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的定位,从坚持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文化教育;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生态文化内涵等方面全面阐述开发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措施和经验。提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完善规划,探索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开展环境教育,培育生态文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大投入,改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带动乡村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山水文化是人类凭借山水资源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体系。千岛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铸就了鲜明的千岛湖山水文化。蕴含着"水秀天下、追求卓越"的千岛湖精神,山清水秀的地域形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传统。建造森林旅游生力军、构筑生物多样性研究平台、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提出文化品牌建设方略、引领国际鱼拓艺术、建立休闲渔业公园、开设中国首个鱼博馆、将鱼文化植入富丽乡村、开启"鱼头人"新天地等千岛湖山水文化建设,是实现千岛湖山水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让美丽元素成为智慧经济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
基于听觉美感理念的声景观生态研究是一个新兴学科,森林声景观生态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森林经营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独特的山水环境,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水声景、风声景、雨声景、叶声景、鸟语声景、虫鸣声景等生态资源。结合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实际,将声音、自然和环境有机结合,强化听觉审美意识,创造多层次情景交融的森林旅游体验,迎合当下人们追求生态、环保、健康、艺术的新生活观念,尤为必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千岛湖区游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加快发展游憩产业,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势和内部转型升级的要求,在阐述游憩内涵基础上,结合千岛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千岛湖游憩资源及其观光、康体、娱乐、文化、农业等游憩产品谱,认为全方位、多途径发展千岛湖游憩产业势在必行,并提出千岛湖区游憩资源开发利用与文化内涵挖掘、国有林场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丽浙西,林木葱茏,淳安千岛湖作为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正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淳安县千岛湖林场位于风光秀丽的千岛湖中心湖区,是一个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国有林场,现有林地面积2.63万亩。自建场以来,林场通过落实各项培育、保护和利用措施,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活立木蓄积、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大幅增加,阔叶树种比重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千岛湖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经营的千岛湖区生态公益林组织保障和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护林员队伍组建、管护宣传、林分改造、森林消防与防火、控制采伐、打击破坏活动、加强病虫害监测、用好补偿资金等九大举措;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在促进资源增长、改善林分结构、保护种质资源、提高固碳减排能力、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促进千岛湖旅游健康发展、保障新安江电站工业正常发电等多种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能;指出了生态公益林实践中经营与补偿、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淳安县安阳、横沿是千岛湖的湖边乡镇,当地一些农民利用千岛湖天然饵料发展鲢、鳙鱼网箱生态养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全县鲢、鳙鱼网箱生态养殖的发展。2004年全县鲢、鳙网箱生态养殖达1100亩,占全县网箱商品鱼养殖总面积的69.62%;销售商品鲢、  相似文献   

8.
森林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已进入大众化旅游的新阶段。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立足挖掘森林资源的经济潜能和文化内涵,在森林旅游实践中着眼规划、优化管理、特色经营、创新发展。对良好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新的生产力等理念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森林旅游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加大项目投入、重视人才培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户外运动基地是现代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东山尖是千岛湖环湖第一层山脊的第一高峰,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鲜明的文化特色。东山尖登山营地借鉴森林休闲娱乐和森林生态体验相结合的开发模式,打造以登山、滑雪、沿溪溯源和水上运动为主题的千岛湖户外运动基地,不仅丰富了千岛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为国有林场保护植物资源、维护森林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经营理念与应用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赋予林业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树立森林生态经营的新理念,建设多元化、多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成为新课题。根据千岛湖区的实际,在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森林复合经营、森林健康经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碳汇经营、森林经营认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生存环境日益严重和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旨在为现代人们休闲意识和观念的转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通过对千岛湖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目标愿景与功能定位,规划整体布局,力求对国有林场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千岛湖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湿地,不论从森林景观角度还是从生态角度看,其地位均十分重要,人们对千岛湖区山水资源管护,尤其是发挥森林碳汇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更为关切和敏感。通过对千岛湖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森林碳汇的影响分析,结合多年的森林经营经验,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森林碳汇的千岛湖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途径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来不遗余力地精心呵护千岛湖水环境,千岛湖成为集旅游、水资源供应、水力发电、防洪和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人工湖泊,在生态文明被提升至前所未有高度的新时期,不可忽视千岛湖水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中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着眼自然循环生态系统,立足科学发展,才能解决千岛湖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力求从水资源有效保护利用、水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系统经营、社区环境管理以及加强监测等全视野、大纵深、多层面可持续推进千岛湖生态优先前提下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养生涵盖了生理与心理、形与神两个层面的优化生存环境,善化生命质量的一系列活动。养生旅游则将养生文化、技法及产品融入旅游产业,而森林生态系统是开展休闲养生旅游的重要载体和场所之一。千岛湖一流的山水资源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森林休闲养生旅游环境,高举"秀水富民"的旗帜,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成为当下新使命。结合千岛湖龙涧清心谷的开发实例,提出其目标愿景与功能定位,规划整体布局,力求对国有林场发展森林休闲养生旅游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既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又是青藏高原生物物种的宝库和“青藏高原基因库”。因此,研究和保护青海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青海湖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探索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对策:在青海湖流域圈定“无人居住区”;引用外部水源增加湖容量;采取措施控制水污染。  相似文献   

16.
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国有林场改革和生存的根本。从接续替代产业的内涵与意义出发,以千岛湖区国有林场为例,分析国有林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新时期国有林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藏作为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高原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使得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生态旅游开展的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客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根据西藏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案,兼顾行政区划与生态系统协调性原则、遵循资源同质性原则、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和注重生态文化性原则,对西藏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类,采用四级区划分类单位系统,将西藏生态旅游目的地划分为3个生态旅游大区,即藏东南生态旅游大区、藏西北生态旅游大区、藏中南生态旅游大区;7个生态旅游区,即怒江源高原亚寒带半湿润高寒草甸生态旅游区、拉萨河流域文化生态旅游区、羌塘高原亚寒带半干旱草原生态区、阿里高原温带干旱荒漠生态区、藏东南山地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旅游区、藏东高山深谷温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暗针叶林生态旅游区、藏南山原宽谷温带半干旱灌丛草甸生态旅游区21个生态旅游地,若干生态旅游景区,并对各个生态旅游区进行了概述,为提升西藏生态旅游旅游发展和管理水平,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实现西藏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