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诸如救助理念落后,未实现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的转变;救助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彻底摆脱贫困的制度目标;救助主体薄弱,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发展不成熟的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要求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作出以下完善:将能力提升作为社会救助政策的理念和出发点之一,调整社会救助政策的重点,由低保转向就业、儿童、医疗、教育等积极的救助政策,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的博弈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对贫困群体进行社会救助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各不相同。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完善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体系,在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会救助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因病支出型贫困社会救助的政策内容和工作流程,研究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基本状况.同时提出全方位从疾病预防、完善政策、救助执行以及内生动力四个层面构建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以期提升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效果,破解贫困恶性循环,加快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提升其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急剧转轨,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比重逐年提高。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今后长时期必须面对的严峻的社会问题,然而现行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救助体系入手,建立新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经济改革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并不断扩大。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体制结构变迁方面的宏观因素,也贫困者个体自身方面的微观因素。而现行救助政策及具体措施方面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偏低、低保救助对象的审核工作存在盲区、救助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对贫困群体自我救助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城市贫困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不仅对解决潍坊市城市贫困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国范围内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晓春 《当代经济》2018,(8):110-112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矛盾和问题集中显露,中低收入人群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在绝对贫困减轻的现状下,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并亟待转型升级.本文从支出型贫困政策扶持、救助金额和救助群体三个方面对浙江省支出型贫困救助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究支出型贫困救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救助意识不强、救助对象识别不精准、救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救助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救助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第一道安全网的保障作用,从而减少农村贫困群体的比重,使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得以发展.本文首先阐述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然后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当前的国情,提出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法律法规、完善农村社会救助的基层管理、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农村社会救助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统筹城乡发展等政策建议,从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特殊贫困群体的救助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一步。农村失独老人作为特殊贫困群体的一分子,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对其救助格外重要。相对于城市失独老人而言,农村失独老人的人口数量更为庞大。同时,农村失独老人没有足够稳定的收入来源,早年也未能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在日常生活和医疗方面的基本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通过分析农村失独老人所面临困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认为在原有的救助政策和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起包含政府、志愿者、养老机构和社会慈善组织在内的多主体救助体系,不失为解决我国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问题的适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临时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在社会救助体系中救急解难、拾遗补阙、托底保障的重要作用,在深入分析黑龙江省临时救助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充足、拓展临时救助方式和内容、壮大临时救助队伍建设、规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临时救助紧急应对预案、建立临时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和加强临时救助政策宣传等方式,提高黑龙江省临时救助服务质量,使临时救助能够更好保障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李珮瑶 《经济视角》2013,(12):55-5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全国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日益壮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多,现行的"奖、贷、助、补、免"的资助体系在资金的来源和资助对象的确定上仍然存在缺陷。同时,在救助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受助者可能会受到的文化隔阂、情感麻木、心理不相容的隐性社会排斥。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对他们的救助与帮扶也对救助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提出要求。而有效、稳定的资金筹集渠道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则是救助多元化发展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救助体系弊端分析的基础上,对救助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宗颖 《当代经济》2021,(7):12-15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此之前,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科学地建立起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基本建成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新要求,针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中的不足,提出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是从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改造过来的,仍然带有旧制度的痕迹,还显得不够完善。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社会救助的障碍分析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贫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其制度设计、监督管理、配套完善等方面的根源,应着手完善征地安置制度、监督管理机制和就业保障制度等全方位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救助基金管理现状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现行的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在基金的筹集、基金的覆盖程度、保障水平以及基金的发放程序等方面存在着不规范性的操作,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救助作用,建立财政评估体系,科学测算最低救助线,完善社会救助基金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支出尽管逐年增加,但并没有随受救助人口、通货膨胀水平、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医疗支出水平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在对贫困群体救助水平设定方面,政策制定者还有待于进一步将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群体实际日常基本开支需要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考虑进去,并使我国的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支出随以上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以保证国家用于社会救助的支出能基本满足贫困者的实际开支需要,进而真正达到救助目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的理念已从宏观干预转向微观干预、从“反贫困”转向“预防贫困”,但我国目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仍然仅注重“反贫困”,城市反贫困政策并没有考虑微观个体决策。因此,必须从预防贫困、关注贫困个体的特殊需求出发,重构我国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秦丽娜 《经济师》2009,(7):11-12
近年来。尽管我国社会救助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作为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基本救助制度、专项救助制度、资金投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制度的条件受限和能力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以户籍身份为首要标准的社会救助目标瞄准机制,又把其搁浅在社会救助服务"城乡两不靠"的境地,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整体上处于收入性贫困、能力贫困、脆弱性贫困和社会排斥等不利境地。以呼和浩特市农民工生活现状和利益诉求为个案,提出以"赋权增能"方式来促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加强农民工救助需求评估、完善分类救助机制、构建能促型救助模式和创新社会救助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的社会救助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救助标准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社会救助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社会救助制度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生命力.针对我国社会救助标准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化给付标准的认识,从标准的公平性、标准的充足性、救助标准的针对性等方面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实际效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20.
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意义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 《经济师》2006,(11):72-72,74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越来越凸现出它的不足和弊端。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此外,构建一个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内容多样、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