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工业化与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偏向政策的根本原因 ,在生产要素投入的产业配置与地域空间配置两个方面割裂了城乡社会经济联系 ,导致城乡矛盾和“三农”问题产生。只有选择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才能打破城乡在产业和地域空间方面的市场分割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必须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西部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性,是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依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者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少欠缺之处。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从农用地管理制度创新和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对现有研究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的含义及内容,提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农业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城乡统筹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土地市场的发展演变是打破计划行政手段而渐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过程,相比城市国有土地市场的发展,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发育缓慢,在城乡土地市场二元性、土地二级市场受到主体和用途限制、土地三级市场相对缺失的背景下逐渐凸显一些新问题。本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通过分析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必然选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主要有进行制度创新,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保障;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镇增长极的作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加大财政的保障性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城乡统筹与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出路。要实现城乡统筹,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实现县域经济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最基本的单元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县域经济增长不能脱离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统筹,城乡统筹必将会为县域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目前农村和城市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二元经济结构分割现象,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推进城乡统筹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文章根据对河北省各县域统筹发展指标的监测情况的调查论证,提出了在推进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县域经济有效增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出来,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因此,为实现农业和市场经济的联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低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农业产业化就是改变传统体制下农村产业组织封闭单一,产供销脱节的状况,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自党的十三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由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由工业偏向到工农并重、由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内涵,同时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组织形式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发达国家已形成符合本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我国虽然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摸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误区。本文从国际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我国的实践,考察产业化过程中组织形态的演变,试图营造出一个符合当今转轨经济和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希望能以组织保障的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现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干旱区经济的主体是农业,而绿洲是其载体.当前绿洲农业现代化还面临农民受教育水平低、资金短缺、区域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地域分布特征的制约等问题.实现中国干旱区绿洲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推行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工业化与城乡二元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我国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双重演进”的制度变迁特征,形成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同时并存的城乡二元工业化格局。城乡二元工业化格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经济发展的延迟效应。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既要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又要推进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加速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内容和特点,是正确解决农民问题的前提。目前,解决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经历了几次适应性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是当今及今后较长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任务。能否完成这个任务,对于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因素有多方面,下面从生产技术、市场功能及生产者行为方面做一些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1.由于农民生产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局限,结构调整将受到长期的负面影响。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以陕西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高新技术对于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作用确实不容忽视:它通过自身的结构改造效应、科技扩散效应、产业带动效应促进工业化的进程,而工业化又带动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城市化又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经济依托,促进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从而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增长,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发现陕西省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而且它对促进陕西省乃至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其作为陕西省的一个经济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