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酷爱收藏古钱币,一个偶然的机会,收集到一枚北宋背"陕"字元祜通宝(如图),据钱币书籍记载,这枚钱币属三级珍品。对我来说,它弥补了藏缺,丰富了藏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端钱币走俏拍卖市场,如在北京诚轩2006年春季拍卖会上,一枚1898年“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试铸样币,以236.5万元的高价成交;在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一枚存世古钱孤品一一战国赵铸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奇迹般地以352.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相似文献   

3.
笔者收藏了千余枚安康月河出土的窖藏宋代钱币.这批钱币生坑绿锈,古色斑斓.其中发现折二"建炎通宝"(图1)中有一枚异宝篆书钱(图2).通过钱文比较,深觉有趣.  相似文献   

4.
周萍 《西部金融》2010,(3):86-86
笔者藏有一枚光绪通宝当十夹铅机制大钱(如图),此钱外径33.3毫米,穿宽6,7毫米,厚1.2毫米,重9.7克。面文“光绪通宝”,背文“奉天机器局紫铜当十钱重二钱四分”。外皮紫铜质,并不太厚,箭头所指磕碰处已露出灰色铅质。所不同的是以前披露(《中国钱币》1986.2,1994.3)的与夹芯钱同版式的都是翻沙铸造钱,而与此钱同版式的是机制币。  相似文献   

5.
<钱币研究>2000年11期关于"祖钱特征浅议"一文我认为拓(图一)之钱不是"祖钱",只是一枚普通钱.现略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2000年春,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钱币市场上发现数枚阴文反书"大泉五十"钱.这几枚钱与其它新莽钱币所不同的是钱体为铅质而钱缘为铜质,这批钱由于年代的久远,铅质钱体锈蚀较重而致钱文大多模糊不清.钱虽不多,但版式却多样,有的钱形稍大,有的则小,有的方穿,有的四角决穿.(见图1、2)  相似文献   

7.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双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咸阳市东郊一村民1999年取土时,从一座已毁的汉墓中捡到五枚钱币及一方铜印.五枚钱币均为方孔圆钱,其中有大泉五十、五铢及货泉.兹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关于宝苏钱币试铸工场的探索>一文报道:"在嘉兴市的海盐和海宁二县交界处的袁化、淡桥、石泉、六里、黄湾一带发现了好多宝苏局的稀品和珍品钱币,包括一些半成品和次品的钱币,还有宫廷钱和压胜钱.……在这一带每家每户都有钱币,有的一家有十几枚宝苏局阔边钱.有的一家有二枚‘咸丰通宝'宝苏局‘当五'试铸钱.有的一户甚至拿出几枚宝苏局的珍贵钱币来,其中有的是半成品和次品."①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9日,宁强县县城拆迁改造片区大东街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清代钱币窖藏(如图)。该窖藏的规模和藏钱数量堪称陕南第一。  相似文献   

11.
笔者昔日曾在郑州见到一枚开远通宝钱,该钱较奇特,钱币面文的"开"字,上部凸起超出外缘平面,下部与内郭相平,呈上高下低斜坡形状(惜当时未能拓图,权且以示意图表示,图一.).  相似文献   

12.
2002年第10期<西安金融·钱币研究>上刊登一篇<唐钱重大发现:乾元通宝>,文章认为"乾元通宝者必是铸于代宗令乾元大小钱一当一用之后",而且还强调,"这枚乾元通宝,无论其是当时官铸或民间私铸,作为孤品,其文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实际上,乾元通宝钱不是我国唐代钱币,而是越南(安南)仿中国铸钱,国内众多越南古钱币爱好者大都清楚这一点,而且这种钱币在我国时有发现,目前亦不仅一枚.  相似文献   

13.
对《钱币研究》2010年第11期《花轮钱欣赏》一文,笔者认为其中图4清代宝泉局康熙通宝不是刻花钱,是宝泉局铸造的宫币。我在4年前也收藏了一枚锯齿纹古币,经过研究发现是宝泉局铸造的锯齿纹钱,而不是用刀雕刻成的锯齿纹。  相似文献   

14.
明思宗颁铸的崇祯通宝钱,版式之多堪称明域之冠,在我国历代钱币中是仅次于清朝咸丰钱的最复杂的钱币.对于崇祯钱,钱币界先贤已有大量谱录,随着钱币事业的不断发展,钱币界近贤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和论述.我受此启示,对照藏品索骥,发现了几枚本人认为是初见的崇祯通宝小平钱.  相似文献   

15.
《钱币研究》2011年第1期《从乾隆通宝鎏金钱说起》一文展示的10枚鎏金钱,与真正的鎏金钱相比有天壤之别。从锈色包浆上看,没有一点“土”气痕迹残留,说明都是水坑钱,且出于酸性水质的江河之中。系经长期自然浸泡冲刷(现今也有人为用化学水浸泡的)后形成的铜质锈色反差现象,促使钱体表面发生腐蚀,逐渐泛出深黄、浅黄、褚红及银白等斑块锈色,也有的同一枚钱上泛出几种不同锈色的斑块。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在清理本地出土的一批六朝钱币时,发现了一枚奇特的"五铢"钱.该钱直径22.8、穿径8.2、厚1.1毫米,重2.7克(如图).青铜质,铸工一般,面穿四角有四处明显的不规则柱状凸起;钱币外轮留有铸造飞边,锈色深蓝间有绿锈,应出自于密封较好的窖藏.初时认为它系民间私铸的仿西汉四决五铢钱,并未重视.  相似文献   

17.
半两和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两种钱币,世存量颇多.笔者藏有两枚异品钱.图1钱出自襄樊汉江江底砂砾中,钱径22毫米,穿边长8毫米,重1.9克.钱表黑绿,铜质细腻,铸造精良.从钱文看为官铸品无疑.  相似文献   

18.
大约在10余年前,我在上海肇嘉浜路的钱币市场上遇见一枚略显特殊的古钱,此钱正面钱文为楷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为光背.我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觉得此钱制作十分精整,钱文规范有力,钱体黑漆古包浆,应该是枚典型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9.
我在自己收藏的北宋钱币中,发现2枚特殊的崇宁通宝钱,现介绍如下。之一,直径32.6毫米,穿边长7.5毫米,厚2.1毫米,重8.5克。钱文“重“字末横笔向右下斜折笔(图1)。  相似文献   

20.
1998年秋,笔者在一堆杂钱中挑得一枚同治通宝背满汉"宁"字钱(见图),该钱径26、穿5、厚1.6毫米,重5.1克,宽缘大字,笔划粗壮,铸造精美,青铜质.关于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钱币界大多认为"系后期仿康熙制补铸",且多定为未见传世.近年多有发现.此品的发现为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