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货膨胀分配的特点及其克服措施董长瑞,于凤芹通货膨胀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但它的实质却是经济利益的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配关系是通过货币和货币流通来实现的。物价的上涨,货币价值的下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实际收入,造成利益的再分配。在一定...  相似文献   

2.
刘晨 《特区经济》2008,235(8):178-179
本文针对当前物价持续强势上涨的现象,简短剖析了物价的上涨态势。同时利用博弈理论,建立博弈模型,并从实际与理论出发,分析、比较了中间商与农民在该过程中的得利情况。同时对如何抑制物价上涨和促进农民增收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4年内蒙古物价过快上涨原因分析与思考朱晓俊(内蒙古计委经济研究所)一、基本估价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与此相伴的是物价的持续大幅度上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样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内蒙古也面临着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统计表...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将面临各种复杂问题,主要包括: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世界经济趋势和国际环境、农业形势和三农政策、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收入分配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改革等,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西方通胀理论的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对西方通胀理论的两点认识 1.通胀概念发生了变异顾名思义,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太多,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过程,其本意旨在强凋流通中的货币太多是造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原因。但是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不管原因如何,只要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都被称作通胀,其衡量标准为物价指  相似文献   

6.
从2007年起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总水平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特别是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而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中又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在物价高位徘徊困扰之下,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出现明显回落使居民收入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为减小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负面影响,应在多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同时,还应加大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不合理结构的调节力度,从制度层面保证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物价温和上涨的预期下,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成为本文研究的中心。本文通过对物价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总体分析,研究物价对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居民的影响,得出拉动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迅猛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大幅领先于GDP增长速度和人民收入增长速度。在当前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论述中国当前国民收入格局的弊端,提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重要的社会经济以及空间现象,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发达省份广东省所属的欠发达地区粤东北的梅州市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以及相关数据实证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的结果从人力资本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城镇化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空间转移、城市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以及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城镇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湖南市场物价初步得到了有效控制,物价涨幅已明显回落。与上年对比,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预计上涨15.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计上涨18.9%,涨幅较上年分别回落9个和7个百分点。但与全国对比,湖南市场物价涨幅仍然偏高,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涨幅仍居全国30个省市区的前列,且市场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初期阶段,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化的数量水平,其产业层次、用工方式则影响城市化的质量水平。同时,城市化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也会反作用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扩张。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性,而且城市化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也较低,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我国目前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均存在需要克服的障碍,因此应该抓住两者的相互关系,促使两者相互带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度成为解决“内需”问题的良药。但实践证明,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凯恩斯主义的药方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不能根治经济中内需不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所处地位的分析,得出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来自于收入分配的问题。因此,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劳动力价格。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views western conceptions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discusses how they may be applied to an economy in transition such as Hungary. At present, Hungary envisages a “moderately active” industrial policy, though in practice it will be limited by Hungary's desire to conform to EC practices as far as possible, by the need to give firms clear incentives to adapt, and by budgetary constraints.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structural change shows that Hungary entered the 1990s as an economy in severe disequilibrium, and that industry per se will not quickly return to its pre-1990 state.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tasks for industrial policy, therefore, will be to manage a process of structural change that will have differential effects both across sectors and between regions. While the best industrial policy is provided by means of a stable regulatory and legal environment for business and sound macro-policy, Hungary will need more than this in the medium term to overcome inherited structural imbalances in the presence of severely imperfect markets; e.g., the financial and labor markets.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社会核算矩阵价格乘数理论构建价格敏感性指标,将其应用于甄别对价格波动更敏感且价格影响辐射更广的行业或生产要素,并探讨了价格冲击的具体传递路径。根据价格前向与后向联系的相对大小,本文将各行业或要素分为价格敏感型、价格波动诱因型、价格不敏感型和易受价格波动影响型四类。实证表明,不同行业或要素的价格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非熟练劳动力对行业的价格传递主要是通过直接路径发生作用,而熟练劳动力、资本、土地的价格传递则存在直接或间接路径等多种渠道。本文研究结论可为有针对性地依据价格敏感性与传递路径来制定通胀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Both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factors influenced the dynamics of output and inflation in the former Czechoslovakia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its transition from central planning to markets. The results of VAR analysis indicate that, following price liberalization,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cesses on the level of output was somewhat stronger than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policy. Moreover, it seems likely that a "looser" macroeconomic policy—advocated by many as a countermeasure to a large decline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would only worsen the situation, bringing both higher inflation and a larger decline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云 《乡镇经济》2007,(10):22-24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关系,接着以云南为例,在数量上验证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模型,为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经验支持,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茜 《特区经济》2012,(4):26-28
珠三角已经进入一个由产业转移推动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本文在介绍珠三角产业省内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将珠三角产业进行省内转移的主要动因归为珠三角"用工难"、劳动力价格高;珠三角产业转移地和承接地的生产成本差异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省内转移;珠三角环境承载已到极限,低端高秏产业必须转移。  相似文献   

18.
张明源  薛宇择 《南方经济》2020,39(12):38-54
财政政策的最优政策选择问题对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具有指导意义。既往的研究忽略了利用动态一般均衡的方法探求具有双重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与结构性减税支出的政策选择问题。本文利用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结构性减税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测算比较基建支出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福利效应。研究表明:具有双重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促进产出,还可以通过挤入居民消费的方式加强政策福利效应。经过测算,短期的基建支出乘数大于结构性减税的政策乘数。同时,基建支出长期平均产出乘数小于结构性减税的平均产出乘数。与结构性减税政策相比,增加基建支出对于财政资金有限的政府是短期内更加有效的产出刺激政策,但在长期中,结构性减税政策不仅具有较高的政策效应,还可以从消费、劳动、投资等角度实现结构性政策目标。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导致各地区的最优政策选择存在差异性:发达地区可以通过结构性税收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同时实现长期经济增长;而欠发达地区则更应该注重运用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支出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人口逐渐从欠发达地区流出,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基建支出是否是可行之策,还需要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耿永志 《新疆财经》2007,(1):33-35,71
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多重视了向大中城市的转移,很少考虑向小城镇转移的问题,更少考虑具体的转移机制问题。因此,应尽快建立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各项机制,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来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工作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来,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  相似文献   

20.
吕晨  彬迪雅 《科技和产业》2022,22(2):276-282
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分析其对区域人口的影响以及相应配套的人口政策和改革路径。研究表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将改变人口城镇化的经济驱动力、改变劳动力市场并加快人口迁移。配套人口政策的核心应为控制人口总量、促进人口迁移和城镇化、推动人口教育与扶贫。针对负面清单编制各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配套相应的人口政策,综合使用强制性、激励性、指导型、信息型和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人口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