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研学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学旅游是旅游者出于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和锻炼能力的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旅游活动,有着特定的内涵、特征与机制。研学旅游活动中的研学旅游者、研学旅游产品和研学旅行社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研学旅游内在运行机制,决定着研学旅游活动的运行模式和规律。针对研学旅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优化研学旅游内在运行机制就必须增强研学体验的知行合一与参与互动、彰显产品供给的特色文化与技术支撑、强化活动组织的专业运作与合作共赢,最终实现研学旅游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传承历史文化的最佳载体,历史文化旅游是旅游活动深化内涵的有力助手。在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中,旅游吸引物对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产生巨大影响,历史文化旅游中的旅游文化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物。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历史文化旅游的窗口。故宫从目的地经营管理、资源开发利用、产品设计研发和旅游者需求适应等方面突破,实现了故宫发展的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会与城市旅游:互动中共创辉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晓云 《旅游学刊》2004,19(2):70-75
从世界旅游发展角度看,一个半世纪的世博会发展轨迹,也是近现代城市旅游活动发展、成熟历程的缩影。世博会通过文化旅游活动、休闲娱乐活动、主题公园、旅游服务业和参观游览者等诸多方面,与城市旅游活动之间形成互相依赖、互相推动、共同成长、共铸辉煌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物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载体。文物中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演变,向我们完整的呈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不同时代的生活,我们从文物中学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认识到了古人在生活中的发明创造。随着我国对文物的进一步发掘,我们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文物方面的知识并融合现代的知识进行运用,更加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因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积极的收藏文物,保护文物,使文物发挥其自身的宝贵价值是历史给我们后来人的任务。本文从博物馆的收藏职能和文物保护两方面来进行阐述,让大家了解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与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5.
王晨光 《旅游学刊》2007,22(9):10-11
笔者认为,奥运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旅游色彩,是一项传续久远的旅游活动.它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涵,更是从精神和文化上对人类旅游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旅游是涉及各学科、各理论视野与各研究路径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旅游活动涉及旅游商品与服务的购买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因而与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密切相关;旅游活动包括旅游目的地与游客之间的彼此交往、理解、互动和影响,因而与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不可分割;旅游活动关涉时间、空间的变迁与转换,因而与环境科学、历史学、地理学、地缘政治学交融在一起,等等.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其特点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现代人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文化旅游是方兴未艾的旅游活动中极有魅力的一种。多民族的贵州具有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贵州开展文化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和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民俗旅游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各地纷纷推出了很多新的民俗旅游项目。1995年的“中国民俗旅游年”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民俗旅游活动,民俗旅游...  相似文献   

10.
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是拥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两个概念,前者是经由旅游活动而产生并整合的文化,后者是人类历史上创造与改造世界累积下来的物质、精神文明。两者之间联系密切又具有一定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致使人们在理解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时产生混淆现象。本文针对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间的联系、区别等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林 《旅游学刊》2007,22(9):6-7
奥运会是当今最高水平的全球性体育赛事,也是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全球性文化庆典和事件旅游活动.奥运会主题突出,公众参与广泛,旅游形象鲜明,外部环境敏感,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河南地处中原,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在节日风俗上具有独特的地方性。从节日文化的视角探析河南地方性节俗庆典活动,挖掘其节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河南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推动河南特色节庆旅游的地方建构,增强地方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乐是指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受农家乐趣的一种旅游活动,从而使游客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满足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求知心理的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14.
陈岗 《旅游学刊》2012,27(3):99-106
文章在科恩提出的旅游活动精神"中心"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对旅游中的游戏活动进行分析,发现不仅游戏意义隽永,而且旅游者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同样能够体验到远方"中心"体验中的"类过渡状态",因而游戏构成了旅游活动中的另一个精神"中心"。依据旅游者对三大精神"中心"的依附情况,文章将旅游体验模式分为转移模式、嬉戏模式、游戏模式和体验模式(包括实验模式和存在模式)。即使是在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只要参与了任何形式的游戏项目,就可以获得诸如神圣、荣誉、美德、审美、人际、怀旧等方面的精神意义。相对于文化的根植性而言,游戏具有普适性和较强的可移植性,这为游戏类旅游吸引物的开发与推广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旅游的理想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唤醒人们对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重视和尊重.拥有美好的理想固然可贵,然而,面对现实中的诸多挑战,实现理想的目标似乎离我们很远.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的文化遗产丰富,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本文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对西安市的文化空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西安市的文化以及文化空间与文物保护单位联系密切关系:文物保护单位支撑起了文化空间中的点、线、面,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文化廊道和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测评其游客满意度指数有助于该类型旅游地的游客满意度提升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游客期望、游客体验、游客评价、后旅游4个旅游活动阶段构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并对典型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北京798艺术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98艺术区的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3.6581,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活动阶段为体验阶段(1.7272),而期望阶段和评价阶段的满意度较小,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因素和指标分别为旅游景观感知要素(0.9098)、文化创意景观(0.4448);(2)基于测评模型和案例分析结果,分析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形成机理,并提出形成游客满意度主要因素为内部驱动因素(独特的文化创意景观、文化创意体验环境、科学有效的开发与管理等)和外部驱动因素(区域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地文化创意形象、创意旅游口碑、外部交通等)。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维度出发,论述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文化交流与汇通现象,阐述旅游社会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联.通过系统分析,研究旅游活动中由于文化融接而产生的具体事例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规律等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基于诠释学的研究视域,通过具体事例论证旅游行为中文化因素对某些旅游事件中人类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之后运用事理学学派的心理性个体概念及知行本征机制对旅游个体进行分析.借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分析方法,探讨旅游活动中异域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理解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和社会科学共同发展,拓展科学技术在解释某些旅游现象中的应用面,以期为旅游社会学提供一个新的研究与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