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回应“福利国家危机”,学界在检视“经典福利国家理论”之后,开始关注非国家福利部门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新角色,福利多元主义由此成为福利国家研究与社会保障改革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政府债务、宏观经济和福利制度模式等三个方面考察了欧盟国家福利制度对其国家债务形成的影响,认为福利制度本身不应该成为导致欧盟国家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虽然欧盟国家福利水平普遍较高,但并不是近年来欧盟各国债务迅速扩大的关键因素。其次,福利水平的高低与一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也不存在直接联系,但一国的福利模式与政策指向却能够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但建设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西方福利国家已有60余年历史,中国福利社会刚刚起步;西方福利国家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福利社会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西方福利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多元化的,中国福利社会则坚持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福利国家充满着国内外的政治算计,中国福利社会旨在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西方福利国家更多地追求"高福利",中国福利社会则强调"福利适度化"。  相似文献   

4.
工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保障的发展与福利国家的产生是经济增长及相关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此种“工业主义逻辑”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将工业化、城镇化及以此引致的家庭、社会结构的变迁视为社会保障发展的动力。国家为因生产体制变迁而演进的社会风险,建立起各类社会保障项目,并最终走向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学界同仁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太原师范学院赵怡、段宇波合著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年版),也汇入到社保人对国家制度发展的反思和总结浪潮中,寄托了社保学人对改革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读全书,能够找到中国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变迁的知识脉络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判断。作者在三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是社会保障与福利的整体观,整体地思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美、日、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利国家中的典型代表英国、美国、日本,非福利国家的特色代表智利,都在不断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共同趋势表现为调整政府和市场的比例,转变政府职能,在保持政府控制权的前提下,实现社保的"市场化"或"私有化". 中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以养老、医疗为重心,建立高效率、市场化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机制,推进社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债     
《中国资产评估》2009,(8):43-43
美国国债指美国联邦政府欠美国国库券持有者的金额。2008年9月30日,美国国债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除以美国人口即人均32.895美元。若计及Medicare(公帑资助的长者和残疾人士医疗福利)、Medicaid(公帑资助的贫穷人士医疗福利)、社会保障等福利项目.其负债达59.1万亿美元。在2007年,美国国债占其GDP36.9%.总债务占GDP65.5%。根据中情局资料.美国国债占GDP比率全球第26高。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竞争,21世纪管理的主题是人本管理。在这样一个时代,我国的企业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激励人才?从福利的角度我们能够得到一些答案。但是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福利”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福利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反而成为企业的负担。本文将引入对于我国企业比较新鲜的弹性福利,述析中国企业现在无缘弹性福利的现实以及原因、弹性福利的优点及实施事项等,试图寻求有益于中国企业的福利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压力下,福利国家在社会保障私有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将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一方面继续肩负国民养老的职责。福利国家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作为养老金私有化的形式,较好地兼容了国家责任与市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在维持生育政策不变的情景下考察三种养老制度和两种退休方案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在总产出、人均产出、社会总福利以及人均福利上,家庭养老和政府主导的积累制养老模式都好于政府主导的现收现付制养老模式,且家庭养老轻微好于政府主导的积累式养老模式,由于家庭养老更多着眼于经济效率,政府养老更多着眼于社会公平,从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综合角度讲,宜优先选择政府主导式的积累制的养老模式。其次,在总产出、人均产出及社会总福利上,延迟退休要好于保持退休制度不变的情景;在人均社会福利上,延迟退休低于保持退休制度不变的情景,源于在生命有限和风险厌恶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意味着必须工作更长的时间,在不工作时间内领取更少的养老金,以及更多地增加当期的储蓄份额。最后,如果国家基于总产出、人均产出及社会总福利最大化视角,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应该实行积累的养老制度和延迟退休的方案组合;如果想最大化地提高居民人均福利水平,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建议实行积累的养老制度和维持退休制度不变的方案组合。当然,无论是哪种养老制度和哪种退休方案,在模型设定的理论框架下都无法改变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趋势。上述研究可能为中国正在或者将要制定的养老政策和退休制度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社会保障史上的典范之作,是现代社会保障的里程碑和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关于《报告》的研究和评说不计其数,特别是其社会保障理念与框架的设计,但笔者更欣赏的是如何巧妙、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的蓝图让世界看到了“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的希望。世界各国相继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保障网络。在文明世界里,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安全的“内在稳定器”或称作“减震阀”,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基于财政福利支出的视角提出了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支出导向单一化、支出监督管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随后,本文介绍了福利支出项目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分配功能及其政策效应。最后,根据农村公共福利支出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基于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农民劳动力优势的目标,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方福利经济学发展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福利经济学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它的发展经历了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两个时期,探讨福利经济学发展的线索,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可以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于发展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作为发展中国家,福利发展也需要日益提上日程.本文将以北欧模式的"三高"为讨论角度,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福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上,无论是俾斯麦初创的社会保险制度,还是贝弗里奇谋划的福利国家蓝图,对社会保障模式以及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等诸多议题的辩论就从未停止过。回顾2012年,不同社会群体围绕着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刻的争辫,  相似文献   

17.
社保基金到底可不可以入市,以何种方式入市?在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盛行,社会保障制度发达,了解这些国家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或许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职业福利功能的判断或定位,决定了在职业福利发展及其与公共福利的合作机制方面的政府政策引导方向、力度、方式或方法。国内外学者对本国或世界范围内公共福利与职业福利作用关系的实际考察发现:补充理论、替代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对职业福利的功能做出了不同的判断。由于对各福利供给主体功能等价原则以及国家之外的福利供给主体对国家的替代能力的质疑,替代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缺少广泛支持;对公共福利的补充功能成为世界范围内职业福利的功能定位。然而,职业福利本身具有高度复杂性,要使职业福利充分发挥补充功能,仍需对其本身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福利制度,在形成福利制度或福利模式差异的原因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变量。福利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福利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规范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福利文化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制度模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从文化角度透视社会福利在国外已成为一个比较热门和前沿的学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等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主要包括各种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健、福利服务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确保社会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也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与城镇居民一样,九亿农民应当同样是享有社会保障的主体,妥善解决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