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收获了丰硕成果。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成立25周年。值此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1年5月27日在天津召开,为深化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探索环渤海区域共赢发展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次会议中,各成员市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环渤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观点和新看法。本刊特将此次会议中各成员市代表的一些精彩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和科技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完善的区域知识产权制度对推动环渤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中要的作用,也关系到环渤海区域与世界接轨与合作的问题。因此,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不断完善和规范环渤海渔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对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平 《首都经济》2008,(11):84-85
在经济风暴面前,全球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的紧密.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越发显示出其相关联性。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给区域金融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北京市金融学会主办.天津、辽宁、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青岛等省区市金融学协办的第四届环渤海金融合作论坛干10月1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环渤海各省区市金融学会的120余代表与会.对环渤海区域的“合作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姚海波  朱纯 《广西经济》2005,(12):33-33
北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北海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绿化率达35.3%,植被覆盖率达45%,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一级,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范例奖”。北海市还先后建设了一批具有北海特色的生态示范工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环渤海地区发展潜力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构建联结环渤海各地市发展力量、沟通经济信息的媒介平台,正是在这种时代需求下,《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在环渤海地区30几个城市共同努力下,于1987年正式创刊。创刊以来,杂志始终遵循"立足环渤海,面向全国,瞭望世界,沟通信息,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办刊宗旨,探索全国经济形势与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契合点,探寻本区域在全国发展布局中的定位,秉持务实求真的办刊态度,在宣传环渤海、服务环渤海、振兴环渤海,促进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1984年北海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优势是北海市的最大优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是北海逐步追上发达地区发展步伐的必然选择。北海两千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城市兴衰与开放合作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凸现压力。本文试从环渤海区域环境状况、资源状况分析着手,探讨地区间选择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环渤海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推进资源环境合作的务实化发展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童大林谈中国要以新的体制进入21世纪广东经济学会秘书处“当前,我们处在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应有一种跨世纪的气势。我们要以新的体制进入21世纪!”这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童大林,最近在广东省经济学会等单位举办的“顺德市产权改...  相似文献   

9.
<正> 1986年11月6日至8日,国务院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疆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著名经济学家马洪、于光远、童大林、薛暮桥等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发言,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专员)联席会各成员市地的支持卜,1995年8月,太原市非常荣幸地承办了第七次市长(专员)联席会。这次会议是~次十分成功的会议。环渤海经济联合的会议第一次在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在找国能源电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举办,这本身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表明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向纵深发展,以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依托,使环渤海区域联合迈上广一个新的台阶。这次会议通过的议案、会议纪要对于区域联合与合作的深入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机遇面前,我们如何面对新的战略任务,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九五”期间,北海市经济曾一度低迷,徘徊不前,“十五”前夕,为了走出经济低谷,北海市委市政府以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契机,深入农村、工厂、基层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北海市四大支柱产业十年发展纲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现代农业,以此带动北海经济再创辉煌。北海市发展四大产业依据何在?它们真能托起北海的明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北海市常务副市长唐成良(以下简称唐)。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北海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实行"低门槛"政策,把土地推向市场,掀起了北海经济开发建设的热潮,开创了北海市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新局面,以内联促外联取得了实效.几千家内联企业和外资企业涌进北海,参与了北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农业、旅游、商贸、房地产等方面的开发,为北海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内联企业的发展,成为北海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最近召开环渤海经济研究会秘书长以上领导成员工作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2000年研究会的工作思路。大家一致认为 ,国务院为天津定位后 ,研究会应紧紧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天津城市载体的服务功能 ,加快建设北方经济中心步伐的问题 ,组织全市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 ,为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会议初步归纳以下几个课题 ,作为今年研究会的重点研究内容。一、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总体思路的研究。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今后不断推进其发展的主导思想、措施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北海市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座谈会、市工艺美术协会年会在中国(北海)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召开。北海市二轻联社、文化局、工艺企业代表和工艺大师等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北海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如何提升北海工艺企业声誉和地位等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会议强调,要促进北海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必须抓住机遇,组织工艺企业参加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和广西工艺美术展等展览,将此形成常态;并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之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构成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目前面临着外资调整布局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升温两个有利时机。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必须以区域内三大重点经济板块为依托。在融入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实现北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海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中率先崛起的目标.北海率先崛起的对策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结构档次;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人才兴海战略,提高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人大第八届四次会议将发展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纲要而获得通过,标志京津冀和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联合将进入实施阶段,也为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一、环渤海区域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在全国的地位环渤海地域范围除了河北、辽宁、山东三省和北京、天津两市外,还包括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八五”期间,这一区域的国际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427万人次,较“七五’潮间增长一倍以上,其中,1995年接…  相似文献   

18.
加快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主动接轨环渤海、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京津冀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含晋蒙地区)经济正在加快发展,专家预测,环渤海区域完全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制度措施,加快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趋势下,加强京津冀的合作,对于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的繁荣和发展,对于拓展京津冀核心经济区的发展空间,在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促进京津冀核心经济区的发展与合作,是加快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