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角度多样,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法和建议.但这些研究大多针对前期试点阶段的参保意愿进行分析,而对农户续保意愿的研究非常少.与参保意愿研究相比,续保意愿的研究可以更加直接地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政策依据,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10个行政村的1000户农民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进一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对影响农民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制度)续保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论证了影响农民续保新农保制度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农民续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的对策,以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之后,面临着“人员全覆盖”的挑战,而缴费水平和档次的设置是影响农户参保行为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参保农民都选择最低缴费档次,反映出政策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对成都市农户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养老保险需求、预期保障收益以及缴费能力是决定参保农户选择缴费档次的关键因素;当前大多数农户倾向于选择最低的缴费档次,主要由于农户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预期收益较低和缴费补贴激励不足,而年龄、教育、健康、家庭抚养比以及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户的参保意愿和参保水平的选择。因此,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该进一步优化缴费档次设置,更加重视群体特征差异,并在保证公平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3.
利用调查数据重点考察了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的实际运行效果,指出了目前存在职工参保意愿不强烈、政策有效性尚不明显、对制度长期建设缺乏信心等现实问题,以期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相关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厘清农民工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行为和意愿之间的关系,从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四个维度探析农民工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参保行为和意愿之间存在差异,但参保意愿较强烈。提高参保率的关键是加大执法力度,监督企业与农民工签定正式劳动合同,以确保农民工利益。同时,还要通过提供住房、加强宣传、亲身感受或从周边人获得感受来增强农民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参保意愿。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模式的选择及其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紧紧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随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大势所趋。为此,当务之急,应从建立不同制度的衔接机制、降低农民工养老保费标准、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强化企业社会保险责任、提高农民工参保意愿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教育水平、媒体使用对我国城乡居民商业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利用Logit模型回归发现,教育水平显著促进了我国城乡居民商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参保行为;媒体使用中互联网对商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参保行为影响最大;同时教育水平与媒体使用对商业保险参保行为的促进...  相似文献   

7.
到2011年底,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地区已经达到101个,本次调研地区的数据显示农民参保率达到了65%。但同时也发现,组织管理效率低、年轻人参保意愿不强、养老金保障水平低、缺乏对制度的深入了解是当前制度运行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完善机构设置、委托专业机构运营,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做好各种养老保险政策之间的衔接,设置合理的养老金水平等措施,将有助于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普及。  相似文献   

8.
公平感和阶层认同关系着精神富裕目标的实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逐年扩大的同时,居民的主观福祉却呈现向下偏移趋势。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参保与否对个体主观福祉的影响,较少分析参保持续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在年龄、户籍上的异质性效应。因此,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6和2018年的数据,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断保对公平感和预期阶层认同的影响及其年龄和户籍异质性。研究发现:(1)我国居民的预期阶层认同整体有所降低,青年和农村群体的公平感和预期阶层认同均呈下降趋势。(2)从断保状态来看,基本养老保险整体断保率为21.9%,以城乡居保断保为主,其中,青年和农村居民的断保率分别高于中老年人群和城镇居民。(3)与连续参保的居民相比,基本养老保险断保对公平感和预期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城乡居保断保的负面影响突出;分人群而言,断保会显著降低青年群体和农村居民的公平感,还会对农村居民的预期阶层认同造成显著的负向影响。基本养老保险的高断保率带来的负面效应抵减了参保的福利促进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参保率逐年提高的同时,公平感和预期阶层认同的下降趋势。基于此,提出建议: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提高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解决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保与转移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本文从研究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对流动人口影响的分析入手,对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和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解决流动人口参保和转移接续的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为例,分析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制度设计及其对农民参保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保中的制度设计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影响显著。最低缴费年数15年限制能促进中年农民尽早参保;高龄补贴对青年农民参保具有激励作用;保费补缴截止日期的设置能有效促进老年人参保;保费的财政补贴比例越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越高。除制度因素外,农民的年龄、非农就业和支付能力对其选择养老保险也存在影响。年龄从幼到长,农民的参保率呈倒"U"形变化;非农化水平越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越低;支付能力越强农民越倾向于参加新农保。  相似文献   

11.
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双轨制"和互相沟通的"立交桥"式的教育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大力发展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和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立交教育体系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规范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包括:用“账面价值”大范围代替“公允价值”;对因追加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处理;对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从执政的体制、机制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从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入手,用机制和体制保证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但近年来随眷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出现了较深层次的公司制度问题,关于国企的“不积极”研究是其中热点之一。文中将其分为四个局面来进行探讨:国企制度性的“不积极”;国有投资人(政府)对企业的“不积极”;社会投资人的“不积极”;经理人的不积极。以期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对我国国企改革的难点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项目代建制内涵的界定、产生背景、推行的进程、政府部门的引导、规范及其普及的优势、意义所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进一步引出代建模式在公路行业的推广、应用理念及遇到的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在六个方面实现了创新,还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日渐凸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不解决,将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的需求,制约旧制度向新制度的顺利转轨,也必将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因此,分析个人账户“空账”形成的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排异”是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国企后产生的普遍现象,其结果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甚至使其流于形式.“排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现代企业制度对国企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原企业制度中的消极因素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攻击”;新旧治理机制融合的难度.克服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排异”现象需要从完善市场环境、创新企业文化、规范国资委职能、理顺新旧治理机制关系和改革经营机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统战、外交、党建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党治党治国治军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