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农地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农地法》为基础的五部基本法律,它们对日本农地制度的所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内容涉及耕作者法律地位、农业规模经营制度、农业振兴地域制度、农地流转制度、土地改良制度等。日本农地法律制度体系具有系统性、明确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日本农地法律制度体系对我国农地法律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地制度是依据1952年《农地法》的制定演变而来,《农地法》的颁布实施诞生了战后日本农业的零细规模、分散分布的私有权保护的"自耕农民"农地制度。为了缓解因农地利用限制方面影响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障碍,1970年起日本相继实施了多次相关促进"农地流动化"的租地经营政策与"农地连片化"制度政策的农地改革,解除了限制农地租借行为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相关农地改革政策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出现而影响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农地被无秩序利用等其它农地问题。文章通过对日本1952年以来实施的相关农地法律改革内容的整理与剖析,从日本农地问题所在、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影响农地集中的其它问题、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等4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指出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发生、不在村农地所有者增加等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从健全土地利用计划审核机制、解决农业委员会成员的利益相反立场、统一农地管理与运行组织等3个侧面提示了日本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日本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近年来人口少子老龄化加剧,农业专业经营户减少,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不少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不断修改法律,调整政策,推进改革。具体体现为:制定《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谋求粮食、农业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为支撑、商业性金融积极介入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调整农地制度,转变农地流转方式,放宽农地流转主体限制,实现农地高效利用;修改《农业协同组合法》,推动农协法人治理,扩大基层农协经营自主权,推动农协业务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释了日本农地保护的背景和农地制度发展历程;其次研究总结了日本的农地资源保护制度及政策;最后指出了日本农地保护的特点与借鉴:通过法律和规划实行严格的农地保护,城市化与农地保护相互协调发展,以农地保护制度创新驱动有效保护农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许多国家在人口、产业急速发展的阶段中都曾出现都市范围不断扩大、公共设施不足、大量耕地被侵占和土地投机等问题。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由于对法律建设的重视,根据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时期的需要,不断适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生产建设大量占用农地的制约起了重要作用,并随时间推移逐步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土地管理法制体系。在国外众多法律中涉及农地及耕地保护的主要有:日本的《农用土地法》、《农地调整法》、《国土利用规划法》;韩国的《农地改…  相似文献   

6.
以1961年出台《农业基本法》为起点,日本把促进小规模兼业户退出农业、扩大专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半个世纪来,日本修改法律以放松对农地流转的管制,实行激励政策以促进农地规模经营,但农地经营规模细小的问题依然如故,农户兼业化和农民老龄化日益严重,农地撂荒和村庄衰落愈演愈烈。其深层原因是,农地制度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考虑导致贻误最佳改革时机,家门口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放慢了农户退出农业、进城谋生的步伐,对农业的高度支持保护降低了小规模兼业农户退出农业的意愿,压缩式城镇化、以农为本的文化传统和土地细碎化造成了农地市场失灵。日本改变小农生产失败的启示是:对兼业化的利弊要有清醒认识,对普惠式支持政策应早做调整,对农地市场失灵要有足够的防范和补救。  相似文献   

7.
黄金辉 《农村经济》2002,(12):88-90
日本走的是在小规模家庭农场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能在不利的农业资源秉赋和基础上实现农业的产业化 ,日本政府采取有效的宏观政策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笔者就此作些简要分析。一、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逐步调整政策 ,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二战以后 ,为了加快农业恢复 ,日本通过土地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起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土地制度 ,农地经营规模狭小。为了保护自耕农与佃农的利益 ,日本在 194 6年修订的《农地调整法》和 195 0年通过的《农地法》中都规定了拥有耕地的最高限额 ,同时还限制土…  相似文献   

8.
台湾50多年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每一次农地制度改革对台湾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农地改革对大陆的启示是:土他改革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需采取不同的农地保护政策,农地政策对农地数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改革需有详尽的法律规定作基础。大陆的农地保护应从数量、质量、生态三方面进行,建立产权明晰的土地政策,制定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法规,避免农地非农化的随意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中日农地流转政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处在不同的水平,但同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地制度改革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两国农地制度变革中,分别实施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农地流转政策,取得了成功经验。日本近现代进行了集中——分散——集中的(包含三次阶段性流转)农地流转,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农地的土地改良、良种优化、化学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对中日农地流转政策的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对我国目前农地流转问题之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地发展权的设立与权利属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贾海波 《中国土地》2005,(10):24-26
●农地发展权是土地发展权概念的一个子概念,土地发展权是指对土地进行再开发并获取收益的权利,而农地发展权则是指将农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并获取收益的权利。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的土地发展权和农地发展权的概念,但实际上存在着土地发展权和农地发展权问题。●农地发展权只能由国家来行使,尤其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且人多地少的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虽然限制了农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但同时也保护了农地不被轻易转用和占用,保护了农地的自然属性和农业生产利用方式,保护了农民长远的农地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产权都是一定法律制度下的产权,农地所有权也不可能是绝对权利,必然要受到国家法律、社会制度乃至社会习惯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大量施用,农业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剧了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的迅速恶化,使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具不确定性。虽然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法》等均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定了相应的制度保障,但有限的粗略规定并没有对防治土壤污染,以保护土地肥力的持续供给能力这一现实的客观需要作出有效的法律回应。因此,应在现行立法的基础上,对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防治作出专门的、系统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农地承包法具有稳定,秩序和效率的内在品质,但它所依据的社会生活条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制度安排的缺陷与农地抛荒行为显然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传统法律文化包含着农地产权私有化的价值观念,社会要求农地承包法尊重农民身份及原始取得所有权的历史。因此,本文认为,未来重构的农地承包法要以农民生存利益为本位,制定农地承包法的双重所有权制度,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潘义勇 《南方农村》2012,28(4):65-68
本文指出了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市场的混乱现象,分析了农地产权主体缺位的制度缺陷。根据《物权法》作为上位法所确立的法律精神、原则和法律规定,依法修改《土地管理法》,相应地明确规定农民拥有的农地承包制权、使用权的财产权地位,切实保护农民的农地产权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为破解农地所有权分散与农业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以及为了实现保留家庭经营特征的农业现代化,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法国围绕农地经营权优化配置与保护不断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一方面在农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置的框架下完善经营权权能、对所有权权能进行规制及对经营权人赋权,包括赋予经营权继承与转让权能、对农地流转的租期和租金进行严格规制、对所有权转让进行规制、赋予经营权人续租权利等;另一方面,长期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结构控制政策,以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为导向优化农地经营权流动与配置。法国农地制度改革历程与经验为中国提供的借鉴在于:要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统领规范作用、以经营权优化配置与保护为重点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构建保障家庭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协调发展的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促进经营权向年轻农民流转。  相似文献   

15.
非法占用农地刑法适用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非法占用土地现象甚为严重。为了使刑法在农地保护方面发挥最大的效能,探讨在不改变现有土地制度的条件下,如何合理适用刑法对非法占用农地的犯罪予以制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非法占用农用地的刑法保护制度沿革在我国,土地犯罪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有关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的研究也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先后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农业经营的最大问题是农业人口的老龄化、农业接班人不足和农地抛荒面积的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从农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者(体)培养、农业安定经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政策调整,形成了家庭经营、法人化经营、村落营农及"认定农业者"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相应的制度环境。本文从日本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目标相结合的视角,介绍了自耕农、核心农户、法人化、村落营农及认定农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的演变历程,并分析了现阶段农业安定经营对策。日本农地制度改革是推进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农业经营者能力培养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安定经营对策是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农地改革”建立了自耕农制度。由于这种制度是在人均耕地0.75亩,户均经营耕地面积约1公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家庭农业,它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较差。为了确保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1947年日本制订了《农业协同组合法》,组建了农业协同组合(即农协)。  相似文献   

18.
黄冠 《农业经济》2018,(12):65-67
通过对农业法律制度的概念及发展的描述,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并通过分析农业灾害救济、农业社会保障、农业投入、农业收入分配与利益保护、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交易等法律分析农业法律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结农业法律制度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农业法律制度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去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新修订的《农业法》、《草原法》,已于3月1日正式实施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实施这三部法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三部法律把改革以来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制化,把进入新阶段以来农业发展以及广大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是新时期新阶段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今后,全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围绕贯彻实施农业“三法”,在大力推进农业依法行政上下功夫。一要在全社会营造学…  相似文献   

20.
一等奖 12篇马恩成:珠江三角洲的乡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中国农村经济》95.8)蒋励: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对农业产业化再探讨(《南方农村》97.4)温思美:变革时期广东农业增长源泉研究(《中国农村经济》96.7)傅晨: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经济学家》96.5)李大胜: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农业科技管理》96.10)熊启泉:我国农业保护模式与衡量农业保护水平的指标构造(《经济学家》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