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不断完善和改革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与日俱增的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开始迅速增加了个人理财业务。从微观上分析,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可使个人理财需求迅速增长。从宏观上分析,可加强理财市场管理,有效配置资源。科学地管理金融理财市场,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本文对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探讨了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银行业的开放,个人理财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竞争的焦点。从发展趋势看,理财业务也必将成为商业银行业赢利增长的主要手段与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本文首先明确了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重要意义,在对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从上世纪后期开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增长,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财富.在经济转型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聚集到金融理财这一方面,进而促进了理财这方面需求的增加.在巨大的利益和发展的驱使下,许多商业银行开始介入金融理财这个领域,为了在同行之间脱颖而出,就必须对其投资理财业务进行创新思考.本文分析了金融理财市场的前景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问题,对其理财业务的创新进行了思考,提出几项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资管时代,我国金融理财市场面临"政出多门"、"多头监管"的法律困境,现有监管机制难以适应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发展的新格局。基于金融理财市场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状态,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晰金融理财的信托属性,进行顶层设计,以出台《信托业法》为契机,统摄各类金融理财行为,发挥司法权对金融理财市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产品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变期。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既有金融发展滞后、制度创新乏力等外部环境的约束,也有银行业内部经营实力和发展理念上的不足。加快和促进当前发展模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提供支持,亦依赖于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旨在发展和培育一个层次清晰、形式多样、服务高效和竞争有序的理财市场。  相似文献   

6.
覃雯 《时代经贸》2014,(6):396-39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的家庭收入逐年递增,财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累积。再加上我国社会基础设施与医疗保险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我国的居民必须承担起对以上各项建设的支出,为了使自身能够更加舒适的生活,人们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财务状况。在人们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的现在,做好对家庭金融理财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理行财业务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产品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变期.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既有金融发展滞后、制度创新乏力等外部环境的约束,也有银行业内部经营实力和发展理念上的不足.加快和促进当前发展模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提供支持,亦依赖于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旨在发展和培育一个层次清晰、形式多样、服务高效和竞争有序的理财市场.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理财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可以说是比较流行的话题.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风险为研究内容,并对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的影响进行分析,文章的最后对大学生互联网理财提出相关建议,促进我国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如心 《生产力研究》2008,(24):160-161
随着我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和国民财富的迅猛增加,中小企业的理财业务大多还处于"幼稚园"阶段。对中小企业主而言,某种意义上,理财要比经营企业更为重要。先天不足和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构成了中小企业生存的夹缝,而细分市场、明确定位、把发展理财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则是文章提出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工程的运作原理,同时对金融工程给企业理财创新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对其应用进行研究。金融工程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为企业理财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而且可以用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风险管理等其他理财管理。金融工程在企业理财的创新运用,对我国企业理财创新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进程的加快和公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发力点和利润蓝海.然而,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兴起时间较短以及投资领域本身的高风险特征,个人理财业务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风险.本文在介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风险类型和成因进行了辨识,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以期确保金融安全,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个人理财服务源于传统的私人银行业务,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个人理财服务在我国金融机构中已初露端倪,结合国内外个人理财服务的实践,我国应从培育客户资源,明确市场定位,注重理财品种、机构品牌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个人理财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3.
从货币市场的功能看,无论是短期资金的融通、金融资产的定价,还是货币政策传导,均需要畅通的货币市场和无碍的联动机制才得以实现。但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与其他金融要素市场间的联动发展并不密切。问题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在法律制度、利率体系建设及利率传导机制上的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金融要素市场间的联动发展。促进货币市场的联动发展,必须加快推动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进程和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货币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个人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个人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但是其缺点与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及时的对策是促进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个人理财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或金融业务,成为居民和家庭获取收入,达到”财务自由“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如美国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是来自于非工资收入,可以说,个人理财业务的发达,是家庭富裕的主要手段和标志。但是,在中国个人理财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新的金融创新业务,因而也可以说,个人理财业务未得发展,是中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收入来源结构过分单一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作为居民致富重要手段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否可以引入我国,在我国又如何建立、发展和创新这一金融业务?今天特邀请您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并获得一定成就,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之下,银行的个人业务受到极大的冲击.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由此有效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金融发展将主要依靠社会经济机体的内部力量——金融创新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各种新型理财品种的推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但是不合理的金融市场结构和融资环境也让金融体系发展举步维艰,类型较为单一化的金融工具,不规范化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权益立法方面尚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将金融创新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和催化作用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金融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相关建议,为我国在新时期加快金融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个人财富也越来越多,理财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由于他们的理财水平有限,使得我国金融理财还处在发展时期,本文结合我国金融理财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在生活中金融理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外资银行不断进驻国内市场,加上各商业银行的日益壮大,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采取积极的竞争战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成为了必然选择。本文首先论证了商业银行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对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弊端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在这基础上研究了新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探讨了其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5)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深化,银行理财业务作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金融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持续追捧,理财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客户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通过对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数据的分析,希望对理财业务发展提供理论探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