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实名、人大代表述职与官员财产申报表面看来是并不相干的三件事.实则却有共同的特性。既然官员对财产申报有难言之隐,人大代表述职又面露难色,又何以强求互联网实名?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逐渐剥逝而去,既然要网民“露”,网友都能“露”。人大代表何以就有述职之苦,官员财产就不能“露”?  相似文献   

2.
3.
4.
网民在网络中的不正当行为引发出“网络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信息与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网民各种情绪在网络中寻求表达、网民专业技能在网络中不正当发挥”等问题。“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传播他人隐私,恪守道德底线”是网民应遵守的自律准则和应履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新财经》2013,(5):20-21
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网民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每两人中近一人为网民,而每三个人中有一人为移动网民。同时,互联网更加深入到网民生活中,并积极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从衣、食、住、行到与人际间的交流沟通,消费者已经习惯在网上完成,逐步形成完整的网络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外,也为非法散布,隐私提供了一个大平台,以网络为媒介侵犯网民隐私的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广大网民开始诉诸法律来解决此类问题。如何完善我国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今年的全国两会,可以发现公众网络问政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对话,更引起一阵网络问政的热潮。对此,很多人都欢欣鼓舞。面对网络问政的热闹场面,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对于网络问  相似文献   

8.
李鸿钧 《魅力中国》2013,(25):13-14
网络监督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监督,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参与到行政监督中来。本文围绕网络监督展开论述.主要概括了网络监督对行政监督的作用有打破监督者“怕监督”“难监督”的局面和网络监督方式覆盖广、方式灵活等优势。分析了网络监督在行政监督体系中存在监督不规范、事后性和缺乏法律保障的问题。并归蚋了解决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完善行政监督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接近4亿,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除了聊天、娱乐、做生意,如今的许多网民还将网络看作是一种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据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69%的网友认为,网络问政是党政官员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文化时代,传统文化的霸主地位将不断削弱,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对一部分.然而这种数字虚拟性、全球跨时空的新文化,无论就其形式与内容都迥异与以往所有的文化,它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国家政治秩序、社会稳定、传统文化等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就针对网络文化的各种后现代状况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数字和移动通讯等新兴媒体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微博、网络论坛、即时通讯软件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全民发声的网络舆情时代。通过对网名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群体心理如何在网络舆情中发挥作用,并抛出一个利用"意见领袖"来对网民群体行为施加间接影响,使网民群体实现自我优化转型,控制与监管网民群体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肖剑 《理论观察》2011,(3):22-23
网络民意是网民群体通过网络平台制造出来的舆论,这股舆论夹杂着强大的威力,发挥着新闻媒体不孔不入的社会监督作用,极大地增强了"第四种权力"的功效。如此重要的一股力量的缘起和生成原理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的变迁。网络民意形成于特定心理环境下的网络个体的自我心理平衡诉求,通过网络表达可以更便捷的回复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3.
尽管从湖南到新疆有些"突然",但张春贤很快适应了中央的这种布局。事实也证明,张春贤作为"封疆大吏"的意义,他的亲民路线不只是体现在网络上,入疆后的密集调研,身体力行,身先士卒,都是在为了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在人民网同网民交流,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面对面,到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夕通过网络倾听民情民意,纵论国家大事,全国亿万网民已连续三年经历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网上盛事。其实最  相似文献   

15.
王莹 《上海改革》2000,(3):12-12
  相似文献   

16.
李挺  李海瑞 《发展》2010,(4):100-100
互联网日益普及,网民人数急剧增长,而网络暴力事件也屡见不鲜。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和“第二自我”两个方面分析两民参与网络暴力事件的心理动因,进而认为培养网民的信息鉴别能力,使其慎议慎言。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一种新兴反腐力量借助网络迅速兴起,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网络监督。从"躲猫猫"、"天价烟"、"周老虎"到"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再到"一夫二妻的区委书记"等,网络监督以其不凡"战绩"证明了自身的正义与反腐的能力,也空前激发了公众参与反腐的热情。网络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网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一直是与高新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掀起的互联网革命则直接催生了网络金融这一全新的金融形态。网络金融首先是应工业界的实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从历史、概念、特征规律、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对网络金融作详细的剖析,力图从多角度全面展现网络金融这一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刚刚开始的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19.
20.
孟彦 《黑河学刊》2014,(2):59-60
随着互联网、数字和移动通讯等新兴媒体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微博、网络论坛、即时通讯软件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全民发声的网络舆情时代。通过对网名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群体心理如何在网络舆情中发挥作用,并抛出一个利用“意见领袖”来对网民群体行为施加间接影响,使网民群体实现自我优化转型,控制与监管网民群体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