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商品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产生往往是与情感的激发联系在一起的。情感冲动愈强烈,购买的欲望与行为愈易产生。因此商品广告写作必须注重情感设计,使消费者的感觉、情绪进入到商品广告所蕴含的情感中去,并且使消费者由情感的萌发潜移默化走向契合,促成购买行为的实现。商品广告写作中的情感设计要注重以下问题。首先,必须对消费心理进行深入研究。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是由其心理因素支配的,消费心理是导致购买行为的内在动因。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修养,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信仰、性格的消费者,都…  相似文献   

2.
顾客逆向行为广泛存在于服务消费中,对企业产生了消极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顾客逆向行为如何影响忠诚消费者重购意愿及其背后原因的研究是匮乏的。一项采用2×2×2混合设计的实验研究认为,顾客逆向行为程度越强,忠诚消费者的重购意愿越低;在同一强度的顾客逆向行为中,高矛盾消费者比低矛盾消费者更易受影响。同时,相比低矛盾消费者,高矛盾消费者的重购意愿更容易受到补救措施的影响。研究同时也揭示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忠诚消费者对服务企业的正面态度、负面态度以及矛盾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考虑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积极考虑和评估的少数品牌,只有考虑集中品牌的商品才有可能最终被消费者购买。在西方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中,考虑集是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对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着重介绍考虑集的内涵、规模和影响因素,考虑集的形成机理与过程,以及对考虑集产生影响的主要营销变量。  相似文献   

4.
企业促销活动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辽钢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4):132-136
文章将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促销影响消费者感知、消费者感知影响消费者对促销的态度、消费者对促销的态度影响消费者行为,据此回顾了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归因理论、价格感知理论、感知风险理论、展望理论、态度行为关系理论等有关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消费者针对促销活动反应的解释.最后分析了现有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于发展促销研究框架与指导企业促销实践的意义,并提出了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进行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许多的影响因素对个体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其中,消费者个体特点对其购买决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会对个体的购买行动产生重要的决策作用。所以必须识别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个人特点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的营销对策,诱导和刺激消费者产生所期望的动机和行为,形成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章彦英 《山东经济》2004,20(5):127-128,F003
维修欺诈,是维修者在提供维修服务的过程中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依据有关法规。欺诈者应负赔偿之责。在商品的保修期内。维修者对特定消费者所承担的是瑕疵修复责任,该责任以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买卖合同为前提,性质上应属于买卖合同的延续。故维修者的欺诈行为应视同为销售者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维修者或销售者对所送修商品双倍赔偿。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购过程中产生点击、收藏、加入购物车、购买等行为蕴藏着消费者的行为偏好。了解这些行为,商家可以把握住消费者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这些由用户创造的大数据已经超越现在人力能够处理的范畴。因此本文使用了大数据分析方法从大量的消费者历史网购行为数据中挖掘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以便帮助商家给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时往往做出非理性决策,产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了解并掌握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决策的生成机制,不仅能合理解释个体的某些消费行为,而且能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指导。本文将利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并针对这种行为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手机为例对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消费者行为和品牌营销概述;影响手机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析;品牌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周鹏 《发展》2012,(5):59-59
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茅台酒意味着财富、权势与地位。倘若这瓶酒上还印有醒目的"特供"字样,更容易让人产生政治优待的联想。但事实上,在"特供"茅台受人追捧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条隐秘而成熟的造假链条。"一桌饭菜再随意的酒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计算实验金融方法,结合消费者消费行为和还款意愿与还款行为的改变,构建信用卡预测模型,观察发卡行信用卡业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变动情况,为发卡行可能面对的持卡人消费行为及其应对措施提供改进依据。模型结果表明在持卡人的授信额度等于其月收入的条件下,且消费者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进行"高消费",当持卡人的本月刷卡额度超过以往刷卡额度均值的1.3倍时,应该引起发卡行的关注,并结合持卡人的收入和还款状态的变化,推迟或停止提高其授信额度。  相似文献   

12.
武跃丽 《科技和产业》2011,11(12):96-99
由于旅行社劣质服务损害消费者利益事件屡屡发生,旅行社面临被消费者边缘化的危机。本文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组团旅行社、地接旅行社、游客三方博弈过程,研究这种现象成因,分析表明消费者成熟度低,旅行社行业内部不规范竞争行为及相关法规不健全是重要原因。由此文章指出:旅行社应更新经营理念,重视消费者教育,追求与游客共赢的发展战略。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规范旅行社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郭功星 《南方经济》2017,36(6):115-128
在消费者行为学研究领域,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是解释消费者进行跨国产品选择问题的重要概念。自Shimp and Sharma(1987)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迄今已经30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伴随跨境消费行为的日趋频繁,消费者日益面临着"支持国货"与"偏好洋货"的选择性冲突,使得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能否适用于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开始受到质疑。近些年,部分研究者尝试对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进行重新建构,并提出了新的测量量表,以期为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适用新的时代背景开辟路径。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围绕着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这一构念,从其概念演化、历史渊源、取得成果及测度方法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回顾与反思,同时也就近些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是否以人为本、遵守道德规范,能否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的安全产品,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企业自身、消费者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企业道德建设,促使企业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切实承担起应付的社会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5.
姜飞燕 《特区经济》2011,(7):178-179
由于自身条件和消费环境的影响,农村消费者成为市场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变质商品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特别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基于农村消费者和农村市场的特点,以及我国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国家保护、社会保护和农村消费者自身保护等三个方面构建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以创建安全和谐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赵正洋  赵红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146-151
混淆的研究源于商标权的保护,目前研究视角转到了消费者身上,成为西方消费者研究领域新的关注点,相关研究在国内还是空白。文章就西方学者对消费者混淆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首先根据西方营销学者对于消费者混淆的不同认识,探讨其内涵,总结其分类;然后讨论影响消费者混淆的因素,总结消费者面对混淆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最后,分析消费者混淆研究对于营销学者和管理人员的启示,提出未来优先的研究领域,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苏芷庭 《特区经济》2011,(1):283-285
中国现阶段正处于大历史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此时的中国消费市场出现了一些显著的特征:炫耀性消费,盲目追随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并且这些消费特征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面对这一现象,服装企业该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如何调整市场战略以适应眼下消费者的需求?本文认为:增强品牌意识,改变经营思路,拓宽营销渠道是转机的基础。我们说有"危"才有"机",中国的服装产业应在消费市场变化的当下找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While the increased access to consumer credit has helped many families improve their welfare, the rising repayment burdens upon a background of chronically low saving rates have generated concerns that South African families are becoming ever more financially fragile and less able to meet their consumer debt repayment obligations. Using data from the Cape Area Panel Stud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whether consumer debt repayment problems are better explained by excessive spending which leaves households financially overstretched or by negative income shock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usehold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be delinquent on their financial obligations when they suffer negative events beyond their control rather than due to the size of the expenditure burden. This suggests that consumer repayment problems are likely to endure even when consumers borrow within their means. Thus, regulatory efforts to improve mechanisms for debt relief might be more meaningful than restrictions on lending.  相似文献   

19.
Supermarkets in Vietnam: 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esent paper is the first study to link the perceptions of Vietnamese consumers to the barriers and prospect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markets in Vietnam by applying quantitativ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Hanoi consumer survey data. It is found that shopping habits related to the purchase of fresh produce in traditional markets, combined with the proximity and low prices these outlets provide, act as a major deterrent to supermarket development. Supermarket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advances in the sales of processed food and non-food products. However, without expanding their fresh food category, lowering prices and enhancing their location convenience, supermarkets cannot expand their current position.  相似文献   

20.
从促进猪肉供应链上游企业改进质量安全行为的角度,基于山东省767位城镇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猪肉消费者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超市购买意愿。研究表明:受访者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缺乏猪肉质量安全的基本知识;受访者对超市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有较高的认可度,愿意购买质量有保障、价格高于农贸市场30%以下的超市猪肉;受访者选择超市及其所售猪肉的关键依据是社会信誉、质量和价格,但其超市猪肉购买量的价格弹性较高、质量弹性较低。为此,应进一步提高猪肉消费者的质量安全认知水平与超市购买意愿,改进优质猪肉供应链上游企业的质量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