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lliam B. Walsta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13,44(3):248-253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graduates who attended four large public universities in 1976, 1986, or 1996,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ying economics and civic behaviors. They compare students who majored in economics, business, or other majors, and by the number of undergraduate economics courses completed. Coursework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party affiliation and donating money to candidates or parties, but not with voting in presidential, state, or local elections, nor with the likelihood or intensity of volunteerism. Business majors are less likely to engage in voting and volunteering. More economics coursework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ttitudes on policy issues closer to those reported in surveys of U.S. economists, while attitudes of business majors are more like those of general majors than economics majors. 相似文献
2.
3.
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比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性和历史性造成的,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目标,科学地界定了它们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经济主权就能将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科学地区分开来;深刻认识国家性和历史性赋予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特殊性,有助于理解国家经济安全的时代背景,能准确地构建国家经济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5.
6.
7.
技术与国家利益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技术与国家利益含义以及研究技术与国家利益问题价值的基础上,从关系探讨——技术和国家利益关系研究;模式对比研究——技术政策国际比较与国家发展研究;技术建构论——技术与国家意识形态研究3个视角探讨了技术与国家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8.
9.
Economic Policy and Special Interest Polit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rsten Persson 《Economic journal (London, England)》1998,108(447):310-327
10.
中国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利益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利益关系格局是:经济利益主体单一集中、经济利益的平均化、经济利益关系的纵向权威性。第二阶段,转型时期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表达公开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第三阶段,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经济利益将趋向平等性和契约化。加入WTO将带来中国经济利益关系新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近期目标是建立利益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利益非一致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活动中,各主体间利益不是完全一致的,它时常表现为非一致性。本文对利益完全一致性作了批判,并从经济理论和搏弈等角度分析证明利益非一致性客观存在的。文章还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利益非一致性最小化、有效地保证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同各实现的最优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视野中的利益集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集团的产生缘于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一国的各种利益集团形成后对该国的经济政策制定、制度变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对利益集团的控制不能用消除它的办法来进行,而只能通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均衡发展各利益集团、增强立法和行政的透明度等措施来减少利益集团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易生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82-85
一、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结构 (一)三种价值对应着三种利益 自然文化遗产的独一无二和非人工再造性。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即有关它的价值与利益结构。与一般资源,同时也与许多公共物品不同的是:自然文化遗产对人类有一种经济价值所不能涵盖的意义。这就是被有些学者称为存在价值的非经济价值,我们称之为V1。至于其经济价值,为适应研究我曾将它又分为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眼下的直接经济价值,分别称为V2和V3。典型的V2是自然文化遗产为它所在地或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的可持续的旅游经济收入。典型的V3是从景区在短期内直接开发获取的经济收入,如缆车卖票或砍伐植被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公益危机”现象,如国有资产流失、环境资源危机、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等,进而引发了大量的经济公益纠纷。由于这类纠纷大多涉及社会整体利益,其性质既不同于民事纠纷,也不同于行政纠纷,依照传统诉讼理念和司法制度是很难或者无法通过司法救济的途径予以解决的,而经济公益诉讼正是以其独特的诉讼模式和新型的权利义务分配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过程巾解决经济公益纠纷的需要,有效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共同利益在程序救济上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产业内贸易类型、利益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分析产业内贸易测度、分类及其利益的基础上,探讨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并从产业内贸易总水平、垂直差异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型产业内贸易等角度实证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差异性产业内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而水平差异性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起着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和证券市场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种风险。在借鉴了德国、日本、阿根廷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自由贸易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家利益的传统地位、基本内涵以及作用方式均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维护国家利益与强调自由市场的国际贸易之间,国家需要寻找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无条件的自由贸易会对一国的产业、能源、环境和金融等领域的安全构成威胁、埋下隐患。只有对国家利益的概念作出重新审视,积极探索自由贸易条件下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效途径,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由贸易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几乎没有再度下调的空间.若利率再度下调,其负面效应就会凸现出来.因此,利率政策的取向应是在保持利率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