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OECD发达国家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从OECD国家的经验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或是小型企业,都倾向于选择以集合计划的方式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朱薇 《北方经济》2006,(6):25-26
劳动社会保障部两个《办法》的颁布,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确定为缴费确定型(DC)完全积累制,随后一些业内专家也指出应将DC型模式作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惟一选择,而不应再发展DB计划。但本文认为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的单一化是不太可取的,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原因,主张鼓励DB计划与DC计划的共存与竞争,并努力寻找结合两者优势,趋利弊害的复合式企业年金模式。  相似文献   

3.
于阳 《改革与战略》2012,28(10):105-107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是年金运作中最关键的阶段,它是整个年金计划中面临风险因素最多、直接决定计划成败的环节文章首先归纳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的特征,其次分析了国外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模式,最后梳理了企业年金基金从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券选择、组合管理、交易执行到风险管理一整套投资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4.
朱薇 《北方经济》2006,(12):25-26
劳动社会保障部两个<办法>的颁布,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确定为缴费确定型(DC)完全积累制,随后一些业内专家也指出应将DC型模式作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惟一选择,而不应再发展DB计划.但本文认为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的单一化是不太可取的,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原因,主张鼓励DB计划与DC计划的共存与竞争,并努力寻找结合两者优势,趋利弊害的复合式企业年金模式.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计划按照筹资和运作模式的区别广义上可分为“确定给付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缩写为DB)”和“确定缴费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缩写为DC)”两种模式。本文从企业年金理论角度和历史发展沿革方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主要探讨我国新施行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企业年金运营模式的合理性。认为DC计划和DB计划各有利弊,应该相互补充。在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初期,不宜将运行模式限制为单一模式,不宜对每一角色的定位加以严格限制,不应排斥DB计划,但从长远来看,DC计划应成为我国企业年金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6.
税收优惠政策是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关键性激励措施之一。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对企业年金需求大增,实施更为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进行比较,选择出适于我国的模式,深入分析了其对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影响,认为在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发展潜力巨大。本文同时针对选定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对人才的吸引进行了量化研究,得出其对人才吸引有重大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发展企业年金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模式选择、优惠力度及监管体系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受到制约。本文从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入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8.
税收优惠是企业年金发展的原动力,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年金建立和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主要研究了企业年金税制的选择以及中国企业年金税收模式,分析了中国在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强 《中国经贸》2010,(20):37-38
我国企业年金采取缴费确定型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缴费部分将在企业年金计划参加者之间进行分配。文章对企业缴费在计划参加者之间分配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并总结出了利益冲突对我国企业年金顺利开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期望对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许友选 《开放潮》2003,(6):58-59
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补充和辅助,逐年得到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接轨,各种股份制企业、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要求企业建立最优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如何建立较优的激励机制,实施企业年金制度是有效的举措之一。但是,在实践工作中作为完全积累式的企业年金,多年来基本上参照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运行模式,没有建立适合企业年金特点的基金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年金的发展和壮大,对企业年金无疑是一种损失。因此,怎样建立适合企业年金特点的基金管理模式,是企业年金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赵小仕 《特区经济》2006,(12):278-280
企业年金是社会养老保险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交点。在宏观上它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在微观上它是市场体制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一部分,是企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从人力资源战略的角度,对企业年金的定位、作用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建立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探讨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构架时,部分学者认为应发展为强制的企业年金计划,而更多的学者是将非强制性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比较分析强制性与自愿性企业年金计划的利弊,探讨中国在强制性和自愿性企业年金制度的选择中需考虑的问题,可以认为在现有国情和制度框架内,自愿企业年金计划更为合理。但是,如果制度框架和国情发生了变化,是否仍实行自愿企业年金计划就值得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企业年金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企业年金制度。与企业年金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法律法规缺失、政府税收优惠不明显及基金投资渠道不合理的现象。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年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应及时建立针对企业年金的法律法规体系;合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对企业年金的监管和扶持;结合实际逐步拓宽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1日施行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首次对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做出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欲寻求迅速发展。本文对11号令中集合年金计划相应规定的突破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11号令在实施过程中对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优秀企业年金计划得出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启示。最后从完善政策法规支持、年金计划创新和加强年金监管三个方面提出健全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英明 《改革与战略》2012,28(9):61-64,7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波至今已近四年,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美国、英国和欧盟为防止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拖累,纷纷提出自己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以应对危机.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和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美欧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启示,最后结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并从市场化、风险控制和构建合作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研究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养老金)覆盖面扩展、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影响因素、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方式。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是自愿性的。今后应该加快推进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的进度,以适应我国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林景良 《特区经济》2009,(5):130-132
中国现行的"二元"养老金制度,不仅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而且导致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失衡。一方面,大量人才流入事业单位,引起其人才过剩;另一方面,企业亟须的人才却由于供给不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有助于消除事业、企业单位之间人才流动的障碍,对实现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校人力资源战略的职业年金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琴 《特区经济》2014,(8):222-224
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的性质给予高校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掘它的人力资源效应,并以此为杠杆撬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转换和战略升级。在完成自身激励机制设计的同时,职业年金和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一起构建起人力资源市场上具备一定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校人力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总结OECD国家的监管经验,对审慎性模式和定量限制模式进行比较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内在动因,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确定我国应当采用何种监管模式,保证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相似文献   

20.
企业和个人是否有能力负担企业年金缴费是年金制度得以推广的关键所在。首先在前人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居民2003-2012年收入支出数据和企业1995-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对职工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能力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个人可负担的平均缴费率上限为26.95%,企业可负担8.19%,即个人和企业均有负担年金缴费的经济能力。然后运用精算平衡的方法,通过模型构建和参数设定,计算在20%的目标替代率下职工的年金缴费率,其中男职工为3.68%,女职工为4.09%。结果表明,企业和个人能够在可承受范围内参与年金计划,实现年金目标替代率,缓解基本养老金支付压力。最后为企业年金制度的逐步推行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