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国秦朝的经济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转型、不断发展。土地国有制度的强化,奠定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农业管理制度的提升,促进了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租赋徭役制度的加重,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工商业管理制度的丰富,促进了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秦国秦朝经济制度建设的不断强化,大大提升了秦国秦朝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并对后世封建王朝经济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汲取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分裂与动乱的教训,以及为了应对来自外部、内部的种种挑战,秦国果敢地选择了郡县制。秦朝采用郡县制是其政治制度客观限定的结果,既有为了加强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政治控制的原因,也有秦始皇及其下属政治家个人的原因。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践结果是利大于弊:秦国实行郡县制,为秦国的富强和兼并统一作出了制度保障;秦朝实行郡县制,大大巩固和稳定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和全国统一。秦国秦朝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而郡县制支撑的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3.
秦国及秦朝开发西部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政权有组织地开发西部,是从战国时期秦国开始的.秦襄公立国至秦朝秦二世期间秦政府曾不断地全方位地开发西部.从开发模式而言,既有军事征服、设置郡县、移民实边等军事、行政层面的开发,也有发展交通、发展农业和移风易俗等产业及文化层面的开发.正是这些开发行为,使得秦国由弱变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皇朝的统治者.而且这种开发模式,成为中国封建政权对边疆开发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秦国及秦朝持续不断地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反映了秦文化重农、重功利的文化价值观。秦水利工程修建反映出的秦文化功利观是分层次的:国家“功利”居于首要地位,“百姓飨其利”仅次之,最后才是个人功利;注重实效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设计是秦文化功利观的重要体现;注重质量和严格管理是秦文化功利观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落实。秦国及秦代兴建的诸多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造福当地人民的同时,还担当了文化媒介和载体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秦文化的扩散和与其它文化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5.
学报生存发展的根本是稿件的学术质量,获得高质量的稿件成为地方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基于地方的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战略应是基于地方、服务地方、贴近地方。唯有结合地方高校特点,设计应用性和教学类栏目;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设置地方文化类栏目;依托地方优势产业,设置地方发展论坛;同时要做到基于地方的宣传推广,长期坚持,才能打造出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6.
秦文化,通常认为是秦族(人)、秦国与秦朝的文化。但是,秦文化的内涵还应该更广泛些。从更广义上看,秦文化应该是"秦"及与"秦"相关的文化的总和。基于此,秦文化还应该包括秦朝之后与"秦"相关的文化,因而具有深远的余续。如十六国时期的"三秦"文化,历代的"秦王"文化,秦地"秦"地名、饮食文化、秦腔戏曲文化等方面皆属之。  相似文献   

7.
地方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不仅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发展,也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地方特色农业的相关特征,分析了地方特色农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对目前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秦及汉初家庭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史料稀缺的原因,学术界对秦及汉初家庭结构的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对两次商鞅变法进行研究发现,商鞅变法的分异之策已使秦国的主要家庭结构成为小家庭,同时直接影响到了秦朝的家庭结构,这一点也得到了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印证.秦朝的家庭结构在汉初得到了承继.对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及相关材料的研究发现,汉初庶民家庭结构均以两代人组成的夫妻子型家庭为主流,同居共财的大家族很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忠、孝、节、义的教育深入人心,故而在大多数封建皇朝灭亡的时候,总有一些臣子为这个皇朝殉节。只有秦朝灭亡的时候找不到一个殉节的君王和臣子,原因就在于秦国和秦朝长期推行法家文化,过分强调以利益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道德教化,尤其是节操教育。秦文化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了秦上层的道德堕落,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力的竞争实质是农业经济的竞争。秦国在秦简公时为了抵御强大的魏国侵凌,在井田制的基础上实行"初租禾"政策。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实行土地制度变革和奖励农耕的政策,通过发展农业,增强了秦国的争霸实力。秦汉以后,中国历代封建政府所推行的农业政策,实质上是战国时期秦国农业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构成的秦代行政制度文化,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的制度文化,虽对先秦时期秦国及各国行政制度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有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秦文化是秦人先民在立国、强国、实现大一统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物质文明为主要标志的区域性文化,具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秦文化中"开地千里"的农耕文化,圜道一统的思想文化,雄伟壮阔的建筑文化,融合中外的佛教文化,保健养生的医学文化,太虚气本的哲学文化以及崇尚修身观念、精神文明等精粹,已演绎为当代秦人务实开放、变革进取、包容互补、协调和谐等文化因子,在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于秦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仍有歧义。考察和探索秦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必须充分把握其在时间上的漫长性和阶段性,空间上的流动性和扩展性,还有秦文化的创造者"秦人"含义的模糊性与与延展性,以及秦文化来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并将秦人族源与秦文化起源加以区别。广义的秦文化就是指伴随秦人兴起、建国和统一的过程,而由其创造、发展并不断得到扩充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秦早期文化是秦人经过漫长的起源而形成自为的民族之后,由其在陇右天水地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亦可称天水秦文化。秦早期文化是秦文化发展史上的最早阶段和源头所在,积淀和蕴藏着秦文化的种种原始基因和本质要素。  相似文献   

14.
秦玺印、封泥中附带宫殿名称的有20余种、60余枚。文献记载的秦北宫、南宫、西宫、中宫都可以在秦玺印封泥中找到。另据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原秦大墓出土陶文"朝东宫"可知,至少形式上的东、西、南、北宫在秦出土文献中已经全部出现。秦玺印封泥中的宫殿都是城内和渭水两岸的重要宫殿,北宫就是朝宫咸阳宫,南宫就是太后所居的甘泉宫。  相似文献   

15.
秦文化是春秋战国以来日渐形成的以秦国和秦帝国为主体的地域文化。秦文化精神经历了春秋和战国至帝国时代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以《诗经》为代表,体现了早期自由奔放的人性化文化精神;后一阶段以国家主义、功利主义为中心,在文化表现上以简单、质朴、功实和强制为特点,加上长期以来盛行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信仰以及旧文化精神的部分延续,文化精神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