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铸造货泉钱币时,如果工匠操作不认真细心,将其钱面型腔与钱背型腔对合错位,就会使铸成的货泉面、背偏移错位.如果工匠对合钱范时操作失误,错将其钱面型腔与钱面型腔对合浇注,就会铸成两面都有"货泉"钱文的合背钱.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中旬,笔者在钱币网站见有一批康熙满汉文钱出售,其中一品背“陕”字钱感到面生,遂抱着“有鱼无鱼撒一网”的心理花了20元将其购得。  相似文献   

3.
南宋钱自建炎始,绍兴、隆兴、乾道、淳熙等各个年号钱皆延续北宋钱的风格,多光背无文,篆楷成对.而淳熙七年以后,开历代之先河,在钱背铸有纪年数字,又称为纪年钱.至于为何在钱背添加纪年呢?<永乐大典>据<宋史>记载:"淳熙元年,铸钱曰淳熙元宝.七年后,因盗铸者多,遂令诸监逐年于背上铸年号以别之,其弊遂止.故记年自柒字始."从而可知在钱背添加纪年,主要是为了预防盗铸.由于私铸者一般不掌握面背合范准确合拢的技术,私铸的钱背轮廓模糊不清或成平背状,与官铸钱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易被人们识别、拒用.在钱背添加纪年这一防伪盗铸的技术手段对于禁绝私铸钱的确具有一定的效果,这从史书记载的南宋后期私铸钱逐步绝迹可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三)一笔连缘熙 康熙样钱中有钱文“熙”字第一笔特别长,下端与外缘相连,称“连缘”版。清中后期铸仿部颁样钱。康熙轻钱中“一笔连缘熙”版属后期另铸的每文重七分的小钱,“一笔连缘熙”则属此类,此种钱,型体规整,钱文为规范楷书,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马定祥批注历代古泉图说》一书第163页,在明天启钱的眉批上注有“小平小型启字首笔为点者称鬼天启”.何谓“鬼天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以为该类钱“文字诡异”,故称之“鬼天启”;也有将此法用于其他明钱,就又有了“鬼万历”等说.笔者以为这种天启钱的“启”字粗看似鬼脸,就像蚁鼻钱由于文字形似鬼脸又被称为“鬼脸钱”一样.  相似文献   

6.
合背钱在大量的流通货币中只占极少数,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我收藏的这枚孝建合背钱为"正合背"钱,钱面文和幕文均为"孝建".2009年10月于江苏常州泉友交换而得,据说出土于当地.  相似文献   

7.
最近,甘肃出土一罐藏大明通宝背帅钱引发了泉友的兴趣. 日前西安市八仙宫古玩市场,一甘肃青年持八十余枚大明通宝背文"帅"字钱.据称,该钱出自甘肃张掖一藏钱罐中,约数百枚.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星纹直径1.2毫米,形状为规整的圆形,高高凸出地章,非常惹人注目(如图).笔者收集有不少裕民背"一分"折银钱,如此异版钱还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小平铅钱或背穿上"闽"字、"福"字.五代时货币流通量不大,所发现铅质小平开元背穿上"闽"字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西汉:有廓半两,俗称三分钱.直径2.4厘米,穿0.7厘米.钱面有外廓,无内廓,背平素无廓."半两"二字略突,"半"字比"两"字稍长."半"字头两点和上平划为方折,"两"字内"从"字简划为"十"(图一).  相似文献   

11.
此范母2002年得之于陕西省三原县(见图).范型为正方形倒角,通长、通宽均为70毫米,边缘厚6毫米,重130克.范中心有一圆状乳钉,范四边框内有阴阳榫卯,两两相对.范背有似"山"字型阳纹符号.范中钱模为4枚"货泉",两面两背,左右对称,钱径21毫米,穿边长9毫米,两钱正面穿上缘皆有半星标记.<新莽钱范>书中第380图与此范母相近.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从曲阜一泉友处征得一枚南宋"淳熙元宝"背穿下"正"字折二钱(见图).是钱品相很好,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者为钱监名,背正字者较罕见.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年,自柒至十六.另尚有一种隶书小平钱甚名贵.又有各种大小铁钱,除记年外兼记监记地,品种繁多,版式复杂.  相似文献   

13.
笔者集有两枚洪武通宝背记值钱,现拓图介绍如下: 图一,洪武通宝背"五钱",直径4.1、穿径0.9、厚0.4厘米,重24克;图二,洪武通宝背"三钱",直径3.2、穿径0.7、厚0.19厘米,重11克.上述两枚记值钱皆为红铜质,钱体厚重,包浆自然.钱文为真书顺读,字体粗壮工整,字迹清秀遒劲,笔划清晰,字口深峻,品相极佳.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钱系里,钱的铜质、式样相同,其钱文变异较大的,我们习惯称其为"版别钱".现将本人收藏的几种版别钱简介如下,以供同好们研究和参考. 王莽的货泉钱,其铸造工艺比较精整,版别除无内郭、有内郭、重内郭、面背决文星点外,将货泉铸成"贝泉"二字的版别很少见(图1).仔细想来贝与货通,也许是省笔吧,该钱铸造十分规整,不是移范所致.  相似文献   

15.
据《故宫清钱谱》记载:“仁宗嘉庆元年,行嘉庆通宝钱。按乾隆六十年高宗归政,是年户部奏准,乾隆、嘉庆年号钱各半分铸,各直省卫藏照此一律办理。嘉庆元年太上皇帝谕,改为乾隆二成、嘉庆八成。六年,户部奏准全铸嘉庆钱。”可知嘉庆通宝年号钱为嘉庆元年(1796年)始铸。是钱采用顺治四式背满文钱钱式,钱面汉文“嘉庆通宝”楷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纪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钱币有的文学错位,例如:"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本应是右读,但个别却有的左右错位,叫"傅形".还有的正背面钱文相同叫"合背"或"合面".文字也有的变异"咸丰重宝"的宝字,宝盖下"双王"(宋钱多见),有的是"尔"、"缶""勿"宝字写法不同.太平天国的"国"字没点.这是文字写法之不同.也有的钱文错缺笔叫"异分".版别千变万化表现在规制方面尤多,有"悮造"也有"非悮造".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秋,笔者在一堆杂钱中挑得一枚同治通宝背满汉"宁"字钱(见图),该钱径26、穿5、厚1.6毫米,重5.1克,宽缘大字,笔划粗壮,铸造精美,青铜质.关于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钱币界大多认为"系后期仿康熙制补铸",且多定为未见传世.近年多有发现.此品的发现为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  相似文献   

18.
读《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第1期《政和通宝篆书深字连足通小平钱》一文,笔者细观该钱认为,连足“通”应是钱币铸造时形成的流铜,并非原母钱上固有的。理由有三,一是钱文“政和通宝”四字,除“政”字外,其他三字均有不同程度的流铜黏连痕迹,这些流铜痕迹底根漫漶,没有立体扎根,无疑都是流铜;二是“通”字下一长横的流铜起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20.
近年,合范半两在西北地区时有发现,但不多见,合背半两更少见.笔者有幸获得四铢半两合背钱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