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现壮不容光观,劳动力资源数量大但素质不高,笔认为,当前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立足农业,把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与劳务输出结合起来,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在对河北省唐山市2007年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监测调查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唐山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分流转移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与分流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无锡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更好地发挥劳动力资源在优势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呈客观必然发展的趋势,要完善劳务市场,引导有序转移。就农村而言,要因地制宜,积极利用和开发资源,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为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开辟出路。 相似文献
7.
以306户家户为例,简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概况及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方式、类型状态、范围等状况;对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之间劳动力结构配置,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劳动力素质配置,劳动力行业结构区域性等作出了评价和分析;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 我国农村的基本特点是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耕地等生产资料相对贫乏。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地少人多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建国初期,1952年我国的农村人口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响水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从总量、相关及回归、弹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依据1995年到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定量研究了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对农村劳动转移量的弹性,论证了当前形势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文章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推进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得出:优势(S),实施经验丰富,整治潜力巨大,群众基础坚实深入;劣势(W),目标缺乏综合性,乡村与城市难以实现等值化,进展难以均衡,宅就建新补偿标准低,宅基地财产权难以体现;机遇(O),国家高度重视,整村推进时机难得,“生态文明”和“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挑战(T),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法律法规等保障措施缺失。建议:⑴出台《安徽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⑵“分区+模式”相结合;⑶完善资金保障机制;⑷切实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讨论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必然更加顺畅,将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现代农业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但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空壳化现象,威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代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农村社会时常处于危机之中。表现为农民生活急剧恶化,农村人口流离逃亡;农业劳动生产率严重下降,生产停滞不前;土地兼并加重,租佃关系日益扩大和膨胀;民变四起,社会动荡不安。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剥削苛酷,战乱频仍,匪祸横行,自然灾害严重等。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农村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严峻.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其耕地供需研究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运用<安徽省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和<安徽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等相关课题研究成果,采用回归分析和资料综合分析法对安徽省耕地资源进行供需分析.通过分析,未来能否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主要在于加大粮食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市域经济差异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1)
以安徽省17个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4、2008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000年以来安徽省市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中、东部的合肥和马芜铜一直稳居全省的经济核心地位,其次是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且省内西北和东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省最后,第一、二等级的城市经济实力空间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第三、四级变化较大,省内经济差异有先减小后扩大的过程;沿江轴线南北、东西两侧发展不平衡;沿淮轴线经济实力较沿江地区弱;京—九、京-浦轴线经济实力较弱,铁路没起到经济带动作用;省会合肥周边地区经济实力较弱,省会的经济辐射作用没有发挥。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安徽省1978—2004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状况及变化特征,在论述了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各因素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提出了缩小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损失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着人口、自然灾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本文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损失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估算出安徽省2002年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总损失达22.05亿元,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67%,这一比例低于北京市和江苏省的比例。安徽省农业生态破坏损失值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丘陵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