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2004年,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在垄断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下,农村金融机构有将贷款利率上浮到顶的内在冲动,贷款利率的上浮是否会超出农户承受力,影响到农业生产.本文拟围绕农产品利润率展开分析,以农业贷款利率小于或等于农产品利润率作为影响农户投资行为的主要依据.研究发现,近年来,农业平均利润率约在20%左右,可以承受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增强了农户贷款可得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基于熟人社会的非正式借贷现已难以适应规模经营与农业转型发展,如何提高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农户家庭不同生产经营特征出发,探讨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偏好,可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度数据,在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行为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偏好于风险分散、产业融合经营的农户家庭,而对单一生产经营的农户家庭不存在显著偏好;农村金融机构在"行政—经济"张力下,其选择性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保证涉农贷款"不出事",而不是激励农户"更赚钱".现阶段政策驱动下,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性不足,阻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限制了正规金融在农村信贷市场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都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成为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得性。  相似文献   

4.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而且有助于解决农村资金流失问题。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期,而农业的高风险性使农业投资不足,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本的逐利性使农村积累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流失到城市,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作为农村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主渠道,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存在层次划分不清、覆盖率较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非正规金融满足农户需求的贷款量是正规金融机构的约4倍。  相似文献   

5.
李强 《云南金融》2010,(5):39-39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想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其他多种生产经营的愿望比较迫切,同样也迫切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从来自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发放农户5万元人民币以上抵押担保贷款情况的调查来看,满足这一贷款条件要求的农户并不多,核心问题在于贷款条件存在着“不适农”的客观情况。  相似文献   

6.
现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农村金融业务范围难以满足农业信贷需求。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信用贷款,仅能满足部分农户的简单种养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建设资金需求。二是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辽宁省昌图县972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农地抵押贷款供给不足,只有农村信用社为样本农户提供贷款;农户抵押的土地面积差异明显;农地抵押贷款金额随着抵押土地的面积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农地抵押贷款金额相对较高;贷款期限以中短期为主;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运用福利模型研究发现,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家庭年支出、生产经营支出和生活消费支出均具有显著正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是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一起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本文描述了1978-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变化特征,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中国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测度。结论表明:中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对提高农业生产总值有积极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中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小于总存贷款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对农业生产总值也有正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供给主导型金融发展模式。为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中国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扩大金融规模;在稳定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的基础上,扩大乡镇企业贷款比例;加强存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扩大贷款比例,使农民存款足额用于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匡海燕  王玲 《中国金融》2006,(22):74-74
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分析 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户贷款难是农村金融工作的突出问题。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是农户贷款难的直接成因。农户贷款难,并不是农村资金缺乏,而是由于大量资金外流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资源配置本来就十分稀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东省清远市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92户入社农户为例,对其资金需求特点、融资困境和参与新型融资方式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入社农户资金需求旺盛,其资金需求呈大额、长期化的特点,且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私人借贷是入社农户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并未由于加入合作社而改变其融资困境;入社农户从金融机构贷款依然较难,且缺乏可利用的社会资本;入社农户对合作社担保贷款、联保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宅基地抵押贷款以及通过资金互助社融资的参与意愿较高。建议在运作规范、评级较好、农户认知水平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地金融、合作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试点,以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农户贷款供求不平衡矛盾突出,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难以发挥,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受到了抑制。本文旨在从农户贷款的供求状况入手,查找影响农户贷款供求难以平衡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及对策,并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思考,以期从体制上寻求农村金融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黎红梅  翟中伟  谢熹 《海南金融》2010,(7):75-77,88
如何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是解决"三农"问题中较为核心的环节。本文基于2009年对湖南省益阳市岳家桥镇调查的数据,分析与探讨了不同收入层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借贷资金用途的运用情况以及农户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分析显示:低收入层农户对资金需求量不大,基本不需要信贷支持;中收入层在自有资金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需借贷资金;高收入层农户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却难从正规金融获得满足。另外,本文认为让农户感到资金压力的直接因素不是来自于农业生产,而是家庭遇到的大型消费开支。农户在融资过程中贷款满足率不高,金融服务主体与农户需求之间缺乏有效对接的渠道和产品。最后,文章从制度和信贷机制安排入手,提出了满足不同收入层农户借贷资金需求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描述农户经营性的正规借贷需求并探讨农户家庭正规借贷需求可得性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特征、户主的年龄结构、承包的土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正规借贷需求与正规贷款可获得性均主要取决于其生产经营方面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户金融需求情况的调研表明:目前农户的真正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户不仅存在"贷款难"问题,还存在"存款难"问题。究其原因,河北省为农户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内部板块分散,无法实现与中、低收入农户资金需求的良好对接。因此,需要从根本上打破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格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立 《甘肃金融》2013,(9):75-75
制约农村金融需求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分析(一)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着农村金融需求。对甘肃省礼县的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农村金融需求构成中,生活性借款比重较大,占比达到48%,一方面说明农户购买力过低,生活压力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村生产经营性金融需求不高。农户及其借款行为带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色,农户拥有的财产、受教育程度和村镇富裕程度对金融需求影响显著,而且农户借贷偏好年利率低、担保抵押少、决策时间短、满足程度高和期限灵活的借贷资金,具体表现为农户对政府救助性资金的需求优于金融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为了解河北省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特别是河北省农户小额资金的需求情况,以促进金融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我们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户小额资金贷款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农户融资抵押难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土地抵押贷款)政策主张,该主张是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它对盘活农村存量资金、提高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效率有着积极意义.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金融供给不足、贷款抵(质)押品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土地抵押贷款的规模投放.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农业经营融资难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在部分贫困地区,除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以外,由财政出资的互助资金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环境、家庭特征、地区差异对农户的这3种信贷渠道选择有显著影响。正规金融获贷额度高、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农信社贷款利率高、有生产性借款需求、家庭收入高的农户,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户热衷于互助资金;而互助资金贷款利率高、从事非农经营、距离正规金融机构远的农户更多地利用私人借贷。  相似文献   

19.
宋连 《山西金融》2002,(6):32-34
按照国家农业调产有关政策的实施,农村金融部门要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并要求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宗旨,集中资金扩大农业信贷投放,增加农户贷款,真正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开展了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建立信用村镇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问题对国家整体金融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问题,是农村金融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立足苏皖两省的代表性县域的调研,从农户的视角分析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农户对农村金融活动的参与情况与意识,以及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评价等多方面,具体比较分析区域农村金融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此得出更为广泛的结论,对中国农村区域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