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小洋 《财经研究》2003,29(1):76-80
究竟是否应该确认自创商誉,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我们认为,商誉(无论是自创还是外购)都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无形经济资源,且基本符合确认的条件,因此,主张应对自创商誉也加以确认与计量,但考虑到自创商誉的特殊性,可将自创商誉作为永久性资产(不摊销)进行披露但进行减值评估。  相似文献   

2.
陆国华 《经济论坛》2006,(24):140-140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第8号准则对商誉减值的处理做了相关规定,对此,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外购商誉的后续计量(一)外购商誉后续计量的传统方法各国关于外购商誉及负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不尽相同,同时有关的规定也在不断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各国在外购商誉后续计量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达成的共识越来越多。各国关于外购商誉的处理方法大致有三种。1.立即注销法。该方法认为,外购商誉是特定资本交易引起的价值差额,因此不将购…  相似文献   

3.
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准则中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外购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报告,将无形资产的范围销定在上述六项内容,有其不合理的地方。第一,外购形成的商誉不能千篇一律均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报告,否则不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建议:外购形成的商誉应有选择的确认为无形资产。第二,外购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而自创商誉不作为无形资产,这一做法不符合会计的一致性原则,建议将自创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对待。第三,人力资源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理应归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 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直线法”,即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这一作法不能反映企业消耗无形资产的状况,笔者建议:第一,应将多种摊销方法结合使用,除“直线法”外,还可采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对商誉不摊销等方法。筇二,精确摊销年限,应在每年末重新审查无形资产的有用寿命,确定与原摊销年限的差别,进而确定每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相似文献   

4.
马程 《财经科学》2000,(5):114-116
在知识经济时代,商誉是企业之间不得不触及到的问题,商誉,有其独自的经济特点;有正负,自创及外购商誉之分。科学而全面地确认企业的商誉是其计量的基础,而准确的计量则是作为相关会计处理的必要条件,对于作当无形资产的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三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处理方法,但外购商誉应视作无形资产,以并购价差处理,而应当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入帐,并按照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5.
王芳 《时代经贸》2008,6(5):17-18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商誉减值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资产减值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就商誉减值理论、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商誉减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时代经贸》2008,6(8):17-18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商誉减值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资产减值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就商誉减值理论、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对外购商誉的处理一直以来都存在颇多争议,即便是一再更改亦难以自圆其说。在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知名企业倒闭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使得商誉的实质更加扑朔迷离,商誉究竟是不是企业的一项资产?本文从全新的角度来阐述商誉的实质,提出商誉没有外购,只有自创,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6号概念说明《财务报表要素》对资产的定义,和第5号概念说明《工商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对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这两个方面,对商誉作为资产计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在区分“外围商誉”和“核心商誉”的前提下,也满足确认的标准。因此,商誉是企业的一顼变动资产,需要确认,但是要特殊计量和处理。本文对商誉的计量及会计处理也做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表明在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中,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上的趋同——对商誉的后续计量都是采用减值测试法.相比于以前的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法确实有诸多好处,然而,我们不可否认,减值测试法也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针对其不足的地方,我们可相应作出一些调整,以使其更能满足成本效益性和实务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一、资产减值的认定 (一)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这两类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对折旧(摊销)政策的价值确认体系进行修正补充,无疑增强了资产价值信息披露的客观真实水平,文章通过研究资产减值政策在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揭示折旧政策与资产减值政策内在的逻辑关系,并针对资产减值政策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晓天 《时代经贸》2013,(22):157-158
随着企业问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2006年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路和方法,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靠拢。包括对商誉的确认、摊销和减值等问题。但究其渊源乃至确认的适当性,依然存在诸多值得探讨之处。如何合理进行商誉会计处理,提出完善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路,以助于商誉会计的不断完善,对理论工作者而吉义不客辞。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准则(一)商誉减值测试时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  相似文献   

13.
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国际趋同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桢 《经济师》2006,(8):17-17
近年来,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先后废止了摊销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商誉不可摊销,而代之以至少每年一次的减值测试,其他一些国家也对此做出相应反应。在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的形式下,统一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必然趋势,但采用哪种方法更为合理还值得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自创商誉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企业会计中还未能得到确认入账。企业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有悖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应该将其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予以确认,并应考虑对其进行摊销。尽快制定相关准则,以规范我国购并业务中商誉会计处理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苏月芹 《当代经济》2007,(17):156-157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自创商誉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企业会计中还未能得到确认入账.企业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有悖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应该将其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予以确认,并应考虑对其进行摊销.尽快制定相关准则,以规范我国购并业务中商誉会计处理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原因(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1.资产不实。主要有人为随意虚增资产;资产损失未进行及时处理,如期末不进行盘点,该处理的存货损失不处理,虚增资产;资产应摊未摊,如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不摊销或少摊销,虚增资产;少提(多提或不提)折旧以虚增(减)资产。  相似文献   

17.
邹金姬 《当代经济》2008,(11):118-119
2007年我国新准则处理商誉用使用减值测试法替代十年直线摊销法,这也正是国际趋同的表现。本文分析了商誉处理方法变更的原因和产生的经济后果。以及我国商誉处理变化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创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可辨认无形资产应采用“经济寿命与法定寿命孰短”的原则摊销;“无形资产’’帐户应由按净值改为按原价核算;外购商誉应采用间接计价法;无形资产项目在“资产负责表”中应排列在长期资产之首并对其相关项目予以充分披露。  相似文献   

19.
韩瑞红 《经济师》2008,(9):177-178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与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在适用范围、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减值转回及信息披露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文章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出发,分析了目前资产减值准备金提取的现状,结合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首先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原因及其确认标准;进而探讨了固定资产和商誉减值等资产的确认、计量及实务操作,从中引出资产组的操作,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最后对资产减值的披露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企业资产减值核算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明确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关减值测算时的可收回金额、资产升值、总部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及商誉减值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