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城市公共物品,有利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推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笔论述了城市公共物品由城市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及合理运营机制,以期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一直很受人们的关注,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状况得以缓解,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制约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化发展。文章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进行梳理,指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城市化过程中,公共物品运营高效与否至为重要。本文揭示了公共物品的运营过程,分析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若干效应,以期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外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并不是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有效表达;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模式是分摊机制模式;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主体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而不是农民。为完善我国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导向,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支出机制,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机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人民公社时期延续下来的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方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建设,充分实行村民自治,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研究“决策的政治本质如何影响政策选择,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结果”为研究对象的新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将公共物品纳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对公共物品的理论分析,这些分析进一步厘清了公共物品的范围和类别,阐明了混合经济需要公共物品的理由以及公共物品供给中市场失灵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政治决策机制以及考察了官僚机构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行为。这些分析所形成的一些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公共物品提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边界及其边界变迁问题,可以从交易成本这一视角进行分析。公共物品的提供机制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提供该公共物品的组织形式,另一部分是该公共物品产权的实现方式。各种组织形式和产权实现方式本身都会产生不同的交易成本,两者的不同组合也会带来不同的交易成本。最优的提供机制必然会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于是,交易成本本身就是各种提供机制作用边界的决定因素,而交易成本的变化导致了各种提供机制作用边界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困境,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多主体、多方式、多渠道共存的多元供给模式是解决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单一供给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参与有利于创新原有单一供给模式,更好地实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有效地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严重不足的现状,就必须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体制,引入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
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困境,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多主体、多方式、多渠道共存的多元供给模式是解决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单一供给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参与有利于创新原有单一供给模式,更好地实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农业保险不是私人物品,而是准公共物品.官兵 (2008) 却独树一帜,认为农业保险不是公共物品,而是私人物品.然而,他仅反驳了"农业保险是公共物品"的观点,就得出农业保险是私人物品的结论,这值得商榷.农业保险不是公共物品,也不是私人物品,而是介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更接近于私人物品的准公共物品.所以,发展农业保险,必须从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结合上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