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主要针对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提出在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的前提下,在承接对象、主体、产业和方式上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在充分发挥安徽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的同时,创新与产业转出地的合作共赢机制,牢牢把握环保标准,实现安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区域之一,目前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为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护环境双管齐下,就要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而安徽作为长三角纵深腹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具有承接长三角产业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不足基础上,对其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产业转移的盛行,湘南地区承接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展,承接产业的转移对湘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技术水平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渐规模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产业转移不仅使东部地区实现了"腾龙换鸟",而且也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亦可把承接产业视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西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资源优势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对如何做好产业承接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环保产业主要是指为削除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低碳排放、节能降耗提高环境质量所从事的环保工艺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信息、金融、咨询服务等;环保产业是一个跨部门和跨行业的新兴产业。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当务之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碳排量控制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压力下,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制高点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点。文章从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以生态、低碳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与生态效率、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的,构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并以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为例,对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梳理,文章提出: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承接的目的是培育优势集聚产业,承接的重点是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有鉴于此,文章立足承接地,并以滁州为例,通过构建产业集聚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及承接对策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宋超 《大众商务》2010,(6):63-64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本文分析了中部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借鉴国内外经验,从园区建设到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产业转移中,外部"嵌入"产业和地方"根植"产业存在一个契合问题,只有两者之间契合程度比较高,才表明嵌人产业与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很好,这将有助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长期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法选择具有怎样的资源禀赋优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参与区域间的分工,吸收或转移适宜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承接地的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4年面板数据,研究该区域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传导机制上,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和就业扩大效应来影响区域间经济差距。实证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显著缩小了其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当考虑人力资本变量时,发现该区域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差距存在"U"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转向以内生驱动发展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效应的视角,构建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显示,福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大,但对带动福建产业升级方面的效应有限;台资企业给福建带来的产业关联性不高,台闽产业转移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福建在引进台资行业结构方面处于落后局面。福建省应加强决策,在发展规划、对接模式、分工布局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产业转移中,外部“嵌入”产业和地方“根植”产业存在一个契合问题,只有两者之间契合程度比较高,才表明嵌入产业与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很好,这将有助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长期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法选择具有怎样的资源察赋优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参与区域间的分工,吸收或转移适宜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承接地的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本文分析了中部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借鉴国内外经验,从园区建设到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类型划分,该文从移出地与承接地两方面,对不同区域主体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推拉力及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中间障碍因素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推拉模型和动力耦合图。移出地和承接地之间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两地关键性企业及相关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决策,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则是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份额-分离法对1998~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重点城市和区域进行产业优势分析。结论表明,根据具有不同区位优势地区应采取有差别的产业转移支持政策,重点发展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的保险业,发挥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担风险保障作用,最终形成二者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1990年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活动的总称。依照此定义,目前所有的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均可纳入到环保产业范围之中。据此计算的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会超过5%以上,环保产业已经名符其实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西部地区只承接高科技产业而不承接低端产业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存在片面性,有可能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应当兼收并蓄,在不违背节能减排原则的前提下,多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低端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东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进程加快,广西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机遇,提高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整体竞争力,就迫切需要加强广西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先后掀起了三次产业转移的浪潮,很多国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纷纷通过国际产业的承接,推动了本国产业机构的调整,从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国家(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的总结,为吉林省中小城镇带来启示,从而更好的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哥本哈根时代,低碳经济将取代传统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与减排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约束要素,也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战略调整的外部强制力量。低碳经济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战略调整的内涵是:内部化碳成本,发展低碳化国际贸易;减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碳泄漏,实行低碳吸收式利用外资政策;承担大国减排责任,实行绿色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