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乡镇企业》2004,(6):51-51
让员工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创新立意地工作,确是件让企业费煞思量的事.那么,是不是员工失去了铁饭碗,就不愿意有好的表现了呢? 不一定.管理顾问斯温说:"那些最开明的企业在这点上很坦诚.它们会告诉员工,碍于竞争压力,它们无法保证给予他们工作保障,但会设法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奖励他们.这样至少能给他们带来一股工作激情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2.
程建岗 《人力资源》2009,(15):24-28
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和企业老板以及各级管理人员打交道.当他们提到企业或部门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时,最多的慨叹是:"缺少得力的人手"、"员工的执行力太差"、 "找不到合适的人".问题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除了工资,员工更看重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可 《人力资源》2006,(7):66-67
员工需要公平、有竞争力的薪酬,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仅仅有薪酬还是远远不够的。2005年的中国最佳雇主调查有这样一个问题.员工在岗位工作上付出劳动,除了金钱之外,他们还需要得到什么?答案是,在他们工作出色时给予表扬。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但是,是我们应该更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5.
姚璐 《楼市》2011,(5):73-77
房产投资是一件体力脑力兼具的行当,在接触身边投资客的过程中,在感慨其"一夜暴富"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其事必躬亲的操劳所折服。然而如今还有这样一个人群,他们有强烈的意愿投资房产,却无力或不便打理,他们或旅居海外或工作繁忙,在现今更趋"恶劣"的投资环境下,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
当前,面对不同工作对象,党务干部普遍地觉得自己难以说话。有的同志自嘲地说:“与新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样,在很多场合,我们的党务干部处于一种失语状态。与新社会阶层说话,你具备这样的能力吗?有时,我们面对这样的阶层,他们有雄厚的资本,有宽阔的视野,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特别是他们有文化,善管理,懂法律,面对他们,党务干部怎么说话?重要的是摆正位置。与新社会阶层相处,你必须承认,你与他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共事关系。你要承认他的  相似文献   

7.
党政干部是党员群众、人民群众推举出来,代表他们管理党、治理社会、统治国家的领导人或负责人。这样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领导艺术,同时要求他们有较好的道德素质和伦理知识。党政干部要遵守怎么样的道德呢?党政干部所要遵循的道德是双重的。首先党政干部是群众之一员,所以必须带头执行普通群众所要执行的社会主义道德;同时他们又是干部,所以又必须执行干部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审计》2005,(24):4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但也正因为它老掉牙,才更说明它含有某种有生命力的哲理,否则怎么会流传这么久呢?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几个盲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大象,他们很想知道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一个人牵来一头大象.这几个盲人听说了,就一起来看这头大象.当然,他们看不到,因为他们是盲人.怎么办呢?他们决定用手摸,这样来确定一下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9.
表弟做人很聪明,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们公司在提拔经理的时候,却没有他的份。他们公司的人事部有我的一个同学,后来我一打听,我那同学这是这样说的:"这小伙子人是聪明,但太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可靠!"当我把这个反馈告诉表弟时,表弟苦恼不已地直叹气:不是都说做人要圆滑一点吗?怎样才能把握好"圆滑"的度呢?表弟的叹息,其实是职场人士们普遍的困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人很"圆滑",其实话  相似文献   

10.
在商界,企业对外宣传时总会打出这样的招牌:"用户即是上帝","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用户是你赚钱的对象,只有把他们侍候好了,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地掏钱让你赚。也就是说,你先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服务、优质对路的产品,才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角度上讲,企业里的人可以分为这样三种:能做事的人,能带队伍的人,能审时度势思考战略层面问题的人,那么在这三类人里,哪类人对企业的价值更大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上级一位领导到某县检查农村工作,当地领导为了让上级领导和农民座谈,提前在村里找了几个思想“先进”的农民。要他们只能说好,不能提不足之处。这件事在群众中造成很大的影响。有的农民气愤地说:这样做能代表群众的真正呼声吗? 迎接检查做一些准备工作是完全必要的,但要实事求是,认真地去做。这样既能使领导发现工作中好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群人,头戴安全帽,佩戴护目镜,身着黑灰色的连体服,挎着灰白色的工具包,手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仪器箱,在容器林立、管道盘旋的装置中忙碌。忙碌而乏味的日夜交替,他们的日常工作,究竟是怎样的?——人物:范琳王芳地点:xx企业锅炉房任务:锅炉检验上午八点,记者跟随福州检验一部锅炉检验人员到达一家企业锅炉房,开始了他们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来,由于证券市场中会计丑闻不断,人们纷纷将矛头直指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他们是这些会计丑闻的帮凶.注册会计师真的是一群不讲职业道德的骗子吗?对此,我曾先后接触了一些业内人士,他们对此感到十分委曲.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一位注册会计师非常悲愤的说:你知道吗?每次到客户那边查账,我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自己带的盒饭,难道我还不够道德吗?现在有多少行业象我们这样廉洁工作的,说我们不道德,我不服!  相似文献   

15.
心香一辩     
我有幸成为&;lt;秘书工作&;gt;的一位读者和作者,偶在贵方宝地“露露脸“,编辑部说是我支持了他们,而我却说应该感谢他们.其实我们都是真诚的,正如文学大师冰心所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难道我们不都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么?……  相似文献   

16.
案例那一年,李庆已经35岁了,去一家公司应聘一个营销的职位。站在招聘办公室的门外,他看到所有来应聘的都是一些二十出头、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有说有笑地进进出出,完全不像他这样的垂头丧气没有信心。是呀,他们还年轻,这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行不行都无所谓,权当是一次锻炼。可是,像李庆这样大的岁数又从未干过营销的人,现在出来跑营销,要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人家还会要吗?终于,他还是进去报了名。想不到,有一天,公司真的通知他去面试。面试是在总经理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还好总经理已经40多岁了。要知道,在英雄出少年的年代,好多二三十岁的人都已经当老  相似文献   

17.
企业要成功,人才是关键。可是,你是否面对过这样的下属:他们或是技术精英,或是业务骨干,他们能力超人、精明强干,对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是,他们又恃才傲物、自命不凡,常对管理制度视若无物,对上级指示自行其事。作为老板,面对这样棘手的“明星”,你该怎么办? ——主持人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经常把老师比喻成蜡烛,那么学生干部作在学生心目中起着领导作用,他们应当比喻成什么呢?我曾经这样对学生干部这样说,老师是蜡烛,他们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是学生干部不同他们虽然也在照亮别人,但千万不要燃烧自己,所以,学生干部要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几个年轻人从一家跨国公司跳出来,开始创业了。他们的学历非常高,博士、硕士为主。外界给了他们两个预言:这个公司能成功,因为他们的能力、素质都是一流的,但他们不能长久,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容易义气用事,所以不能长久。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成功了。为什么能打破这个预言呢?结论是学会争吵。一要会争吵,坦率地争吵。争吵是为了一个目的——事业。对事不对人,是不是有这样的提醒。二是争吵中能不能体现同甘共苦。一起成功,一起失败。如果有居功的想法,争吵会演变为一场博弈,最终失去争吵的目标,变成争斗,争抢。这样团队就变成了团伙…  相似文献   

20.
明会  尔豪  田伟 《企业文化》2005,(8):41-42
浙商是什么:浙商只会模仿,不会创新;浙商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农民;他们的产业都是低层次的,他们的规模都很小……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