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方式的主流,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形势日益严峻,需要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近年来,不少高校将市场营销理论引入高校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本文将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策略、市场细分策略、具体的营销手段等理论与高校就业工作相结合,试着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天然  王忠军 《当代经济》2007,(16):132-135
为了考察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问题,特别设计了"高职高专大学生择业行为调查问卷",以来自武汉地区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908名2007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择业困难、择业信心以及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现状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数据统计的结果和分析,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如何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择业观念,如消极等待,过分看职业稳定,专业对口,一次就业定终身,盲目择业,知识,能力、素质等同观等。针对这些情况,毕业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承诺研究,是近十年来兴起的研究领域.文章采用了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和万伟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四川省某高校的12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诣在探讨专业承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和学习效能感处于中等正常水平.文史类硕士研究生在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上高于理工类的硕士研究生,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在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上高于文史类的硕士研究生.在情感承诺、 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上,研二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高于研一和研三学生.在规范承诺上,研一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高于研二和研三学生.研二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稍高于研一和研三的学生.硕士研究生的情感承诺、 理想承诺、 规范承诺、 继续承诺、 总承诺与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专业承诺水平越高,学习效能感越强.  相似文献   

6.
潘石  吕伟 《经济纵横》2012,(9):46-48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仅就业总量大,而且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自主择业与市场调节的原则,政府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应急干预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通过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相关机构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包括领导效能感、创业自信效能感、关系效能感、意志不坚效能感4个维度.进而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生客观条件中,性别与户籍不同的大学生创业效能感也有所差异,学历、家境状况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影响较小;在大学生认知条件中,大学生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和有无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的前瞻性人格及自我效能感对辅导员的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其在实践工作中的自信程度,还有助于其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调整自己的领导与组织方式、缓解工作压力,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能更好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前瞻性人格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简要介绍高校辅导员前瞻性人格与自我效能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能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前技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提出通过创立品牌特色、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对外宣传、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等途径来改善和促进技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唐娜 《当代经济》2007,(19):144-145
本文运用贝弗里奇曲线,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作者认为,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现象,是由于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两者结构不合理、不匹配,从而引起的部分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作者对此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有些错住,市场上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和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不对应.这一切使得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对此,国家要对高校招生规模和整体布局做适当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定位要准。特色要突出,并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基础建设和指导力度;用人单位要更新用人观念.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信息》2006,(7):39-39
一、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的演变 (一)从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上来看。 恢复高考后首批毕业生和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毕业生就业均由国家统一安排。进入九十年代后,就业方式开始向国家分配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许多毕业生已由被动的接受工作分配转为主动寻求工作。由于当时大学生对社会来说仍为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企事业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相对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当时择业现象并不是很普遍,“就业”也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随着大学生分配政策的调整,国家不再负责安排毕业生就业;加之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急遽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骤然加大了。九十年代后期,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择业”、“求职”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影响贫困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包括政府、社会、高校等多种因素.本文仅通过对影响贫困大学生择业的个人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本科院校扩招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课程设置落后无法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接轨以及毕业生的择业技能缺乏是关键因素.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凸显为中国当前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但毕业生就业难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效用大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效用水平,充分就业条件被打破,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要通过转变大学生职业观和自身能力水平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量表法对334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生源所在地的高职生进行了职业自我效能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当前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水平不高。在性别上,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高职三年级学生的克服障碍因子和总效能都显著高于二年级的学生,高职二年级的职业效能水平最低;在学科上,高职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在生源所在地上,职业自我效能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因此,职业自我效能是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和招聘过程中均能够本着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但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出现了种种不诚信行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减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必须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建设,规范就业市场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诚信就业的制度环境,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业环境的变化在所难免。加之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择业时对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无异于将自己选择工作的空间变小了。因此,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预期、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择业定位是新形势下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吴盈 《经济研究导刊》2012,(20):268-270
经过相关理论分析,通过明确自我效能感的定义,进一步确定英语自我效能感的意义、性质。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并对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326人施测。研究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分为4个因素,并进一步比较了被试群体在这4个因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胡天然  王忠军 《当代经济》2007,(8X):132-135
为了考察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问题,特别设计了“高职高专大学生择业行为调查问卷”,以来自武汉地区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908名2007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择业困难、择业信心以及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现状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数据统计的结果和分析,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