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商》2015,(28)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因其门槛低、无需盈利要求、实施较为简单等特点,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主流的资本运作方式。本文对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短期公告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公告存在正的宣告效应,且定向增发信息在公告日之前就被提前泄露。  相似文献   

2.
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定向增发在创业板市场愈演愈烈,2014年发行额及发行频率已超过新股IPO融资。定向增发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有影响?若有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本文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估算较为成功地实施了定向增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实施定向增发前后年度的盈利能力,探索定向增发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为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提供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价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向增友通常认为会引起股价下降,从而侵害散户的利益.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4月到2008年4月期间公告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公告前后的超额收益率来验证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从而证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公告具有明显的正股价效应.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实证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会使股东普遍获利,从而为更多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融资或股权优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商》2015,(28)
利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3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定向增发前后10天的股票超额收益。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日前3天即开始显现显著的正向股价效应,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信息被提前泄露。公告日后,累积超额收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定向增发可分为四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并购型定向增发与战略投资型定向增发。本文以资本市场中融资型定向增发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ABC公司大股东双向定向增发行为明显存在着维持控制权利益、获取股权价值增值以及进行股权质押的利益动机,侵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相关法规还要在锁定期种类、锁定期限、定价基准日及增发定价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利于强化发行及二级市场上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2008年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情绪和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对定向增发折扣的影响。由于定向增发股票锁定期的存在,增加了发行对象的持股风险,从而迫使他们按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客观上抑制了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实证研究显示:定向增发折扣中不存在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是影响定向增发折扣的一个重要因素,定向增发折扣随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乐观情绪的上升而得以推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8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之后,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急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本文以2006年5月8号之后全部完成定向增发的209家(经剔除)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手段之一,已越来越多地被上市公司所使用。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青睐于参与定向增发股票的认购,并将认购定向增发股票作为重要的投资手段,形成极富中国特色的盈利模式。通过研究历年定向增发项目盈利情况,针对定向增发基金业务特点,设计定向增发基金参数、完善定向增发基金产品结构。并对优化定向增发基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税盾效应还是从信息不对称而言,股权融资都是次于债务融资以及内部融资的选择,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则具有独特的偏好。为此,通过时间研究法计算新华医疗在2013年的一次定向增发前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增发的股价效应,并以2010-2015年间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研究总体上定向增发企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定向增发按其增发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项目融资型、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资产注入三大类。以项目融资型定向增发为样本,研究投资者情绪对项目融资型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倾向,而在众多股权再融资方式中,定向增发是最受市场青睐的。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定向增发都具有积极的短期公告效应,但对公司的长期价值却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越高,短期公告效应越强,长期公司绩效越差。大股东利用定向增发对自己进行利益输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构建财富再分配模型讨论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利益输送问题,并利用回归分析考察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各因素和外部监管环境对这一利益输送的制约效果。最后,从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够让我国股权再融资回到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市场价值的正轨上来。  相似文献   

12.
《商》2016,(2):219-220
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上市公司纷纷投入到"涉网"大军当中,开始从事前所未有的全新领域,也同时点燃了证券机构分析师的调研热情,形成了一系列的盈利预测研究报告,引导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可靠性如何,将对投资者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选取了127家"互联网+"企业作为样本,对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分析师对互联网+企业的盈利预测总体水平较高,但仍有近三分之一存在较大偏差,本文最后就提高分析师对互联网+企业的盈利预测可靠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ESG表现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机制检验表明,企业ESG表现通过提高信息质量和降低经营风险,进而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积极作用在媒体关注度较低和非明星分析师预测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丰富企业ESG表现经济后果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还能够为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和分析师如何完善与利用ESG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公告前有强烈的动机改变信息披露策略,从而达到影响股价的目的。本文利用2006-2010年沪深A股的定向增发样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同类型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信息披露策略影响股票价格。因此,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选择性信息披露现象,值得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重视,警惕操纵股价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增发新股融资中的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Logit模型,从控制权结构和信息不对称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力越弱,更倾向于认购新增股份。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并且在实施定向增发时,更倾向于选择向大股东发行。此外,上市公司拟实施整体上市时,定向增发往往伴随着资产认购。  相似文献   

16.
徐跃 《商业会计》2015,(14):14-17
本文采用Wind数据研究了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相比于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分析师的预测存在乐观偏误;相比于消除个别分析师的预测偏误而言,预测日期的新旧对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准确性更为关键;剔除过时的分析师预测值之后,在接近年报公布日的预测区间内,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优于时间序列模型预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盈利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再融资规模、资本结构以及市盈率等因素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继而运用2006-2012年间完成配股、公开增发以及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采取配股、公开增发、定向增发方式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在公司特性上确实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行为一直为市场所诟病,不少人通过资本结构、资金来源、融资成本、市场效应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从另一个方面,即上市公司在增发前后的经营绩效表现,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融资效果。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完成增发后,经营绩效有所下降。增发新股的公司在当年的经营绩效下跌比较平缓,但在第二年以更大的幅度下滑。总之,从长期来看,增发新股并没有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起到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馨 《商》2013,(8):129-130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是公司金融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整个证券市场而言,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越强,证券市场就越有活力,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证券市场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中的定向增发方式。通过流程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当前的定向增发方案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探讨增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增发是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无论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还是在中国这样新兴的市场,上市公司都试图通过增发对新项目进行融资,但是相比较于这些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的增发历史比较短,有自己的特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上市公司增发的特点,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