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海江 《财贸研究》1997,8(2):34-36
<正>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它能迅速地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它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应该缴存于中央银行的现金准备,以制度来约束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使其不致盲目扩大资产业务规模从而影响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和清偿力,同时,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全国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总额,进而调节社  相似文献   

2.
张永安 《消费导刊》2012,(9):105-107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分多种样式,其各有特点和造用条件。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以及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工具是一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载体。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各不相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主要倾向于存款准备金政策,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现状以及其发展的趋势展开了分析,并且真对这些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建议,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三大政策工具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6年后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选择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特点和偏好,结果显示我国明显偏好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6.
毛思波 《中国市场》2011,(26):86-87
2010年以来,我国6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方面是因我国经济金融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保持利率和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尽早尽量收缩流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对于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讨论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分析其效果,并通过找出和分析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源 《中国市场》2010,(39):72-73,81
自从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后,一直实行对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制度。在此期间,央行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利率进行了多次修订。本文侧重论述了发达国家付息制度演变,对准备金率高的分析,及其利率市场化的关系,最后总结为我们国家保留付息制度,但降低超额准备金率直至为零,作为整体使存款准备金制度更完善。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不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为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选取2006—2011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脉冲响应函数,深入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的前期影响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利率效果较迅速、较明显;公开市场业务即期影响较大,影响持续时间较短。文章最后对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我国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信贷政策、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外汇市场的调控等。具体分析发现,我国近十年主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总体上可以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但对其他因素(如流动性、外汇占款过大等)来说,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效果减弱。另外,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中的时滞效应也使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及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杰 《消费导刊》2011,(10):53-54
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运行之中的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在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面对通货紧缩,国内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非国有投资低迷等不利条件时,货币政策执行又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实现政策目标的效果不佳。本文将通过货币政策理论的回顾,从而找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1减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金融创新使融资证券化趋势日益强劲。一方面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绕开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另一方面改变了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比例,  相似文献   

12.
周锴 《华商》2008,(15)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在18世纪初起源于英国。这一制度的建立,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加强以行的清偿能力,防止破产倒闭。后来许多私人银行开始意识到,将存款准备金的一部分交存于英格兰银行,开立活期帐户,还可以对清算带来很多的便利。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开始被广泛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松 《商业时代》2011,(35):59-61
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在目前我国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背景下,受制于传统投融资体制的约束,中央银行要实现既控制物价上涨又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政策目标,以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短期内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目标.但这种选择却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损害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在长期内给国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毅夫 《浙商》2007,(16):30-30
中国的汇率应小幅度的往上升.每年大概是3%-4%。除了利率,值得关注的还有存款准备金上调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区域化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特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统一性的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行区域性的货币政策以协调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影响股市,股市反作用于货币政策。如何恰当运用货币政策促进我国股市平稳健康发展成为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回顾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经济发展过快、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用还是比较平缓,但是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调节比较频繁,幅度也比较小,这种方法对流动性过剩有很好的对冲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货币信贷并且成本较低。总体上来看,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调节流动性过强、调节信用贷款的资金、控制货币的供应量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但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可以选择从完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实体制度、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增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靓 《商业时代》2007,(11):63-64
本文首先回顾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就在国内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以利率或其他指标作为中介目标这一分岐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应该既盯住通货膨胀率,又将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同时还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断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更好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9.
赵海荣  高扬 《中国市场》2010,(26):44-45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货币政策一条重要的传导渠道。决策者在设定货币政策规则时必须考虑汇率因素。但选择哪种货币政策工具能更好地稳定产出呢?本文以一个简单的开放经济模型为基础,讨论了各种外生冲击情况下,利率和MCI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稳定产出的效果,并认为现阶段中国不适宜采用MCI作为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郭延武  吕志峰  吴晶晶 《商》2013,(14):172-17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发生衰退,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我国国内经济转折下行,通胀问题、人民币升值、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作为实施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职能机构,我国央行根据不同的经济金融状况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本文立足于从2008年到至今的中国经济形势发展,来分析我国央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变化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