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浙商网     
《浙商》2010,(2):84-84
《浙商》杂志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作者:《浙商》记者 尹一妍 发布时间:2009-12-29 http:///www.zjsr.com/news/21761.htm 2009年12月27日,在浙江大学EMBA2009年会上,《浙商》杂志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举意味着双方将在人才、智力、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强强联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新闻媒体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胥晓莺 《浙商》2010,(20):30-31
李俊峰是个大忙人。但当《浙商》记者致电给他,告诉他一些民营企业在这次节能减排运动中被“误伤”,希望通过他反映相关问题时,他听得非常耐心,留下了记者电话,并在几天后主动与记者联系。《浙商》记者的专访也围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3.
周彦 《浙商》2006,(6):22-22,24
2004年4月23日,本刊记者曾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路甬祥副委员长。他殷切希望即将问世的《浙商》杂志,要成为浙商群体的精神家园。两年以来,《浙商》杂志谨记领导的期望,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进。 2006年4月26日,整整两年后,本刊记者一行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再一次采访路甬祥副委员长,听他畅谈浙商和《浙商》杂志的使命。 以下是路甬祥副委员长的谈话实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新年的钟声还没有远去,“浙商创富中国行”的步伐就已经跨出了浙江。《浙商》杂志社和《钱江晚报》共同发起的“浙商创富中国行”系列活动,由浙商和记者共同组成考察团,追寻天下浙商的创业脚步,搭建浙商发展的财富平台,从浙商和记者的视角,去看在外浙商创业发展的酸甜苦辣,去了解各地的投资环境、政策资源,去寻求浙商最为关心的潜在商机。同时也为在外浙商带去家乡的一些政策,为他们回乡投资提供最新的信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徐王婴 《浙商》2005,(6):18-19
那一天上午,蒋正华副委员长特意抽出了半天时间接受两家媒体记者的采访。当本刊记者依约赶到时,北京记者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有趣的是,当他们问到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时候,蒋正华副委员长转过身来指着本刊记者说:“她是我们家乡来的记者,来自《浙商》杂志,她知道浙商有个‘三创’意识。我想,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燕娜 《浙商》2010,(18):127-127
“2010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榜单发布后,江西省信丰县县长黄金龙接受了《浙商》记者的专访。他认为信丰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2010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的殊荣,既是信丰不断创新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结果,又是信丰深化与浙商合作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7.
何晓春 《浙商》2009,(22):61-64
《浙商》记者结合浙商的投资隋况,分析解读辽宁省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以及其中蕴含的商机。  相似文献   

8.
何晓春 《浙商》2010,(16):60-61
我们将践行台湾机床产业的模式,用3年时间实现与台湾机床产业同步,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与德国机床产业接轨,与一流机床企业共同参与国际化竞争。”陈胜对《浙商》记者说。  相似文献   

9.
花絮     
《浙商》2010,(8):53-53
动情的开场白 “在与《浙商》杂志以及浙商全国理事会走过的5年多时间里,浙商全国理事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带领兄弟姐妹们一起走南闯北,到处考察商机,帮助浙商维权;作为浙商的商学院,浙商全国理事会举办了很多的论坛,邀请像夏斌一样的全国重量级的专家给浙商讲课,指明方向。”这是嘉宾主持、浙江省工商联正厅级巡视员郑明治在联谊会现场的开场白。郑明治动情地说,“我深切地感受到浙商全国理事会不单单是《浙商》杂志的理事会,  相似文献   

10.
倪轶容  俞苗玲摄影 《浙商》2009,(14):116-116
“我想用三个‘气’来形容浙商给我的印象:‘敢为人先的勇气,流光四射的财气,享誉世界的名气’。”绩溪县县长李前智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浙商。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10,(17):19-19
特别策划“发现”台湾 两岸合作的ECFA时代来了! ECFA时代,对于浙商来说机会在哪里?浙商与台商有哪些合作的领域?台湾的经济转型,对大陆经济转型升级又有着哪些启示?7月8日,《浙商》杂志举办“浙商500强论坛暨两岸企业家高峰对话”;一周之后,《浙商》记者深入台湾实地采访,探究ECFA带给浙商与台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何晓春 《浙商》2009,(10):62-63
在中国光电技术发展中心、《浙商》杂志社、浙江省能源研究所联合主办,浙商理事会承办的2009太阳能光伏产业高峰论坛上,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  相似文献   

13.
金少策 《浙商》2009,(11):77-77
5月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王忠宏博士在接受《浙商》记者专访时表示,浙商“百亿现象”说明,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时机逐渐成熟。企业只要战略得到就能突破“天花板”。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10,(23):20-21
本刊于2010年9月上刊登的《老板跳楼之谜》,引发了众多《浙商》读者的关注和热议。很多读者来信来电发表感想和看法。一位四川省绵阳市的读者更是难抑激动,发自肺腑地写了长长一封信。为此,《浙商》记者专门与赵加军的亲友联系,希望把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反馈给所有关心他的读者。  相似文献   

15.
朱健  姚恩育 《浙商》2011,(18):72-74
根据三份榜单,《浙商》记者发现,上榜董秘中,供职企业多年的高管成员成为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天下浙商网     
《浙商》2009,(18):22-22
天下浙商网在第一时间发布《浙商》杂志记者原创报道,更多信息请随时点击www.zjsr.com。  相似文献   

17.
金少策 《浙商》2011,(5):48-49
森马董事长邱光和回应《浙商》记者:“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捣鬼,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8.
何晓春 《浙商》2010,(24):92-93
站在《浙商》记者面前的徐放踌躇满志,他坚信技术不是壁垒,而从有迅速占领市场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19.
天下浙商网     
《浙商》2011,(2):25-25
天下浙商网在第一时间发布《浙商》杂志记者原创报道,更多信息请随时点击WWW.zjsr.com  相似文献   

20.
王积峰 《浙商》2011,(18):60-60
竺学见案呈现浙商省外投资种种困境。浙商对此有何看法?又有何建议?几位企业家向《浙商》记者表达了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