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基于熟人社会的非正式借贷现已难以适应规模经营与农业转型发展,如何提高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农户家庭不同生产经营特征出发,探讨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偏好,可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度数据,在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行为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偏好于风险分散、产业融合经营的农户家庭,而对单一生产经营的农户家庭不存在显著偏好;农村金融机构在"行政—经济"张力下,其选择性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保证涉农贷款"不出事",而不是激励农户"更赚钱".现阶段政策驱动下,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性不足,阻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限制了正规金融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供求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户调查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市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先驱者,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基于典型抽样的浙江省农户融资情况调研,本文对浙江省农村金融供求的特点、金融改革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实证分析,提出建立多层次信贷服务体系,提高农村信用社、农村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完善金融"新政"的配套支持措施等一系列促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非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分别估计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粮食主产区域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双向影响。建议:着眼高收入农户信贷需求,全面加强农村信贷体制机制产品创新;以中青年户主为重点对象,搞好传统农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工作;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适应农村信贷市场新常态,构建农户创业信贷供求关系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4.
周蓉 《投资与合作》2014,(10):13-13
信贷资金的持续供给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广大农户资金需求一般金额较小等原因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使得正规金融机构都不愿向农户发放贷款,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又由于经营活动范围狭小,导致资金效率配置较低和金融业务的平均成本较高,提供的信贷支持有限。因此,在新一轮金融体系改革中,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现状,本文首先基于农户信贷需求分析了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可行性,并设计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机制以及模式希望能对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提供一定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都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成为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得性。  相似文献   

6.
7.
8.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 Probit 模型对影响农户信贷排斥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村地区,农户家庭主事者的性别、年龄对其家庭能否获得贷款用于生产性投资影响显著;家庭成员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缓解家庭受信贷排斥的作用就越大;同样,家庭耕地规模越大和家庭年总收入越高的农户可以避免信贷排斥,而家庭负债越高的农户则面临着严重的信贷排斥。居住在自有住房里的农户和居住在商业中心周边的农户顺利获得贷款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李乐  刘涛  王蕾 《金融论坛》2011,(6):74-79
本文根据成都市大邑县和温江区两地农户的调查结果,描述了当地农户金融需求的意向与额度,发现在该地区正规金融渠道能满足近七成农户的存款需求,同时存在农户在正规金融渠道的贷款情况与其实际贷款意愿相背离、农户将借贷资金用于消费需求的比例很高的现象.说明当地农村存在需求型的金融抑制.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影响农户贷款需求的因素,并运...  相似文献   

10.
11.
保护和激励农户的投资积极性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户投资与金融信贷进行实证研究,然后从合作金融、民间金融、政策性金融三个角度研究了农户融资困难的原因,最后说明如何从金融上支持农户投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为农户提供金融支持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由于农村经济环境和农户生产、生活状况及观念的变化,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显露出诸多不适应。应针对农村的现状及趋势,对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政策设计、服务理念和业务运作方式进行必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组成课题组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研究区域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通过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农业经济发展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边缘化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及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的建议。文章认为,应按照中央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支农服务品种,突破金融服务模式,尽快改变农村金融边缘化的现状,以达到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在全市1 3个旗市区中,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6个旗市和两个农牧场管理局,其中岭东三旗市为纯农业经济区。耕地面积1 84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 2 5 3万平方公里)的4 9% ;农业人口1 0 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 2 69 7万人)的3 7%。2 0 0 3年,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16.
杨骏 《新疆金融》2010,(3):121-135
<正>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响应中央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7年2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次对农村金融体系覆盖率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因而,如何从覆盖率角度,准确把握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进行总体评价,成为农村金融理论和政策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欧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由基于国债等优质抵押品调控短期政策利率目标转向直接购买特定金融资产调整中长期利率以及调整抵押品框架维护金融稳定,央行抵押品框架成为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抵押品框架这一事件,使用PSM-DID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背景下人民银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央行抵押品框架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在数字金融发展高水平区域和东、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建议货币当局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结构性缺口现状,适当拓宽抵押品框架边界,更好地发挥抵押品框架的结构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CHNS农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的现状。研究发现持续性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低于脆弱性贫困农户;农户金融资本与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贫困农户收入的直接协同效应小于(大于)间接协同效用;对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的大小顺序:教育年限、身体健康和自然灾害。于此,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扶贫目标识别制度、优化农村扶贫信贷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功能转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金融租赁是一种合适的为农村进行融资的方式.在我国,对农村的金融租赁几乎还是空白.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考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金融租赁对农村金融促进的经验,分析了金融租赁对农村金融支持优势,并就如何通过金融租赁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