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保障性住房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分析回顾我国住房分配制度的变迁着手,探讨货币化分配代替实物分配的必然,以及这种制度变迁带来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及发展,分析我国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下保障性住房制度设计存在的不足,并对保障性住房制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保障性住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回归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议题之一:住房产权关系。然而现行保障性住房制度形成的产权关系尚不清晰,背离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的初衷,应当以《物权法》等民事基本法为基础梳理和构建我国保障性住房权利体系,以更合理地保护保障性住房各方利益,从而完善我国住房保障结果制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上是把技术与制度视为外生变量。在回顾了有关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之后,总结了形成路径依赖的原因,指出了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引入路径创造理论来破解路径依赖及锁定。文章最后提出,演化经济学能够解释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实施存在很多影响因素,针对最为突出的土地供给问题,从提高保障性住房土地利用效率着手,通过对提高保障性住房土地利用效率的背景、保障性住房土地利用现存问题以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分析,为高效利用土地,促进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实施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现"居有其屋"的"安居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存在短期化和运动式发展等不可持续的问题,亟待通过制度创新尤其是法制的完善形成促进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为此,应加快保障性住房的立法进程,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权;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优化保障性住房选址;健全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地方政府的建设积极性,从而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牛羽 《中国经贸》2014,(3):128-128
随着我国住房价格居高不低,公共住房问题成了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从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开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本文从当前保障性住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的住房市场中,保障性住房因为政策和制度的优势,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十二五"期间,我国会有大量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保障性住房会大规模地投入使用。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物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保障性住房在物业管理中遇到的资金来源与运用问题,建立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资金来源与运用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在使用过程中物业管理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要介绍分析国内外对于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研究的成果、现状及存在不足之后,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系统提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的若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徐微 《中国经贸》2012,(18):122-122
目前,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全面展开,通过课题组调研发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相关政策不延续甚至矛盾、法律规定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保障性住房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和提出解决对方案。 通过课题组的相关调研,总结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保险产品市场化已成为全球保险市场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各国保险产品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看。保险产品市场化的过程是一个在各自特殊特定条件约束下逐渐进行的系统性的制度变迁过程。现存市场运行中的一系列制度结构的存在及其发展演变,不但是各国保险产品市场化制度变迁的初始约束条件,也是保险产品市场化制度变迁得以发生的路径依赖。因此深入推进我国保险产品市场化,就必须借鉴保险产品市场化的国际经验,针对在我国保险业所存在的种种制度型障碍,开展一系列制度创新,这是全面推进我国保险产品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陈敏敏  翁杰 《特区经济》2012,(7):236-239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西安市的调查,分析了当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主要存在着政策设计、房屋建设、房屋分配和后期管理方面的问题;前期政策研究不够深入、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认为,在正确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前提下,加强政策的研究和系统设计、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建立高效的全方位运作机制和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法规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北京市为例,从分析其房地产市场现状入手,探讨保障性住房理想的运行机制。分析发现,北京市房价泡沫化严重。文章还从房价走势机理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对房价调控的意义。认为,现阶段房价调控最佳手段是规划建设大量保障性住房。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包括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宜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租赁型为主。在房源调控方面,既要根据市场需求,又要保持政策的独立性;在融资模式上宜加大土地出让金出资比例;加强保障性住房租购家庭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严禁转租转售;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的统筹性,建立长效机制以及完善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其空间格局形成了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我国保障性房空间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即边缘化,集中化的分布容易带来居住空间分异、增加低收入人群生活负担。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规划建设经验,本文提出要通过推行混合建设方式,充分利用存量住房以及平衡新老城区建设等措施来优化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实现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丽 《特区经济》2011,(12):37-40
保障性住房是实现中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唯一途径,其有效推进有赖于公共住房政策的充分实施与完善。然而,当前的公共住房政策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固有的缺陷与不足而遭遇瓶颈与低效。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住房公共政策进行比较,以期广州市在住房公共政策的实施中对其有所借鉴并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广州市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的居住权利。  相似文献   

15.
住宅权属差异导致了家庭住宅财富差异,进而影响了家庭消费偏好.本文基于一个非住宅耐用品消费决策的随机最优控制模型,采用1991—2006年 CHNS 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家庭住宅权属差异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同理论预期一致,自有住宅家庭的耐用品消费明显高于租住房屋家庭,而且住宅权属消费效应随着家庭脆弱性增强而下降.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通过降低家庭脆弱性、创新保障性住房分配模式来缩小居民住宅权属差异和促进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作为中国高速城市化的样本,其人口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本文研究了深圳市的人口发展过程,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人口发展与管理的建议。本文认为,要解决高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发展转型问题,需要兼顾社会正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保障性住房与教育资源投入、稳定常住人口、淡化户籍概念、加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促进福利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乔林  孔淑红 《特区经济》2012,(5):210-212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以及其他14个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数据来实证检验导致我国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影响因素,并分别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两类城市房价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不同,我国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全国统一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难以满足不同城市稳定房价和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就房地产调控重点而言,一线城市应重在抑制投机型需求,二三线城市应重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相似文献   

18.
朱富强 《南方经济》2018,37(1):36-47
激进发展经济学以及演化发展经济学与新结构经济学围绕产业政策的制定依据展开了激烈争论:前者推行技术拉动的产业政策,强调加快技术自主创新;后者主张资本推动的产业政策,强调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实际上,产业政策争论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技术内生观,进而表现为技术进步的两种路径依赖:内部路径依赖与本国研发投入和学习机会等内部特征有关,外部路径依赖则与要素禀赋和经济系统等外部条件有关。同时,考虑到要素的异质性和技术的专用性以及技术对要素相对价格的影响,一国的技术革新应该兼顾两类依赖路径。因此,看似对立的思维和范式之后实质上也存在很强的相通性,周全的产业和科技政策需要契合这两种视角的思维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对风电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效应的研究表明,传统资源模式下对原有经济制度、能源禀赋、传统技术和现有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严重制约我国风电产业的推广和发展。应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风电产业政策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法律、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破解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20.
Studie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using prices have focused on housing characteristics, governmental policies, environmental goods, macroeconomic and social fundamentals, and so on. However,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on housing prices is worthy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China, it would be helpful to measure this effect to coordinate housing policy and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which aims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We selected a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the industrial rationalis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attributable to spatial dependence in housing prices.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tructural adjustment h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housing prices that varies widely across regions. In descending order,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ophistication decreases in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China.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tch housing with local industry, prevent excessiv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housing prices caused by increasi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