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翻砂铸钱在清代是始终施行的.祖钱、母钱、子钱翻砂铸造工艺早已是共识.但是,有些现象也有疑问.例如,咸丰朝只有十一年,却币制大乱,减重迅速.减重只能是对母钱进行外科手术,以翻铸出减重的子钱.图1-图4是宝泉局咸丰小平钱中有特色的一种版式,特点是"咸"字左仰.四枚钱都是黄铜铸,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2.
最近又得到一枚"布泉"铜钱,其钱铸造比较奇特,穿上两决纹,中间又增有三角纹.仔细观察该钱,符合王莽天凤年间(公元14--19年)铸造"布泉"铜钱的特点,制作精美,钱文悬针篆.  相似文献   

3.
秦简《金布律》、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钱律》中有"行钱"、"行金"的记载。据研究,汉初的"行钱"是指西汉初期铸造的铜钱;"行金"就是指黄金,主要形状有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封建政府以律令形式使它们合法流通。西汉初期颁行的"行钱",仍是秦"半两钱"的延续。至西汉中期,汉武帝统一铸造和颁行"五铢钱",先前使用的"行钱"被保留下来了,但其含义已经转化成通行之钱,如同"五铢钱"一样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同一钱系里,钱的铜质、式样相同,其钱文变异较大的,我们习惯称其为"版别钱".现将本人收藏的几种版别钱简介如下,以供同好们研究和参考. 王莽的货泉钱,其铸造工艺比较精整,版别除无内郭、有内郭、重内郭、面背决文星点外,将货泉铸成"贝泉"二字的版别很少见(图1).仔细想来贝与货通,也许是省笔吧,该钱铸造十分规整,不是移范所致.  相似文献   

5.
顺治通宝背"户",是"顺治五式"钱制中的单汉字钱.其制式仿唐会昌开元纪局纪地钱式,特点是钱背铸一汉字,以纪铸地或铸局之名.如顺治通宝背"户"者,大清户部宝泉局之铸币也.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局开铸.会昌开元这一钱式,在宋朝时就曾得到过继承.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存世的"康熙通宝"中,有一类"熙"字左侧少一竖的康熙钱,人们俗称罗汉.这类钱一般铜质较好,色泽金黄,常见品均为户部宝泉局所出.余十五年前在四川成都得一品罗汉钱,钱面文字和常见品相类,而背面穿左右却有满汉文"台"字.  相似文献   

7.
读《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第1期《政和通宝篆书深字连足通小平钱》一文,笔者细观该钱认为,连足“通”应是钱币铸造时形成的流铜,并非原母钱上固有的。理由有三,一是钱文“政和通宝”四字,除“政”字外,其他三字均有不同程度的流铜黏连痕迹,这些流铜痕迹底根漫漶,没有立体扎根,无疑都是流铜;二是“通”字下一长横的流铜起点,  相似文献   

8.
唐代开元通宝中有一种文字主要特征为"元"字第一划短,"通"字走部前三笔互不相连的品类,被称为"短头元".这类开元钱铸造于初、盛唐时期,并已为诸多的考古发现纪年墓中出土钱币所证实,故又称"武德开元".从目前的考古发现与实物形制分类上分析,早期的"短头元"都为素背,而不应该出现月纹.而有些报道则往往将一些铸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痕迹误认作月纹,如玄宗天宝三年陕西源夫人纪年墓出土的一枚"短头元"背穿下一直横的开元通宝.①在日常清理"短头元"开元钱中,类似的发现时有所见.(见图1)月纹属于一种铸造或使用上的标记或象征,不可能没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与统一的形状,另外,还要有相同版式钱币的存在作为辅证.而这类所谓的"月纹",由于形状不统一,位置不固定,只能认为属铸造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9.
花轮钱欣赏     
我收集的古钱中,有的外轮经手工锉刻有简单花纹,藏友谓之"花轮钱".此种钱并未受到藏家重视,钱谱多不收录.下面是笔者收藏的花轮钱. 图1为唐开元通宝钱.此钱厚重,但钱文漫漶,面外轮被刻成辐射线状,这是我所见年代最早的花轮钱.图2为北宋祥符元宝钱,此钱制作规整,钱文深峻,钱背刻成斜齿状.图3为清宝泉局道光通宝大样钱.此钱硕大厚重,经锉磨后直径29.4毫米,厚2毫米,重量仍有7.7克,钱的外轮锉成齿轮状.  相似文献   

10.
在本人的"康熙通宝"藏品中,有2枚钱与常见品有异而与江宁府局有关.其一满文"宝泉",直径27.7、穿6、厚1毫米,重4克,此品的面文"通"字为标准的双点方口通(图1),而宝泉局制钱标准版则为双点角通(图2);其他几字也多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周萍 《西部金融》2010,(3):86-86
笔者藏有一枚光绪通宝当十夹铅机制大钱(如图),此钱外径33.3毫米,穿宽6,7毫米,厚1.2毫米,重9.7克。面文“光绪通宝”,背文“奉天机器局紫铜当十钱重二钱四分”。外皮紫铜质,并不太厚,箭头所指磕碰处已露出灰色铅质。所不同的是以前披露(《中国钱币》1986.2,1994.3)的与夹芯钱同版式的都是翻沙铸造钱,而与此钱同版式的是机制币。  相似文献   

12.
<陕西钱币研究文集>第二集刊登一组关于日本奈良飞鸟池遗址出土富本钱的文章,富本钱铸于7世纪后期,为日本最早的铸币.尤其是翻砂铸造的砂型残范的发现,为唐代开元通宝属翻砂法铸造的论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为富本钱的形制与铸造方法,应该是以唐开元钱为标准的.我们之所以未见到开元通宝的翻砂型范,可否解释为将已铸钱后的残范再碾成细末继续铸造翻砂型范,如此周而复始,与宋钱一样,迄今也未见到铸钱的砂型范.对于开元通宝的母钱,可以理解为那些钱径大于同版别钱币、铜质较精良、内外廓稍经锉磨、形制又较同版别钱币规整的开元钱,大概就是我们要找的母钱.因为大家最常见到的大量的钱币实物是子钱,而正是这些子钱恰恰又最能反映出母钱的真实面目.如果一枚既有拔模钭度,文字精整深峻的母钱,它经压印翻砂后又铸造出了粗劣平夷的子钱,哪才令人称奇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母钱翻砂铸造钱币的方法,就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形制上的"克隆"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14.
<钱币研究>2000年11期关于"祖钱特征浅议"一文我认为拓(图一)之钱不是"祖钱",只是一枚普通钱.现略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古钱月纹始见于秦汉,盛行于唐宋,明清钱币仍有月纹出现,中国花钱中也常见铸有月纹者.关于古钱月纹的含义,泉界说法不一,有炉别说、有钱监(局)说、有地域说,还有把唐开元钱的月纹说成是武德皇后和杨贵妃的甲痕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学大师、艾伦集团总裁罗勃特&;#183;艾伦在其畅销著作《如何致富》一书中认为:有几种最为普遍的错误观念影响了人们致富,修正这些观念,是迈开致富步伐的关键。以下是其中提及的几种: 观念之一:一味省钱能致富。 节约是美德,但靠节约省钱致富无疑只是幻想。当然在致富过程中节省是重要的,但不是指省下的钱很重要,而是指节约这种行为很重要。节省下的钱只是一个暂时的冻结,是为了更好地流动,钱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升值。  相似文献   

18.
《钱币研究》2011年第1期《从乾隆通宝鎏金钱说起》一文展示的10枚鎏金钱,与真正的鎏金钱相比有天壤之别。从锈色包浆上看,没有一点“土”气痕迹残留,说明都是水坑钱,且出于酸性水质的江河之中。系经长期自然浸泡冲刷(现今也有人为用化学水浸泡的)后形成的铜质锈色反差现象,促使钱体表面发生腐蚀,逐渐泛出深黄、浅黄、褚红及银白等斑块锈色,也有的同一枚钱上泛出几种不同锈色的斑块。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初,有人从南疆农村带回来30多枚各式古钱,其中有6枚开元钱,这6枚钱与常见的开元钱不同,差异较大、主要稍厚、周边不圆、钱唇未打磨、铸造较粗率.6枚钱面背几乎都有轻重不一的错范,钱面字廓还较深,地张很平整.6枚钱背外廓上都有被人括开锈层的地方,露铜处均是红铜,铜质暗红.图3钱与其它与5枚显然不像同一时期铸造的,铜色也稍有差异,锈色也不相同.6枚钱中有2枚钱因长期锈蚀而外廓有小块破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宝武局角头通小平钱在<咸丰泉汇>有载,但极难收集.近时泉刊有人报道,定名为"一"字通.山东泉市亦出现约10枚,本人有幸集得4枚.综观其铸造粗糙,品相不佳.现择品相较好的一枚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