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感恩缺失表现在:一是不爱惜生命,二是迷失自我,三是淡漠恩人。青少年感恩缺失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二是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和教师人格偏差,三是社会教育存在偏差。家庭感恩教育的策略:一是教会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三是感谢祖国的培育之恩。  相似文献   

2.
当前,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很多孩子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面对父母,他们只知道受恩,不知感恩,通过上“三生教育”——“爱孕育生命”课程,引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激发感恩父母的真情,并使感恩意识和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新疆工业学校学生感恩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职学生感恩意识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缺失的成因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偏差,也有不良社会风气的渗透.应进一步构建培养体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推进中职学生感恩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4.
包蕾 《湖北经济管理》2008,(13):165-166
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本文认为大学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引导学生识恩、知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施恩,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受助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在自我关系中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不能正确定位自身的价值,在人我关系中忽视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相应的对策,笔者提出了积极创设校园感恩文化,建立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感恩品质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表现为认同感恩,追求感恩,自立自强。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感恩认知的偏差,表现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感恩认识的层次不高。文章从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种种表现入手,结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对当代大学生感恩品质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大学生提高感恩品质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感恩的概念,感恩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意义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及青少年自身等几个层面上提出了对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心理策略,以期对青少年感恩教育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诸多事件说明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本文研究通过追寻高校贫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为高校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娟 《黑河学刊》2012,(6):138-139
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已引起社会关注,感恩教育的缺失是其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分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缺失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探讨感恩缺失的原因,对于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建立良性的社会资助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受助贫困大学生自身思想认识、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多元价值观冲击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偏失四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阳剑兰 《理论观察》2009,(4):123-124
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贫困生,面临着经济压力,心理困惑,部分同学存在感恩意识缺失。新形势下,加强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培育,应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文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贫困生感恩意识培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一些高校存在德育缺失的现象,大学生出现了忘恩、不会感恩、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等现象。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强化感恩教育的方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品德。在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非常普遍。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感恩思想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也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观念。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生力军,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今天,重拾感恩美德,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塑造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仲会 《新西部(上)》2012,(10):195-195
当代大学生由于主观幸福感低和亲社会行为动力不足,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心理学视角下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一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健康感恩意识;二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强化感恩教育立体感;三是引导大学生参加感恩社会实践,强化感恩氛围。  相似文献   

16.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道德的底线。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高校应全方位多渠道全面铺开,教会学生识恩知恩,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配合,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7.
李静  郭付利 《魅力中国》2010,(26):224-22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严重。西部高校的大学生在感恩意识上又存在自我意识膨胀、认知多于行动等特点。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有必要重塑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对感恩教育进行分析,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寻求对策,力争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高延伟 《魅力中国》2014,(14):262-262
众所周知,企业是职工的衣食父母。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怀着一个共同的理想,组建成了平宝公司这个和谐大家庭。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企业生死存亡、成败兴衰的责任。忠诚与责任,本质上来源于感恩之心。作为一名平宝人,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念父母生育之恩,感念企业关爱之恩,感念朋友关照之恩。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基此对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沈慧 《魅力中国》2010,(36):128-128,130
懂得感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针对中职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现状,提出中职生感恩教育的若干途径,实现校园人际关系和谐,促进学生学业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