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重点研究的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重要文献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散居在边远山区和落后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地区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有限,相当数量的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等方面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也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少数民族乡镇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出新招.见实效,江西省鹰潭市樟坪乡近些年来的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给众多的民族乡镇的发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郑佩丽 《经济师》2011,(7):63-64
推进新农村建设,壮大新农村经济财务发展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发展过种中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更好地进行新农村经济建设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壮大新农村经济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充分借鉴国外的农村发展经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连,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在大连,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农”问题、人口结构问题、生存条件问题、公共服务问题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等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矛盾相对集中在北部县域,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统称为北三市)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关系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由于受到经济环境、习俗等因素制约,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难题,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王勋 《经济师》2006,(11):278-280
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破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因素,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点.我国有2200多个县(市),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国90%以上,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的近8亿的农民生活在县域范围内,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县域一般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属于国家最基础的行政单元.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辖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属于国家最基础的财政经济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城市的支持、工业的支持和国家财力的支持,然而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8.
周舜年 《经济问题》2007,(10):103-105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支农力度在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作用,农村信用社改革时应该注意制定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明确农村信用社管理主体,采取多种产权模式,加大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力度,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改革才能真正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须把它作为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这为邵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邵武地处闽北山区,属于全省中等发展水平的县(市).  相似文献   

10.
关付新 《经济问题》2006,(11):52-54
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解读经济全球化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其在入世推动的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特殊的政策响应效果,导致中部地区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传统农业改造,加速中部地区的农业国际化,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点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宝琴 《经济师》2009,(6):217-218
村级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为个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及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扎实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深刻、准确领会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改善西部农民生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关键环节,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试论乡村旅游业与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的新兴产业,在带动广大农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西部,而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业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探讨了乡村旅游业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有特色的开发;选择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坚持几个结合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湘桂渝黔边民族地区几个典型的民族村寨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的要求,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甘肃民族地区有54个民族成分,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这两个自治州的16个县(市)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5个民族自治县,共21个县(市),323个乡(镇),2310个村,总人口23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湘桂渝黔边民族地区几个典型的民族村寨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的要求,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当前三农问题的态势;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活农民主体意识,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建设农村与加快城镇化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8.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真分析、尽快研究落后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探索有效途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支撑、农民是关键、农村是载体,而制度是动力。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在倡导发展新农业、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建立新制度——现代农业制度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难度最大,建设涉及面最广的地区。树立民族地区农业制度先行的发展理念,考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制度以及怎样利用制度来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