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传统工业化战略的城市化倾向将资源和产业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导致农村经济的弱化和城乡失衡。本文认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将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其实现途径是:通过产业规划,在大中城市与县域实行非农产业的分工和重组,通过市场机制和公共政策将更多的资源与“三农”关系密切的产业导入小城镇,并围绕“三农”来设置县域非农产业结构。促进“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中城市蔬菜产业链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业在我国大中城市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本文从产业链管理理论出发,对大中城市蔬菜产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大中城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的四川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专家指出 :“根据西部地区的水土资源、气候和生态环境现状 ,西部大开发的成败在于水。”西部大开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发展 ,而是国家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 ,是中国半壁河山的再造辉煌。2 1世纪中叶 ,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西部地区的GDP将成倍增长 ,西部的进出口贸易和旅游业将更加兴旺 ,西部将有更多的工业基地、大中城市崛起 ,西部的人口仍将机械增长 ,人民的生活标准将接近或达到现代化水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用水量的持续增加 ,致使西部地区缺水矛盾更加突出。根据四川省人口、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大中城市多,城市郊区多,市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4%,而且大多数城90区位于沈大公路沿线经济带内,因而发展城郊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城郊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城郊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辽宁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辽宁共有30个城郊区,另外还有16个临近大中城市且位居沈大公路经济带的县和县级市  相似文献   

5.
资讯     
国家粮食局决定重点联系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大中城市成品粮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情况,及时沟通信息、实施有效的价格监测,加强对这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成品粮批发市场在搞活粮食流通、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家粮食局决定建立重点联系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制度。目前,已确定北京锦绣大地玉泉路等12家成品粮批发市场作为国家粮食局重点联系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联系点。今后,国家粮食局将加强同这些粮食批发市场的联系,指导各重点联系成品粮批发市场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督促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特征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趋势的分析,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具有以下新的特征。(一)从就业区间上看,劳动力异地转移规模趋小,就地转化将成主导。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中城市对农村廉价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以沈大公路沿线为主体的全省城郊经济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一、分析现状,认清形势,增强加速发展我省以沈大公路沿线为主体的城郊经济的紧迫感城郊经济是指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性经济。它既不同于城市经济,也不是单纯的农村经济,而是兼有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双方的某些特征和发展优势的一种区域性经济。找省是一个大中城市多、城镇人口多的省份,据1990年统计,我省大中城市有14个,占全国的7.57%;市镇人口有2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3.5%,上述两项均大大高于全同的平均数。正是由于这种特殊  相似文献   

8.
1985年第3期《农业经济问题》吴通全同志撰文系统阐述了大城市战略,在此之前,也曾有文提出在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总体战略中,应首先发展大中城市。单就大中城市和小城镇两个方面来说,吴文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把农村城市化问题置于我国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意识形态总体中,吴文的观点我们却不能苟同。现提出发展中小城镇的论据,就教于对此有研究和有兴趣的专家与同行。 简而言之,农村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9.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很快,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所占比重明显增加.近几年有些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连续出现需求的增长速度大于供给的增长速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程度和解决途径,是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层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大中城市郊区畜牧业发展问题便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研究以67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在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大中城市郊区畜牧业的发展问题,从现状分析、指导思想、需求和生产预测、发展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花卉拓宽增收路江苏省国有岗埠农场将花卉生产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形成年产鲜切花160万枚的生产规模,成为连云港市鲜切花生产基地,百合、郁金香、非洲菊等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昆明等17个大中城市,亩效益达2万元以上。图为荷兰花卉专家约翰·哈德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动态地看,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比目前学术界的测算更加庞大,转移任务十分艰巨。现实的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虽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受阻,但将来仍然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而第三产业和大中城市在短期内难以奏效。开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工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改变挖农补工的经济发展战略,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新型农村工业化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另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迅速增加,再就业工程任务十分艰巨。相当多的大中城市采用“腾笼换鸟”的办法,纷纷制定歧视性法规,严格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行业和工种,控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总量,清退不符合本市规定的外地务工人员,给下岗职工再就业腾出岗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强村产权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和大中城市郊区涌现了一批经济收入超亿元、甚至10亿元以上的经济发达村庄,被称为经济强村。虽然各经济强村的形成、发展轨迹各有千秋,但一个普遍特征是这些村庄的集体经济高度发达,对集体经济这一传统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变通,形成新形势下不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部长陈耀邦认为,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同时推进。 第一,要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区域调整布局上,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城郊型现代农业,形成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建立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靠近大中城市的城郊农场,凭借其地理优势和其它有利条件,经济发展很快。城市郊区是上接中心城市,下连广大农村、农场的中间地带,已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区域性经济,即城郊型经济。地处中心城市郊区的国营农场也是城郊经济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16.
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向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聚集,向大中城市流动,在中国的城乡二元制度下,构成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城市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的出现,既缓解了人地矛盾和城乡矛盾,同时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希望所在.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和户藉制度的制约,其权益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为大多数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将他们排拆在外,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城镇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中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亦是金融业竞争的重心。位于大中城市的农村信用社,在直面市场竞争中,必须结合城区、城效区和城效结合部的区域特点,实施差别化定位营销策略,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建立反应灵敏、策略灵活、运转高效、城乡联动的市场营销体系,实现业务品种多元化,网点运作高效化,方能做大做强做精自己的“蛋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3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80个(截至1981年底统计,不包括台湾省),大部分分布在工农业发达,交通方便的东部地区,它们或者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或者是重要的工矿区,或者是交通枢纽,或者是旅游胜地,在我国的社会及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搞好大中城市副食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工业建设,发展科学文化,促进安定团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业经营规模问题的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客观上又提出了土地经营规模问题。目前,实行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通称规模经营),已由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扩展到内地一些欠发达地区。这一关系我国农村经济变革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民工潮”:一个跨世纪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潮”现象出现于80年代末,进入90年以后规模急剧扩大。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着的“农民工”大约有5000-6000万人,他们主要来自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主要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春节前后,庞大的“农民工”的集中返乡和外出,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社会景观,其所形成的强大“冲击波”,令政府感到棘手,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