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我刚从上海回来,给咱村的农产品找销路,明天下午还要去贵阳出差。"记者在贵州省雷山县城的宾馆门口见到了南猛村第一书记刘为,他刚刚安顿好来南猛村做扶贫考察的中海油公司的两位领导。"我带你们去咱村里看看!"刘为拽上记者往村里赶。从县城到南猛村的直线距离不过十来公里,我们乘坐的车却在群山间转了一个多小时。在车上,刘为难掩兴奋地告  相似文献   

2.
每当产菇旺季,眼看着一筐筐鲜菇卖不出好价钱甚至烂掉,你说多急人。怎么办?光找政府、靠别人不行,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咱菇农的市场参与意识,挺起腰板闯市场。要把握好三条:一是种菇前要精心策划,力戒盲目性,做到"三思而后种"。一思我选择的栽培品种,能在市场上走俏吗?如果重蹈"号召种啥就种啥,别人种啥我种啥,以往种啥还种啥"的复辙,必然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思我预测的栽培产量,有销售途径吗?切实做到以销定产;三思我安排的种菇季节,能创造最佳效益吗?力争做到"别人无时我有,别人有时我优,别人多时我  相似文献   

3.
对于普洱咖农来说,今年的咖啡豆让他们无法入眠。"往年都是人来找豆,今年是豆找人。年初来收购的人多,我们不愿意卖,现在来收购的人少,我们想卖又找不到买家了。"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空广村村民李晓治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村90%的村民都种植咖啡豆,种植面积近5千亩。咖啡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村里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至6000元,今年恐怕3000元都成问题。”李晓治的话语中透着一股焦躁。  相似文献   

4.
小妹     
小妹是我的初中同学,姓柳。 她的村就在我们村对面的河湾里,她长得很好看,是班里十几个女生中最清秀的一个。我知道他们村的水很甜,这大概是她清秀之极的缘故吧。 我是靠学习好才得以和她同桌的,因为老师说过:“学习好就可以挑座位。”她学习一般,个子有点稍低,坐在前排,我于是努力,很笨的人在初二那年考了前三名。中学离我们两个家都远,我八里,她九里。但每天我总是走十里,多一里是送她,剩一里是自个返回。 其实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反正见了她就欢心,她也乐意同我一同走,一来是同班就我两个往南走,二则是喜欢听我讲故事。当时我脑子好使,几乎  相似文献   

5.
“中央出报告、乡村搞摘要、村里喊口号”,这是当前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广大农民群众对县、乡、村层层“截留”中央政策的做法极为不满,他们说,中央的好政策到了下面就被“空心化”了。这一问题在农村工作中引发了很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农民成了“政策通”1998年9月,河南省内乡县汪店镇雷沟村樊成甫等几位农民上访反映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当代表们在有关部门见到了1996年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13号文件时,激动得流下眼泪。樊成甫在日记中写道“3年了,这样的好文件我们才知道,回来一说,雷沟人奔走相告。…  相似文献   

6.
<正>初到贵州施秉县高碑村任职村第一书记时,能明显感觉到,无论是乡里还是村里的干部,对我都是"敬而远之",观望多过配合。要指导拥有17个自然寨、2700多人的高碑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光我一人往前冲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好、团结好村两委干部和各寨的组长、寨头。第一,感情上亲近他们。到村的第一个星期,就把村委"五大员"(支书、村主任、副支书兼文书、安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在乡镇干了30年,当了十几年的乡镇领导,可村里还有不少农户没有摆脱贫困,作为曾经的乡镇干部,我感到心里有愧啊,这次下来就是想面对面为村民做点实事儿。有人说我当过乡里领导,又回村里当第一书记,划不来,但我觉得我熟悉农村、了解农民的所想所盼,能够和他们一块苦、一块干。"说这话的人是52岁的冻青铺村第一书记刘均华,他的职务是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大常委会城建工委副主  相似文献   

8.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我们村的主办会计。对此我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在职中学习的财会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担忧的是我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要知道,全村两千多父老乡亲都在看着我,看我如何为他们做些好事、实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请教了前任的老会计,满指望老会计能给我一大堆的教诲,然却只送了我一句话:‘做村会计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对得起村里的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9.
《农家之友》2014,(12):25-27
<正>庞淇蔚是广西博白县浪平乡六江村人,养草鱼,产品取名为"广龙清泉鱼"。他说:"我的鱼至少养到第3年才卖,和别的草鱼不一样,我不按斤卖,而是按年份卖:3年期的鱼200元一条,4年期的鱼300元一条,5年期的鱼400元一条,6年期的鱼500元一条,现在我的鱼塘大部分草鱼都养了4~6年。"按照市场价格来看,一条10斤的草鱼不过就七八十元,这个庞淇蔚如何能把一条鱼的价格提高5倍以上?庞淇蔚的父亲是村里出名的养猪大户,十几年勤勤恳恳积累了百万家产,他的爷爷更是村里  相似文献   

10.
保卫菜市场     
周日去菜市场买菜。菜市西头,卖黄瓜的一家,从春天到秋天,我都是买这家的黄瓜。每天他们摆两筐,去晚了,就剩下筐底儿和拣出来便宜处理的。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邻水县,我们家是村里最贫穷的。但在我的生活中,从没有因为贫穷而自卑过。 读小学时,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几十元的学费往往是一拖再拖,几乎快到放假了才能交清。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有了新规定,学费需在开学时一次交清,否则不许上学。这可急坏了我父母,他们背了粮食、蔬菜到街上卖。几天下来,虽说卖了一些钱,但还是差10元。为了能到学校读书,我鼓足勇气,到村里富裕人家去借。可人家认为我们  相似文献   

12.
俺能做个村会计 ,说来也是缘分。那还是1992年的夏天 ,村里的老会计突患重病 ,卧床不起。究竟谁来接老会计的班成了每日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 ,也成了乡村领导的难题。俺村原是个老大难的村 ,每年因财务问题上访总要搞些风波 ,因此 ,乡村领导对村会计人选比较重视。一日 ,村支书来到我家苦口婆心地对我说 :“小毛(这是我的小名) ,村里为村会计人选谈论老长时间了 ,大叔心里可是有底的 ,我知道你为人厚道 ,有钻劲 ,肯吃苦 ,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就这样 ,我走上了村会计的岗位。俺村的财务由于多年没有清理 ,理起来还真困难 ,有件…  相似文献   

13.
村务公开好     
近几年农民上访案件逐年增多,仅1996年我县就出现农民上访案件40多起,1997年截止四月未已达到了30多起,这些上访案件绝大多数都涉及村财务管理混乱和村干部办事不公等问题。但经我们调查核实,农民上访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数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很多都仅仅是怀疑,或者是所谓的“我们认为”,今年年初我县有一个村农民聚众上访,封了村办公室,驱逐乡干部,提出了93条意见,但经过我们核实只有6条能构成的问题,其余都是怀疑,这一怀疑不仅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也造成了多方面感情和经济上所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务不公开所致。近几年,农民的参政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往来帐目,还要知道村里的一些事情、如果长期不公开村务,难免使其产生怀疑,造成不同程度的猜测、直至上访。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记者随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组来到辽宁省盘山县太平街道新村村。尽管乍暖还寒,但在这个曾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的东北村庄,还是让人感到一股暖流——整洁的柏油路面延伸进村里,两三排杏黄围墙围成的一个个院落和红瓦房整齐地排列在路边。村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田中一条观光木道蜿蜒向前,还有不少颇具农趣的雕塑,造型各异,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水稻村"的产业发展在村里,记者见到了村委会副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最近,我到云南一些偏远农村搞调查时,有些农民问“蚕豆死苗该打什么药?”笔者奇怪地反问:“难到村里的农科员没有指导过你们吗?”回答是:“我们不知道农科员是谁”。为此,我专门走访了几个偏远村的农科员,得知他们大多受兼职和杂务的拖累,根本没时间下田去搞农科工作。 通过了解得知,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在镇农经站工作已经10年了,长年和村会计打交道。经常会有村会计向我抱怨:工作累报酬低,没有地位受排挤。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甚至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争权夺利,结果离开了会计岗位。作为村会计的“娘家人”,我想对他们说几句心里话,这是我多年做会计工作的体会。一、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一个村班子主要由书记、主任、会计三人组成,俗称“三大要员”,分工有所不同,工作各有侧重。村会计要甘于做好书记、主任的参谋,积极为村里的事务出谋划策。所提建议无论是否被采纳,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能因为“说…  相似文献   

17.
爷爷、父亲和我都属龙,更巧的是,我们祖孙三辈都是会计人。 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上过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那个年代村中识字的人不多,爷爷自然成为村里的"账房先生"。爷爷的账本是线装竖排的,就好像一本本古书,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工作在乡镇的基层农经人员,在2001年第4期<农村财务会计>封二上看到村民投票选会计的场面:投票那样认真,围观村民那么多,真为此感叹不已.我不由想到,如果多实行村民投票选会计该有多好啊! 投票选会计好就好在它是一种新路子,打破多少年来实行的领导"任命制",要知道,百姓心中有杆秤,谁好谁差他们最清楚.而村领导实行"任命",必然找自己的人,这样的会计怎能一心办公?  相似文献   

19.
<正>昨夜的雨声,在宁静的夜晚显得特别的大。离开了城市,一切喧嚣都消失了,哗哗的声音打破了村里的宁静。禁不住地还是想到了今天走访的老汪一家人。老汪,是电站村的外来人,和我们的邻居老王都是安徽巢湖人。老汪说,他们的老家和老王的老家就一河之隔,比起现在两家的距离近多了。现在,老王和老汪两家隔着的不再是一条河,而是几百亩的高标准农田。老王和老汪都是江苏省太仓市电站村田展农业合作社的分场主,他们都是外村来到电站村种地的,除了俩人外,村里还有4个外来户和他们是  相似文献   

20.
享有“苏北杞柳第一村”美誉的金湖县银集镇高沈村自入冬以来便热闹非凡,割柳、运柳、卖柳的人络绎不绝,村内1600亩杞柳成了外地客商和本地商贩竟价争夺的“宝贝”。据统计,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