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中国经营报》中“给中国咨询业号脉”专题,聆听了“四大巨头”对咨询策划业的的侃谈,颇有些感悟、提出来与大家商榷。1、点子与策划有本质区别吗? 阿樱说“点子与策划有本质区别,何阳的点子是点子而非策划,策划是把原有生产力要素重新组合,重新盈利。”其实,点子与策划并不存在什么本质区别,应该说点子是一个策划的初始,如果没有一个点子,也就不存在策划。因为所谓策划,就是想办法、定计划。点子是“点”,策划是“面”,点子是策划的前期,是策划的起点,策划是点子的延伸、扩展。是实现点子的一系列工作的计划,二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2、策划是个人行为? 阿樱说“市场策划越是总体的,越是靠想象力,越是个人行为,集体不能产生,许多企业成立一个市场营  相似文献   

2.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就是对30位营销人士进行简单的测试,结果在“你第一个想到的营销策划人”一项中,叶茂中以4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还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智业机构领军人物搜索时,赞誉和质疑声音能够高集中度在一个人的身上的代表,也是叶茂中。他被赞为中国广告策划业的一种象征,被营销后起之秀捧为偶像。同时,又是某些广告策划人抨击和质疑的首选人物。这就是所谓的“叶茂中现象”。叶茂中无疑是中国营销前行路上的一个标本。在组织本期专题时,叶茂中首当其冲地进入到我们的访谈视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陈茂生 《国际市场》2007,(10):16-19
有一句话很流行:如果你爱上一个人,就让他去做中介,因为他能获得优厚报酬;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做中介,因为竞争惨烈,要是失败他就成了“洋装瘪三”。  相似文献   

4.
心中的豹子     
你可以不知道叶茂中是谁,但对他策划的广告语一定耳熟能详。这个声称属“狼”的中国广告界名人,2004年入选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但他最得意的还是为361度运动鞋创作的品牌口号:“唤醒你心中的豹子。”叶茂中解释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豹子,但现在很多人因为它的沉睡而丧失了野性和斗志。  相似文献   

5.
张默闻 《广告导报》2006,(12):68-69
中国广告人喜欢叶茂中的说他是广告大师,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广告这厮,但是这些都不能左右和影响叶氏策划在中国策划界的蓬勃发展。我很尊重老叶,喜欢这样称呼他。最近一期《新周刊》的专题采访《右脑颠覆左脑》的文章中,记者问老叶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老叶好像很怀念那时的岁月,说自己梦想成为一个红军,可以去打仗。更想成为一个将军。一直我认为老叶是理性居多,但是他的这个梦想把他玩的心态和喜欢交锋的性格暴露无遗。可以说,他是在他的世界里做着军事梦和体育梦,因为那里有赢有输,  相似文献   

6.
“点子”正反说周迅现在,“点子”是很受推崇的,但是否所有的“点子”都值得采纳呢?自新闻媒体把何阳捧得“通红”以来,大大小小报纸刮起了“点子热”,“智慧热”,让人感觉如今这世界最来钱又最省力的事儿就数“卖点子”了,以致一些地方“点子公司”盛产。何阳确以...  相似文献   

7.
“北有叶茂中,南有张默闻”,这句话在广告界和营销界与策划界都流传得很广,这是否标志着后叶茂中时代的来临,还是张默闻时代的侵略,希望我们能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张默闻,撩开那背后的新鲜故事。  相似文献   

8.
采访手记 朋友把赵磊介绍给我的时候,我并没打算写这篇文章,因为听说他是做策划起家的。策划现在都臭了街了。那个“点子大王”何阳不就被逮捕了吗?没听说哪个策划公司办成了大企业,那些条件很好或名噪一时的“策划大师”至今还在小本经营。 后来在一次聊天时,建设银行总行的一位部门负责人正好也是从厦门大学出来的,他说,赵磊资本原始积累速度极快: 1990年大家结伴春游时,他还为每个人10块钱的“份钱”发愁; 到1992年,再出去玩,他已有了“奥迪”车,同事、同学们及家属住的五星级宾馆、来往包车,都是他请客。 赵磊…  相似文献   

9.
言论     
正树敌营销@叶茂中中国人的成功经验是,人和。多个朋友,多条路,距离成功也就近些了。但身处变化迅速的竞争时代,朋友只能帮你一时,敌人却能帮你一世。内容的价值@《好奇心日报》(Qdaily.com)创办人伊险峰我们还是要做内容。不管媒体形式如何,核心还是内容。我一直说要做一个稍微"重"的媒体,后来我想,一年  相似文献   

10.
3年前,一个叫做何阳的人说道:“我不能代表中国咨询策划业,很多人把我的兴衰变成了中国咨询策划业的兴衰,这不准确”。3年后,此君入狱,媒体一片喧哗。诚然,何阳一个人并不能代表中国咨询策划业,但是,也惟有此人的兴衰,让我们有了审视这个被冠之以种种光环的行业的勇气。 作为咨询业的一个分支,中国策划业到底源于何时、何人,眼下已无法考证。可以肯定的是,曾经光芒万丈的策划人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冒出来的独特现象。尽管他们的公司往往都冠以“咨询”二字,但是详加比较,人们很难将他们与西方的现代咨询公司们并列为同行: 策划人往往是单打独斗.所谓的公司往往也只有两三个人甚至家族企业;而现代咨询公司往往是靠团队合作,都已发展成为大型的现代企业,有着非常科学的制度安排。 策划人往往是从传统行业半路出家,虽不乏民间智慧,却很少有人接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现代咨询公司的顾问们主要以较高的政经等成就为背景和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人为主体,他们大多精通新兴的IT技术及其应用。 策划人倾向于给企业开出“包治百病”的药方,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往往只是盯住企业形象,广告宣传、市场销售策略的某一细节,在“战术”上大发奇思怪想,到头来往往是一招鲜,那些迷信策划的企业大多已被市场无情地?  相似文献   

11.
据说名广告策划人叶茂中先生曾主动提出为广东某大型企业做策划,但是被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叶茂中的策划本身并不怎么样,他做出的策划特点都是要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狂轰滥炸。巨额的广告费投出去,谁做的策划还不是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呼唤多谋善断李志勇浙江的金华火腿驰名中外,但一度却出现滞销,企业陷入困境.北京的“点子大王”何阳给他们出了一个“化整为零”的主意,销售立即看好,市场随即打开.可见,“点子”的作用非同小可.其实,“点子”就是谋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足智多谋是一...  相似文献   

13.
董栗序 《广告大观》2006,(2S):142-143
有人开玩笑说有两个行业是最锻炼人的:一个是做广告的,一个是做保险的。“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她)去做广告,那里是天堂,如果恨个人,就让他(她)去做广告,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14.
明基史记     
白勇  谭强 《商界》2005,(9):8-13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一种人,他能通过自己的眼睛,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种种事物背后,看到人们从来没发现过的非凡价值和更深远的未来图景,而李焜耀,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景仰的“目标大师”。就是人们时常谈论的那个“伟大的冒险家”。他是如此杰出。以至今天台湾企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当你不知下一步怎么走时.就去看看李焜耀。”如果一个企业能拥有这样一个人做老板。那么这个企业一定会展示出它精彩而壮阔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5.
想做品牌,想做市场,想做创作,你是不是第一句就是问自己“去哪里学呢”? 如果有一天你的儿子跟你说,我想游泳。你会怎么跟他说?很有趣的是,香港99%的父母当他们的孩子说想游泳的时候,他们会怎么答昵?他们会说,  相似文献   

16.
放眼全球,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已进入了一个以经营“观念”、经营“点子”或者说是高科技开发为主要目的的思维层次,那种简单的主要依靠资本资产优势取胜的运营方式已成过眼云烟。如果你拥有好的“点子”和创新的“观念”,就能点石成金,以小钱赚大钱;反之,就可能身在宝中不识宝,甚至自家的金银财宝一不留神也被别人挖走。  相似文献   

17.
自从北京某“点子大王”惹上官司之后,有人急于宣告“点子”时代已经结束,我不敢盲目赞同。但点子大王、策划大师的形象定位问题确实到了该认真讨论的时候了。有的媒体称某某点子值几千万,并指明说在某企业的经营实战中得到验证。可是,当记者在该企业采访时,得到的答复是本企业与某策划大师丝毫没有关系。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呢?我猜想是点子公司或策划大师的形象定位出了问题。且不说今天的点子大王和策划大师是否真有传说或自称的那种本事,我们可以先讨论他们的社会角色。毫无疑问,点子大王和策划大师在中国古代的社会角色就是军师和师爷。军师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最让人称道的是刘备与诸葛亮这一对。刘备三顾茅芦,表现出对“策划大师”的尊重,而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阿斗的扶持,又说明“策划大师”永恒不变的服务宗旨。当然,刘备其实不笨,临死前将诸葛亮和阿斗叫到跟前,先让阿斗认诸葛亮为亲戚,然后对诸葛亮说,如果儿子  相似文献   

18.
启晨 《光彩》2001,(12)
前不久,一位出访匈牙利的记者在一家批发市场采访中国商人的经营情况。一位来批发货物的匈牙利妇女告诉她:我不愿意买中国货,因为中国货永远能降价,你不知道这些东西究竟值多少钱,也不知道别人拿到的货是不是比你的更便宜;如果别人拿到的货价格比你的更低,你的货就可能卖不出去。她说阿拉伯货并不比中国货好,但他们所有的摊位都是一个价,结果很多阿拉伯人很快就发了财。而中国人互相压价,很多人来了好多年了还是老样子。我想这与中国人固有的“同行是冤家”的经营理论有关。人家外国人的竞争观念是“你比我强,我一定努力比你更强…  相似文献   

19.
严侃 《新财富》2004,(9):98-98
“地球人都知道”、“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这些街头巷尾广泛流传的广告语均出自叶茂中之手。对于自己的广告策划,叶茂中用“凶猛”来评价,“只有凶猛才能够直达人心、击垮对手,当我为客户击败竞争对手时,那种快感无以言表。”说出这番话时,叶茂中仍不无快意。  相似文献   

20.
有谁能够回答,世界上第二高峰是哪座?世界上第二富豪是谁?——如果想让人们记住你,还是准备好去做第一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