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均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上的资源加大了投入,纷纷提出了"做大做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朝着国际一流零售银行迈进"的战略目标,文章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走专业化、特色化财富管理道路面临的问题,重点从发挥协同效应、资源整合、客户服务、跨界合作和专业化经营等"五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处理好"五大关系",全面打造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各方面的冲击,尤其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我国银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对个人银行业务的需求也日渐迫切。同时,公司业务利润的逐步降低也使商业银行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而,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成为银行经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苹 《特区经济》2008,(12):72-73
随着我国富裕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外银行因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市场细分、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品牌建设、组织架构、专业人才的培养、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以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潜力极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资产的不断增加以及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进入个人银行业务领域的期限日益临近,加速发展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及早抢占这块市场,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全面整合个人金融服务分销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趋激烈的个人银行业务竞争,建设银行在加快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借鉴国内商业银行的经验,根据全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快零售金融服务的渠道网络建设和整合。  相似文献   

6.
杨升 《北方经济》2012,(14):84-85
随着高净值人群数量和资产总量的不断增长,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开始注重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现阶段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以及其存在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治理的缺陷,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战略下为商业银行转型带来了“银行+互联网+黑龙江特色”的创新机遇,移动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发展空间等机遇,建设银行转型发展应构建全方位互联网经营体系,确定网络金融战略目标、用“互联网+”连接传统银行业务、全力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做好自有电商的建设发展,创新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同时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特色,并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了应对的措施.1、健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内部运行机制;2、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步伐;3、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4、加强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的防范;5、理财方案个性化和信息技术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客户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而个人客户拓展情况直接关系着银行零售业务的未来.按照“二八”法则,中高端客户拓展对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沿海重点分行为实例,结合其个人客户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对商业银行个人客户拓展提出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金融服务业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拓展个人金融服务,推出符合需求的个人理财金融产品,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趋势。本文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产品种类与创新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以两极化理财经营为原则,推出个性化个人理财投资品种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赛芳 《特区经济》2006,(6):154-156
私人银行业务是西方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和竞争热点,其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和经营策略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服务范围而言,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涵盖了投资服务、银行服务和咨询服务。这些服务具有严格的基准条件、操作上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特征。西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演变和目前采用的产品开发策略、营销服务策略和业务经营策略给我国正在蓬勃兴起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彭见琼 《特区经济》2013,(10):66-67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日益增加,居民投资理财需求逐渐增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潜在市场巨大。文章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状况,并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转变服务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尧均 《特区经济》2012,(10):81-83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界的新兴业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各家银行陆续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以吸引不同层次的投资者,在保证银行获利的同时为客户开发出潜在的财富,实现"互利双赢"的局面。面对收益增长带来的风险提高,本文围绕个人理财业务的品种、风险与利益、存在问题等方面,通过对浙江宁波余姚多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调研,针对性地分析了当前在县级城市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投资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制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备受瞩目,以往认为盈利能力差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成为世界最赚钱的银行。本文从不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角度设定随机前沿法利润效率分析模型,以财务盈利能力指标ROAA作为第三方检验标准,分析了1996至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历经高速增长2003年开始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GDP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强相关,与消费增长率弱相关;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宏观经济指标相关度弱。由此推断,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形成较强冲击,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影响小,同时消费领域可能成为未来国有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郭娜  马莹莹  张宁 《南方经济》2018,37(8):29-46
近年来我国房价的持续上涨促使大量资金借道影子银行体系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金融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集聚。有鉴于此,文章构建了内生化房地产商的DSGE模型,以此探讨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融资利差增大、房地产需求的扩张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均会使商业银行资金向影子银行转移,促使融资杠杆率提升,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目前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合理引导预期稳定房价,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然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随着影子银行融资利率的下降而出现下降,说明影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文章研究结论对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朱艳婷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45-150
资管新规的出台拉开了资产管理领域改革的序幕,其中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受到强烈冲击,理财子公司应运而生。由于商业银行与其对应的理财子公司之间联系紧密,因此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研究覆盖2017年第二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银行理财市场,借助Z指标对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程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由此,对中国资管行业和银行理财市场展开积极展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各地都陆续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贷款随之逐渐发展起来,各商业银行也把该业务作为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创新点和一个营销重点。这在推动我国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以及不动产融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储备土地抵押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储备土地抵押信贷风险也同时存在。本文在简述储备土地抵押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储备土地抵押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8.
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将对国内银行形成巨大挑战。本文结合理论与国内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在对西方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运行模式及其将来的发展要求,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未来的主流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ince 1991, Tanzania has made important improvements in reforming its financial sector, dismantling the state‐dominated banking sector and allowing foreign bank entry. Despite this, the banking industry is still concentrated with low accessibility to financial services. Large foreign banks dominate the financial landscape, preventing competitive dynamism to permeate the sect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mpetitive nature of the Tanzanian banking industry from 2004 to 2008. Utilizing a rich bank level data set, we employ the Panzar–Rosse methodology to compute the competitive index, taking into account risk, efficiency, regulatory and macroeconomic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nks in Tanzania earned their income under conditions of oligopolistic conduct. Moreover, the competitive index derived from an interest revenue equ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tained using an aggregate revenue measur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egree of contestability from traditional intermediation activities approximates overall bank behaviour. The overall message is that greater market conte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adopting measures aimed at stimulating competitiveness in the banking sector, including consolidating gains on the macroeconomic front and allowing more foreign bank entry so as to increase the spread of banking services.  相似文献   

20.
陈倩 《特区经济》2012,(9):81-83
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操作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实现对操作风险的准确度量和有效管理,成为金融业界和监管部门所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我国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归纳总结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和对策,力求对我国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