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远为 《北方经济》2008,(10):25-26
文章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湾地区GDP、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台湾从大陆进口额以及台湾地区失业率的影响。计量模型的结果表明,台商投资大陆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导致台湾GDP增长约0.18个百分点,导致台湾出口大陆增长约0.97个百分点。而台商投资大陆与台湾从大陆进口以及台湾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从台湾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台湾当局也应积极鼓励台商前往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8,(22):13-14
【香港《东方日报》5月19日】四川大地震行将进入艰难而漫长的善后和重建。虽说受灾的四川相对于中国只是局部,对经济大局影响有限,但这场震灾是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超过1976年的唐山地震,对全局会带来拖累则是难免的。有机构初步估计,震灾将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减速0.2个百分点,导致消费下降0.6个百分点,但灾后重建将激发投资增长上涨0.3个百分点。显示震灾对整体经济影响,无损大局。  相似文献   

3.
一、加入WTO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 WTO是一个开放的、有秩序的国际贸易体系,加入WTO会促使一国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不同程度的增长.由此,一国的GDP增长率将呈提高态势.据一些国家的经验数据表明,加入WTO之后,GDP会因此增长2-3个百分点.据我国专家预测,加入WTO会使我国的GDP增长2.94个百分点.从中短期来看,如果这种预测能够实现,在GDP与税收增长弹性系数为1:0.8的前提下,税收总量将会因此增长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定义出发,在此基础上基于协整模型分析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探析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动态影响机制,并对经济增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短期经济增长主要是人为的扩大经济的有效需求导致的短期增长。长期经济增长是考虑经济增长在各要素的约束下的均衡增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本文主要从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增长的区别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以分析,来说明若要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目标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酝酿多时的2007浙江经济半年报已然出炉。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43.9%,其中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8.5%;从投资来看,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4%,数据表明,浙江省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房地产业增速较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选取了国内10个省市工业污染环境治理投资与省内生产总值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论文通过建立工业污染环境治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模型来说明工业污染治理在长期能作用于各种因素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并通过建立短期波动模型来体现不同省市在短期受内部和外部制约因素作用的差异,得出了各省市两者之间的长期趋势方程与短期波动方程。结果显示,长期来看,当治理投入增长较少时(增长低于一倍),对经济的增长有反作用;当治理投入增长较多时(增长高于一倍),对经济具有增长作用,但随着治理投入越大,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由于每个省市所受的内外因素的影响不同,在短期内会对长期均衡方程有所偏离。这对于污染治理决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根据协整的相关理论,利用中国1980到200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外国直接投资、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FDI 和国内投资之间不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FDI 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Granger 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国内投资、FDI 与GDP 之间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但它们的因果方向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6年内蒙古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统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特因果关系检验的研究方法,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实证研究内蒙古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而探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结果显示,从长期角度来看,内蒙古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一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角度来看,财政支出的变动均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短期弹性系数为0.1037;此外,内蒙古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即内蒙古财政支出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特原因,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的格兰特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扩大投资规模要注意实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的统一 从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衡量投资效果的标准是看它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大小。按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时间长短,我们将投资效果区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这里的短期...  相似文献   

11.
张晓娣 《南方经济》2013,31(11):17-26
本文利用SAM和动态投入产出模型预测了通过提高公共教育投资以延长人口红利的可行性。假定政府扩张教育投入至GDP4.5%,施行高中义务教育,虽然在短期内由于挤占经济建设投资,会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但其长期效应包括:使高中和研究生学历人力资源迅速扩张,显著提升现代制造、科教、服务业的生产率,为产业结构升级打下基础;居民和企业相对收入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GDP增长率将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而回升,增长在人口红利拐点后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exchange rat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flow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applied the bound testing approach on aggregate level data from 1981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benefitted from a lower exchange rate over this period, and that there was a direct link between FDI inflow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an aggregate level both in the long and short run. The results of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identified a long‐ and short‐run association among these variables. The GMM estimations with dummies for financial crises and RMB exchange rate policy fluctuations also confirmed the growth enhancing impact of the exchange rate and FDI inflow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levels of domestic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as well as supervising the level of openness and capital controls.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投资俄白哈关税同盟市场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国投资该市场的历程、现状;解读中国投资该市场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中国对俄白哈关税同盟市场投资有利于双方建立互利的经济合作新模式,投资拉动将成为出口增长新动力.从投资流量来看,中国对同盟成员国投资流量分布不均衡,但均保持较快增速;投资存量横向比较偏低,纵向比较增长良好,但国别差异明显.从投资领域来看,偏重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对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不足.同盟成立对中国向其投资的有利因素体现在市场扩大效应、成本降低效应、环境改善效应、经济特区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和白色清关效应等方面,不利因素则表现为投资替代效应、关税溢价效应、隐性投资壁垒效应和地下资源保护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基础,在信贷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熟练劳动力跨国迁移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显示,基于跨国移民的"教育激励"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存在差异。短期中,基于跨国移民的"教育激励"效应会减缓"人才流失"效应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提高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的比重,从而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长期中,当代际转移收敛于稳态水平时,国际人口迁移不再具有"教育激励"效应,而国际人口迁移的"人才流失"效应则会继续损害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社会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在日益消失。从长期来看,新增资本形成额每增加1%,新增就业将下降0.4456%,呈现出负向关系;从短期来看,新增资本形成额的波动以1.6413的比例负向影响就业的波动,同时前期非均衡误差也以0.3672的比例负向影响就业的波动。研究结论对未来我国投资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依靠引进外资成功实现了资本转移型经济崛起。尽管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崛起要求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但是,就短期而言,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必要条件的资本项目开放,有可能通过对汇率的影响,削弱中国经济崛起的潜力,从而削弱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鉴于这一可能性,中国不得不推后资本项目的开放时间,这一选择必然会延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上矛盾构成了中国在经济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面临的两难选择。以上矛盾也反映在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上。一方面,鉴于经济崛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人民银行正在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但是,另一方面,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和顺利推进资本转移型经济崛起,人民银行又不得不严格限制资本项下的人民币交易。这一政策表明,中国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渐进式、局部国际化战略,这一战略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雄化 《特区经济》2014,(11):152-156
随着生产资料市场的变迁,促进农业增长的资源要素份额已悄然改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农业增长与资源要素影响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要素影响农业产出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全国的农业增长以劳动力驱动为主;技术进步短期内阻碍全国农业增长,长期内促进全国农业增长;能源加速消耗将阻碍全国农业长期的增长;资本集聚将促进中西部农业长期的增长。因此,优化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结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协整方法对台湾岛内失业率上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活动并非是造成台湾失业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而且长期来看,对大陆的投资改善了岛内劳动力就业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文中还指出,岛内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宏观经济环境低迷,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是台湾改善经济环境和降低失业率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20.
Barring major disruptions, China will become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growth pole, and could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ies, if not the largest, by the year 2020. Industrial countries, especially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expected to benefit, while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may be put under competitive pressure. A simu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long run China will be resilient to adverse external developments, but in the short term, a shock such as loss of most favoured nation status in the US market could threaten the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so important to its continued economic opening. Preserving open trade relations is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