面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形成的政治文明,他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符合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这本身就是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杰出贡献。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增强了世界社会主史的实力,扩大了世界社会主史的影响,提升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发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坚定了各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信心,极大鼓舞了世界上相信和追求社会主义的人们,将极大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雅静 《宁波经济》2004,(8):10-12,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统一的思想体系,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要方面。它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其核心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它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健在于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只有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才能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马克思和列宁都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或第一阶段。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宗旨和执政使命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策精神,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于光远 《特区经济》1997,(12):14-16
<正>一、一般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公有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许多人这样说,本意是为了简化。但是我认为应该先把本义准确地交代清楚才能作这样的简化。即宪法第五条上的公有制前面的“社会主义”四个字是不应该随便“简化”掉的。理由为不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或“社会主义的”五个字,容易被人理解为“一般的公有制”,而一般的公有制的存在,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特点。中国古代人们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说的“王”就是奴隶主国家和封建主国家,那是“公”不是“私”。《诗经·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不论这里说的“公”是怎样的“公”,反正是“公”不是“私”。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有制或资本主义的国家所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