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论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对美国近期对中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本文从法律角度提出中国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积极启动 WTO 争端解决机制;辩证评价入世议定书中的第15和16条;根据入世后形势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应法律机制如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检讨和改进原产地规则等。  相似文献   

2.
入世以来,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日益严重,认识和把握中国贸易摩擦时代的特征及其成因,并积极寻求贸易摩擦的解决对策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及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根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年底之际,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彩电和家具等产品提起了反倾销诉讼;2004年年初,浙江的出口产品又遭到了阿根廷的反倾销堵截。一起又一起频繁发生的案例引起了人们对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广泛关注。入世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将减少贸易摩擦的期望给予成为WTO的成员,而入世两年来,我们面临的各种贸易摩擦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却日渐增多。面对如此现实,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分析对待我国现阶段面临的贸易摩擦,并应积极探究其产生的根源。一、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外部根源中国遭遇贸易摩擦是发生在全球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之下,世界范…  相似文献   

4.
“入世”十年与中国相关贸易摩擦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徐紫光 《中国市场》2012,(6):105-10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逾十个春秋。在这十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与中国相关的贸易摩擦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能否有效处理贸易摩擦,已经成为中国能否保持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研究"入世"十年来与中国相关的贸易摩擦数据,梳理和分析出中国遭受贸易摩擦的概况以及产生贸易摩擦的动因,并针对今后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解决中印贸易摩擦的几条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印中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入世四年来,随着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加速增长,中国开始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统计,仅2005年1-8月,外国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就有44起,其中尤以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最为频繁,高达35起,占到总数的83.3%.  相似文献   

6.
后WTO时期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华林 《商业时代》2005,(23):70-71
2001年底中国加入W TO之后,中美贸易摩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量增加,形式多样。本文通过总结中国入世之后所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提出了应对后W TO时期中美贸易摩擦的一般建议。  相似文献   

7.
《WTO经济导刊》2006,(10):21
中国入世以来,经济总量、特别是贸易量的大幅提升,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贸格局,不可避免地与一些国家产生碰撞和摩擦,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面临着贸易摩擦频发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五年。入世后,中国外贸大幅增长,但同时各种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层出不穷,中国已逐渐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市场领域面临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紧  相似文献   

9.
王亚飞 《中国市场》2005,(10):42-43
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所谓"后过渡期",按商务部专家的说法,是从2005年1月1日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这段时期,历时两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入世后的关键过渡期,而这一关键过渡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贸易摩擦将呈现出高发的态势.目前,一起又一起频繁发生的案例引起了人们对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广泛思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处于后过渡期的中美间的贸易摩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频发。根据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摩擦将扭曲世界资源配置,降低全球整体福利,此行为不仅与WTO宗旨相违背,亦无法运用传统贸易理论加以解释,必须从其他角度加以分析。因此,笔者拟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贸易摩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快速发展,加工贸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加工贸易符合我国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缓解就业压力、参与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的重要方式。然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如"两高一资"的加工贸易企业较多,资源消耗仍然偏高,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失,加工贸易出口商品附加值低,长期居于产业链下游等。应通过构建符合长期战略的加工贸易产业贸易政策,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调整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加强海关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等措施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亚洲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在世界货物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亚洲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却显然与其在世界经济以及货物贸易中的优秀表现存在落差。本文在分析了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基本特征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82-2007年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部结构的互动影响。结果显示: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存在互为影响的动态关系,现阶段货物贸易发展对服务贸易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且其作用甚至大于服务贸易自身所产生的作用。但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作用微小并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货物贸易增长的动力基本源于自身。进一步分析发现,服务贸易对制造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消费性服务贸易部门对制造业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小。而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中又以现代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大,传统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小,这与我国目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状况相吻合。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为视角,运用引力模型的"单国模式"对2002-2006年期间中国和133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近几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5.
Trade booms, trade busts, and trade cos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at has driven trade booms and trade busts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We employ a micro-founded measure of trade frictions consistent with leading trade theories to gauge the importance of bilateral trade costs in determining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We construct a new balanced sample of bilateral trade flows for 130 country pairs across the Americas, Asia, Europe, and Oceania for the period from 1870 to 2000 and demonstrate an overriding role for declining trade costs in the pre-World War I trade boom. In contrast, for the post-World War II trade boom we identify changes in output as the dominant force. Finally, the entirety of the interwar trade bust is explained by increases in trade costs.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Heckscher–Ohlin–Samuelson (HOS) model, trade can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job gains for developing economies, but, conversely, result in job losses for developed economies. Empirical research to date, however, has provided mixed results regarding the direction and size of the employment effects for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econom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valuate the employment implications of trade for Korea over the 1975–2000 period. Korea merits attention because it has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itself from a developing to a semi‐developed economy during this period.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rade has indee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job opportunities in Korea throughout this period, but its role as a job creator has diminished since 1985, suggesting that such a role could soon end, or even reverse.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阐明了多边贸易体系对国际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分析了WTO成立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呈现的新特征,从而指出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中贸易逆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中贸易逆差根源在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并非汇率问题,即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1)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扩大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关。(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同时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美中贸易逆差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近期内东盟内部成员国与中国外贸具有趋同性。东盟成员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中国在执行CAFTA的同时积极关注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路径提供了可能。借鉴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机制,加快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磋商与谈判,建立CAFTA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ssumes that there is a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migration flows. However,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Latin America has come with an increase in emigrati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for the period 1981–2002, shows that there is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ne explanation is related to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In particular, higher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trade openness, has resulted in higher levels of unemployment. Therefore, emigration represents a safety valve that reduces the pressure on Latin American labor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