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文献综述 对于收入分配与居民收入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已有文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如朱国林等,李扬和殷剑锋,方福前等。这些研究主要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总体收入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事实上,居民收入经再分配后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比重与初次分配格局密切相关,因此,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于提升居民家庭收入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存在"重筹集资金,轻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征收的18个税种中有16个税种都参与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参与初次分配的税收收入不仅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较高,而且多为转嫁程度较高的税种,使得税负最终的承担者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慢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体现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参与初次分配的税种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公平化程度,意味着国民收入向居民让利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分配公平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或者说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分配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公平,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还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特别是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仍存在着显著差异.收入分配的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建立、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节机制,是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格局,反映了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社会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当前我国初次分配总收入中,住户部门所占比重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文章从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以及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方面,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失衡,及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社会分配中存在差距,政府有必要进行调节。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政府手段。文章利用大量数据从税收对我国收入分配的调节按照其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的不同影响加以论述,同时说明税收在调节个人收入环节方面的作用,并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做出说明并在分析我国现行税制的基础上给出完善税制与调节收入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收入分配失衡已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收入分配失衡源于国家优先政策,导致国与民的分配失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城与乡的分配失衡;行业垄断,导致社会公民之间的分配失衡。解决分配失衡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国民收入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增大。如何妥善解决国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视角出发,提出我国现阶段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仅要关注再分配环节,更要维护好初次分配环节的公平与效率。只有确保"起始公平"和"程序公平",才更容易实现"结果公平"的分配目标,才能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进而扭转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助于缩小居民在初次分配后形成的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利用相关数据分析2000年以来个人收入税、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税虽然对于不同收入等级具有明显的累进性,但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较弱,社会保障对再分配的力度远大于收入税,但其调节效果也十分有限。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系列原因,可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所得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反映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迁,同时,作为一种制度,个税制度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作为初次分配的一种直接反映,个人所得税比重的地域差异、结构差异反映着我国的收入差距和分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上,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熨平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为进一步验证和探讨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文章借助1995~2010年欧盟27国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水平与收入不平等呈负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水平越高,收入不平等差距越小;不同福利模式下,社会保障水平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但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有限,须与其他政策措施相协调,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研究的热点。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于中国扩内需、促转型、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选取“国民收入倍增”时期的日本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为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前夕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比较研究对象,来诊断该时期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性。经比较发现,当前时期中国住户部门收入占比过低,而政府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过高。这不仅对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合理性作出论证,也为“国民收入倍增”时期如何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且资本所得要高于劳动所得;再分配向政府倾斜,经过调节后只有政府部门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较大,而居民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我国宏观税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由于大量制度外收入的存在使大口径宏观税负上升较快.我国政府职能偏好于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具有典型的“重视经济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忽视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尤其应优化财政收支预决算,强化财税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应转变政府职能,合理使用政府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政策着力点偏向分配公平,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关键就是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根据历史数据来看,2001—2007年,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8年至今,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呈上升趋势。通过与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占比以及其他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仍然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收入挤占劳动者收入、江苏产业结构特殊、江苏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等。提高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建立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江苏产业结构,提高江苏劳动力素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收入的公平分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基础作用。企业作为国民收入的创造主体,是实现国民收入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企业内收入分配是由企业产权结构决定的。企业产权结构的形成是劳动产权与要素产权分配的综合结果。由于当前产权制度不合理,导致企业内收入分配不公平,并最终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因此,通过研究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建立企业内收入分配更趋公平的机制,进而促进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劳动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组成部分。关于劳动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劳动收入初次分配公平包括分配权利、分配机会、分配条件、分配规则、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公平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分配规则、分配过程的公平特别重要。在劳动收入初次分配中必须将公平与效率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分配是否公平虽然无法摆脱个人主观判断,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客观的内在和外在尺度进行判断。分配公平应该是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要实现分配公平,既需要整个社会坚持公平的价值取向,集合各种促进劳动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因素和机制,也需要遏制各种导致劳动收入初次分配不公平的因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体系中,初次分配的利益失衡严重,再分配调节微弱甚至逆向,第三次分配作用十分有限,从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为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必须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只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趋势,最终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由单一强调按劳分配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由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由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发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改革实践上,由计划体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自主分配;由建立在计划体制基础上的“工效挂钩”、“计税工资”到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收入到多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由“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可以认为,经过30年改革形成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改革实践,越来越接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中国社会保障分配再调节功能真的“失灵”了吗?通过在实证模型中引入初次分配状况,发现:(1)初次分配环节在根源上对收入分配格局的扭曲导致社会保障分配再调节出现“失灵”;(2)随着初次分配状况的改善,社会保障“逆向”分配的现象逐渐改善最终消失.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中需要初次分配和社会保障分配两个环节双管齐下,而且只有从根源上改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初次分配状况,社会保障的“逆向分配”作用才能有所缓解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