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子林 《魅力中国》2010,(28):177-178
我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地区一个小村庄,自幼喜欢戏曲艺术,后考入专业艺校学戏。经过二十多年的刻苦练功与舞台磨练,终于凭借着较为出色的武功技艺“打”进了闻名遐迩的河南省豫剧一团。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特别崇拜豫剧大师常香玉,特别喜欢常派的戏,尤其是<花木兰>一剧.这部戏唱、念、做、打,四功并重,非常吃功,最能体现全才旦角演员的实力.  相似文献   

3.
张俊杰 《魅力中国》2013,(34):74-74
2012年5月12日晚,由开封市委、市政府与我们河南省豫剧三团联合打造的新编豫剧近代戏《刘青霞》历经数月的艰苦排练,终于在开封市东京艺术中上演经受专家和观众的检阅。首演成功之后,我团本照着打造精品剧目的目标,认真听取戏剧界专家和观众的反馈意见,多次加工、修改、打磨,力争成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好戏。作为该剧的主创人员之一,我是认真地解读该剧,然后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4.
豫剧古典戏《大祭桩》是常派的代表作。我的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白1960年起开始潜心探索与研究如何在常派《大祭桩》演出版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演出大获成功。这部戏我已经按照恩师王清芬传授给我的路子演了一千多场,无不得到专家和老师的肯定,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我也感觉到这部戏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也在不断地进行小的修改。  相似文献   

5.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4):132-132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中心任务就是进行角色创造。我认为,要想把戏演好,必须会分析人物,然后才能投入到角色的创造之中。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很多剧团都爱演这部戏,很多地方的观众也都很喜欢看这部戏。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在排演《三哭殿》的时候,安排我来领衔主演戏中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刚一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6.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7.
豫剧《三哭殿》是原河南省豫剧二团的看家戏、代表戏,几十年来深为全国各界豫剧观众所耳熟能详。尤其是当年的原班人马——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饰演的唐太宗李世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家吴碧波饰演的詹贵妃,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华饰演的银屏公主,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素贞饰演的长孙皇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发互饰演的詹太师,豫剧名家谢巧官饰演的小秦英,豫剧表演艺术家轩玉亭饰演的老家院,等等,都永远地镌刻在当代中国豫剧的人物画廊之中,都永久地烙印在了广大豫剧戏迷的心目中。这些大师、艺术家、名家们的强强联合、珠联璧合,形成了一个最佳演出阵容,从而呈现出了最高最好的舞台演出效果。戏已成经典,演员已经换了好几批,虽说现在难以超越,但是观众还是那么喜欢看。  相似文献   

8.
吕颖果 《魅力中国》2014,(12):76-76
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我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巨制之一。《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的赫然标杆,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作为以善演现代戏而驰名全国的河南豫剧院三团中的一名青年豫剧演员,在潜心承继老一辈艺术家精华的前提下,我始终不忘沉淀文学素养,继而为诠释丰满精准的舞台形象蓄势待发。豫剧《家春秋?鸣凤之死》遂为我备战河南省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而精心演绎的一折戏,着力多角度,多层次强化彰显鸣凤个性,为观众提供了对名著新的理解视角,进而实现不断超越自我的蜕变。  相似文献   

9.
李西峰 《魅力中国》2013,(14):89-89
在中国豫剧的发展史上,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是男角戏统治舞台的时代。当第一批女演员,如陈素真、马双枝、司凤英以及再稍晚一些的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等登上舞台之后,便形成了旦角戏统治豫剧舞台的时代,时至今日越演越烈,男演员大多沦为给旦角配戏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徐琳 《魅力中国》2013,(17):79-79
豫剧,黄河文化中的瑰宝,中州艺苑中的奇葩。豫剧形成历史有二百多年,如今,在专业剧团及从业人员数量、年平均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均跃居全国300多个剧种之冠。特别是随着《梨园春》栏目品牌的逐步升级,一个爱学、爱唱、爱参与的戏迷队伍异军突起。豫剧面向人民大众,改革创新,在困境中出人出戏。  相似文献   

11.
关美利 《魅力中国》2014,(8):103-103
《穆桂英挂帅》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是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的打炮戏、看家戏、保留剧目,是中国豫剧的一部经典之作,是我最下功夫从马老师那里学来的一部流派名剧,是我最喜欢主演的一部作品,是观众最喜欢欣赏的一部好戏。  相似文献   

12.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0):85-85
在中国豫剧艺术的发展长河中,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确立了在整个豫剧史上的位置。他曾经创造了一个生行流派与六大旦行流派相抗衡的神话,成为那一时代叱咤豫剧舞台的领军人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派艺术在传承上令人堪忧。我认为,一个流派能不能被较好地传承下去,是以它的演出剧目的多少与社会影响为标准的。其次,就是它的声腔感染力与表演征服力能不能被当今的豫剧观众所接受、所熟悉、所传播。  相似文献   

13.
邵富有 《魅力中国》2010,(28):197-198
我毕业于舞铜市戏校,曾在西平县豫剧团挑梁并担任业务团长。2000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同年拜青年表演艺术家豫西调须生领军李树建为师,十年来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在《下河东》、《颍河人家》等十余部戏中饰主要角色。通过艺术锤炼、熟练地掌握了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和传统程式。为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和发展豫西流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宁笑娟 《魅力中国》2013,(13):101-101
说起豫剧传统戏《火焰驹》,在我们河南老家,真可谓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大多老百姓都能有滋有味地哼唱几句!而我14岁进艺校学习的教学戏,就是其中《打路》一折,每每实习演出都能博得老师同学以及观众朋友们的赞誉好评!随着舞台艺术生活的实践,加上自身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我越来越感觉《打路》一折有其迷人的舞台艺术魅力。尤其对自己扮演黄桂英这一角色,堪称如痴如醉!剧中人物黄桂英对待爱情忠贞不渝,以及她面对艰难坎坷对爱情的那种勇敢、那种执着,每时每刻都深深地感动、感染着我,总能给我以信心、力量,也让我在求知从艺的征程上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15.
牛利如 《魅力中国》2013,(14):102-102
豫剧古典戏《三哭殿》是一出中国豫剧的经典剧目,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豫东红脸王刘忠河,河南省豫剧三团五大主演之一王善朴,当代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都曾领衔主演过这部戏。其中,艺术成就最高、艺术影响最大、观众最喜欢看的还是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唐喜成大师的演出版本。我们济源市豫剧团任家波老师师承于豫剧大师唐喜成,曾将此剧较好地继承了下来,又传承了下去。  相似文献   

16.
曲韵 《魅力中国》2014,(4):122-122
观众在欣赏一台大戏的时候。往往会评价某某个演员不但唱的好、演的好,而且在没有“做戏”的时候也很有“戏”,某某个演员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游离于戏外,太不会“做戏”啦。虽然说观众不会用专业术语来表达意思,但是却很直白地提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命题。即:演员一定要较好地处理好舞台表演中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17.
《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誉为中国豫剧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至今久演不衰,显示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基于对崔派艺术的痴迷于钟爱,加上自己排演的《桃花庵》与《卖苗郎》这两部崔派戏被专家做认可、被观众所喜欢,于是就萌生了拜崔派艺术掌门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与戏曲理论方面的学习,我个人比较认同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五功五法"之学说.那么五功五法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五功"指的是:唱功、做功、念功、打功、舞功;五法指的足手法、眼法、身法、心法、步法.五功五法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戏剧情节的进展、营造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塑造与刻画剧中人物的艺术形象,给观众带来审美的愉悦和艺术的亨受.当今中国豫剧界在"五功"方面的却存在着倾斜的现状,我们急需制衡.总的来讲,我们这批活跃在中国豫剧舞台上的中青年演员们比较偏重的是"唱功"和"做功",较薄弱的是"舞功"、"打功"和"念功".  相似文献   

19.
郭付有 《魅力中国》2010,(4):134-135
2009年盛夏,河南省豫剧二团恢复上演了一部古典戏《十五贯》,我在剧中饰演的是反面小丑娄阿鼠,该剧还被郑州电视台文体频道《周末大戏院》栏目录制播出。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在看过这部戏后,纷纷赞扬我演活了娄阿鼠这一丑角艺术形象。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鞭策。我演地还很不到位,还需要对角色不断地进行认真地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技,力求把娄阿鼠这一人物塑造地形神兼备、刻画地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豫剧舞台上,阎派代表剧目<秦雪梅>是一部爱情悲歌,可谓世间绝唱.作为河南省漯可市的一名青年旦角演员,我很喜欢这部悲剧戏,很喜欢阎立品大师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十分感谢团领导能为我排演此剧,圆了我的"阎派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